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效应。研究表明,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战略性产业中,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正效应不显著;不同所有制企业的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R&D投入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R&D投入是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R&D投入具有滞后性,即R&D投入不仅在投入的当年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在投入后的几年内也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文章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天津市主要行业的R&D投入滞后性与产业技术创新关系进行研究,通过与上海市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天津市主要行业R&D投入具有短期性、波动性的特点,针对该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分析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安徽省内R&D与GDP因果关系,验证了R&D是促进安徽省GDP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R&D研发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形成良好的知识溢出和转移机制将成为该创新系统建构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高校R&D研发活动为对象,从知识溢出的地理空间效应出发,考虑不同研发支出的特点,测度其R&D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溢出效应。得到的结论是:高校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正溢出,而试验与发展研究活动则没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另外,科研机构虽然在R&D投入大于高校R&D投入,但是对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则没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屠文娟 《企业经济》2008,(1):133-135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1999~2006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科技人员投入对GDP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R&D经费支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促进作用更显著,并根据此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学术界,关于R&D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说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在国外,无论是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还是在研究对象细化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关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与R&D投入关系的研究却很匮乏。因此,文章主要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对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R&D投入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投入,任何高科技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然而,近些年来,内外因的交互作用造成了我国人才外流严重,削弱了我国高科技的研究力量,影响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遏制我国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活动(R&D),研究区域R&D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对探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河北省R&D活动的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R&D资源投入、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为投入指标,以专利为产出指标,对区域R&D资源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河北省的R&D投入产出弹性较高,专利对科研资金的产出弹性为0.43,专利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产出弹性为1.46,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分析了政府对企业R&D直接资助的规模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我国R&D经费投入总体情况作出以下评价:第一,我国R&D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一套较为稳定和长期的R&D经费投入机制;第二,我国R&D经费投入的结构占比不合理;第三,企业是我国R&D投入当之无愧的执行主体。就我国政府对企业R&D直接资助作出以下评价:第一,政府对企业R&D直接资助力度在加强但比重仍然偏低,并且倾向于大中型企业;第二,政府资助对象主要是内资企业,且对私营经济的资助总量偏低;第三,政府资助的行业投向有待优化,对高技术产业资助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黄禹  韩超 《会计之友》2013,(11):37-41
在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企业上市过程中,R&D投入是企业战略发展核心的推动力。文章分析了R&D投入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影响机理,并根据对中国2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在2006—2010这五年的财务数据,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股价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占资产总额比重两个维度作为绩效衡量标准,分析新能源上市公司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五年,R&D投入对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并没有把R&D投入有效转化成企业绩效,从企业发展、研发进程、新能源企业自身特点方面剖析原因,并给出了有效提高R&D投入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自身科技投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科技支出会对企业自筹科技经费产生杠杆效应或挤出效应,即促进还是挤出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资助和对行业研发机构的资助都会促进企业自身科技投入,同时政府的直接资助强度和行业的产权结构会对这种杠杆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地评估企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尤其是政府科技投入,已经成为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政府科技投入的总效率、使用效率及其改善导向的影子价格等指标构成的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测度体系,并利用相应指标测度体系对上海市总体、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政府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实际评价,得到了相应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培培 《价值工程》2012,31(10):119-120
本文使用基于投入角度DEA的CR模型分析2004年~2008年全国各省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为更好的提高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和创新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结果:大部分省份研发效率较低,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过多,研发人员投入过剩,投入不能有效的转化为产出。  相似文献   

14.
效率视角下技术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技术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机理系统,揭示了合理的技术结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而保持合理技术结构的关键就是提升高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效率。选取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面板数据,以效率为视角将技术结构纳入投入要素,采用基于投入产出效率的DEA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经济发展方式最终是由技术结构系统内生出来的高等技术研发效率所决定的。针对效率损失,计算出了技术结构的改进值作为参照。最后,针对上述地区合理利用技术结构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南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内容主要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手段、提升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改造提升的重点主要是机械、化学、食品、纺织、煤炭、有色金属等河南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思路是实现观念市场化、机制高效化、运行信息化、装备高新化、管理现代化、生产绿色化。  相似文献   

16.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陕西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促进陕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走依靠科技政策推动的科学之路。现代社会视域下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高科技性、高舒适性、高安全性等诸多要求,这决定了陕西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激励型科技政策来支撑其走自主研发、品牌战略之路,需要强制型科技政策来约束其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解决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的互利相辅关系,提出了通过互利相辅推动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共同发展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投入,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创新。科技投入作为基础性和资本性投入,离不开多种资源尤其是金融创新带来的充裕资金资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从事科技研发的三大主要部门的科技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获得各部门使用科技投入的总体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的一些数据,从而给国家下一步的科技投入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对各部门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率的途径也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于京京 《价值工程》2011,30(3):12-12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农业科技企业的SWOT模型进行分析,来为将来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科技平台标准体系框架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给出国家科技平台的标准体系模型,体系分类及其相互关系。根据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国情的实际需求,提出国家科技平台标准体系框架,并阐述了平台基础标准、平台通用标准、平台专用标准的组成和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