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EBM-GML模型对企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提升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稳健且显著地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管理效率在其中均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两高”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东部及南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重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价值,促进数字化加速融入能源管理体系;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强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和监督,推进数字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绿色战略转型,特别是重污染行业,其绿色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本文选取2008~2020年重污染行业中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利用Tobit模型研究国有股权参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参与能够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国有股权参与能够通过优化企业外部资源配置、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来提高企业创新意愿,从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差异、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差异均会影响国有股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6—2016年我国省际制造业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不同“邻近”矩阵下哪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对提升能源效率更有利,结果表明:在四种“邻近”权重矩阵(地理位置、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嵌套权重)下,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关系,且我国制造业的产业专业化比多样化更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多样化对能源效率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产业专业化对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即同一产业的溢出会对能源效率提升产生抑制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专业化所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产业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是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恰是链接资本与“双碳”目标的重要纽带。在“双碳”目标下对当前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行考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利用2009~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我国主要碳源的工业和农业部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工业和农业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现工业和农业碳减排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支持绿色科技创新和增加绿色投资;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现工业和农业碳减排的过程中,能源效率改善作用尚不明显。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从积极推广试点经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绿色投资力度、持续发力节能提效层面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整理2003—2015年工业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种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指标,研究环境规制对异质性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会因为企业所在地区、所处行业和产权性质的不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的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182家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研发投入强度作为技术创新的替代变量,从市场规模、盈利能力、营运效率视角,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实证研究技术创新对于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1.52%,呈逐年提高态势。研发投入强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互联网公司的市场规模增速与资产营运效率。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可能存在促进作用,但未得到大部分时期数据支持。因此,要统筹协调促进研发资源聚合,引导有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加强数据存储、信息传输与高性能计算等基础层技术攻关,促进基础层资源云化,以辐射更多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先行示范区,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聚集地。借助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检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识别知识产权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知识产权制度供给,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度,最终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高科技行业企业创新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传统行业企业,对西部地区企业创新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并购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青睐,但对绿色并购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化。本文基于2012—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发生过并购交易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绿色并购与企业环境绩效间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并购能改善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绿色技术创新在这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与非高新技术企业和低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实施绿色并购后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因此建议:积极宣传绿色并购,推动绿色转型升级;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发挥技术协同效应;适当放宽融资约束,助力企业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绩效“双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推动社会发展绿色化,环境规制政策得到不断完善,企业清洁技术的创新程度已成为评价环境规制效率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环境规制政策和企业清洁技术的理论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我国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环境规制对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呈倒“N”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会对清洁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政府实施环境规制的初期与末期,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清洁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较西部地区较小。因此,政府在实施环境规制时,应灵活运用多种环境规制政策,以便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要兼顾地区差异性,促进企业的清洁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长三角地区的24个地级市为研究标的,深入阐释了技术溢出视角下O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采用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SBM)对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量化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规模,进而将技术创新因素纳入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解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值的传导渠道以及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改善效果明显,且各城市间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互动机制;地区能够通过提升对OFDI逆向溢出技术的获取吸收能力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当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逐步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增强本地的OFDI逆向溢出的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稳定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对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依据,同时为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力度提供经验支撑。对此,本文建议:完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引导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缩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为检验“环保费改税”的效果提供了准自然实验。以2015—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了“环保费改税”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保费改税”显著提高了税费负担提标地区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支持了“波特假说”;但是,税费负担提标地区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非源于“环保费改税”引发的创新补偿效应,而是源于“环保费改税”增加了资源配置效率。上述结果支持了“波特假说”有关“环境规制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率”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环保费改税”对税费负担提标地区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民营企业和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特征事实,考察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微观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拓展了Hsieh和Klenow(2009)对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框架,测度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我国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态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一般城市和人口规模小于等于500万人的城市内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重点城市和人口规模大于500万人的城市内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国有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垄断性行业内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竞争性行业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创新:利用企业实际产出规模与最优产出...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和环境规制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重污染企业培育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意义更加凸显。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以我国重污染行业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和高管激励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对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重污染企业中,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环境不确定性会阻碍企业的技术创新;高管激励能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显著正向调节环境不确定性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不同性质和规模的重污染企业而言,在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时,高管激励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高管激励能够有效缓解环境不确定性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烙印理论视角,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管理者的环保经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者的环保经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管理者环保经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助力作用是通过技术创新氛围和财务资源获取两个路径得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比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管理者环保经历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冬伟  罗婵 《会计之友》2021,(10):74-80
利用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视角研究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开通地区企业的投资效率,高铁开通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包括代理冲突和融资约束。一方面,高铁开通减轻了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冲突,进而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高铁开通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减少了因资金困难导致的投资不足。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高铁开通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非常显著,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投资效率则未表现出正向的影响。基于此,为企业和政府把握高铁开通机遇,发展高质量投资,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基于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视角,采用2010~2021年省级层面营商环境指数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使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绿色专利类别、企业产权、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各地区应着力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缓解融资约束,制定绿色发展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绿色增长的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绿色增长对技术创新的方向进行约束,将资源生产率和环境负荷视作产出,运用四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9年各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有利于各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技术创新效率有所提高,纯技术创新效率上升,而规模效率下降;东部地区的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并且低于平均规模效率;经济越发达的省份越容易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