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研究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经济效应;然后运用基尼系数测算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最后根据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常君 《活力》2009,(4):40-40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众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对于提升农业和工业竞争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  相似文献   

3.
第二节自主创新推进区域服务业优化升级的路径当今社会,服务业在一个区域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各经济区域服务业发展普遍滞后,也正因为此,其发展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为此,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创新,加快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区域服务业,以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文中介绍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关系,以及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阐述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等级规模结构,而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域分工相对分散,地方化程度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别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差异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会将市场范围扩散到邻接城市,抑制邻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重  冯培英 《经济界》2006,(4):75-78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发展速度会超过制造业,即便是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却相对滞后,出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一腿长,一腿短”。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走势,而且是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提高我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或服务更多地是作为中间投入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是联系不同产业的重要角色。与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是与智力技术要素成正比,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名义GDP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二、三、一"的优化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还显著不足。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改善其  相似文献   

8.
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及经济"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对制造业上中下游各环节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运用产业结构理论,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构建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并以2...  相似文献   

9.
主要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到其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本文提出河北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关系所决定的;是"做优二产"的需要;是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同时提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低;结构不优;缺少具体的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和有关政策;人才匮乏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发展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通过科学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强产业链的引导,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水;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协作;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1.
谷宇  刘平洋 《企业经济》2012,(5):106-109
选取湖北省1990-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利用乔纳森协整检验方法对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湖北省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其内部结构、加快服务人才培养、扩大开放程度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加快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我国经济强省,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已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那么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效率推动还是投入拉动,本文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3,(4):123-126
根据2004-2010年期间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数据,对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影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因素中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较大,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其目前的影响还不明显。据此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迫切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国际新一轮经济调整,服务业跨国投资和离岸服务外包继续加速向中国转移,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而对环境的保护也一致是政府及学者研究的重点,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建立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与环境效益之间的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延展产业链和促进就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考察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大致呈现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而且,前者对后者的拉动作用要小于后者对前者的推动作用,两种作用间的落差亦由东向西递减;此外,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来看,这种双向产业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部门,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程度不高。研究创新:将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在考虑行业异质性和内生联立性的基础上,单独考察其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价值:有利于纠正目前对我国产业互动发展的低估,对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协同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中国18个地区的省际数据,使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并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以及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的集聚为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中西部地区集聚趋势尚不明显。基于此,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并采取不同的产业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从而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分解,计算了服务业中具有高度集聚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再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空间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差异是地区差距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并在产业集群中表现得最为集中.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区域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据调查,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在产业集群较为密集的地区,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对潜在需求的引导和激发不够.因此,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自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以来的关于概念和相关研究的归类和整理,提出到目前为止的四大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