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股票市场中的月份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与月份有关的非正常收益,是股票市场日历效应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市场异象。月份效应在股票市场中主要表现为某个或某些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显著地异于其他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文章以现有研究为基础,选取2016年1月4日至2018年4月4日两年的中小板综合指数为数据样本,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对中小板是否存在月份效应这一市场异常现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板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具有六月效应,并且较为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针对我国中小板市场上的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我国股票市场2007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的期间已完成且可确定定价基准日的176次定向增发为样本,进行了日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公告效应和内幕交易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ECM方法研究有关财富效应的一些问题,形成以下结论:我国股票市场总体上存在财富效应,但在某些时段表现为股市投资对消费的替代效应;通过股票市场刺激消费的做法短期可行,长期并不有效。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发挥股市财富效应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饶洪琳 《企业导报》2011,(20):40-41
本文从托宾q理论出发,结合我国股票市场,选取了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间的上证综指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托宾q效应。实证结果表示,自2005年股改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托宾q效应较为显著。但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托宾q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上证综合指教和深圳成分指数的数据,采用基本统计分析、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Kol-mogorov-Smimov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对沪深股市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深股票市场均不存在收益率的月份效应,而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采用TVP-VAR-DY溢出指数分解方法探究国际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跨市场溢出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能源市场与股票市场既存在显著的市场内部溢出效应,也存在显著的跨市场溢出效应,且系统总体溢出水平的动态变化主要由后者驱动;国际能源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弱于股票市场对能源市场的溢出,即国际能源市场为溢出净接收者。国际金融危机、COVID-19等极端风险事件发生时,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跨市场波动溢出的重要因素,且分别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全球流动性收紧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鉴于此,投资者应高度重视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风险,当极端经济事件发生时,监管部门应采取必要的非常规政策措施,减轻溢出效应的不利影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西方金融理论,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作用的途径主要有托宾(Tobin)q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通过将股票市场因素引入修正凯恩斯模型,建立一般均衡下的扩展IS-LM模型,采用TSLS定量分析股市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并不畅通,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仇永德 《财会通讯》2010,(3):99-101,108
本文以国外流动性溢价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计量技术对流动性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流动性溢价现象,并支持小公司效应和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外流动性溢价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计量技术对流动性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流动性溢价现象,并支持小公司效应和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 《价值工程》2006,25(4):107-110
近年对我国股市有效性研究结论有: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已达到弱式有效但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有效性不断提高;具有显著的市值效应、帐面市值比效应、市盈率效应和价格效应。结论不同可能由于研究方法不同,或采用数据样本不同,或研究角度不同。这造成结论之间不可辨真伪、不可对比性,使结论可靠性下降。但是综合考虑有关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文献的结论及我国股市现实状况,可以得出结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但没有达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二元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修正后的AK模型建立经济增长与二元金融市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1994-2004年共11年的季度资料,探讨我国金融发展中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途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信贷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效应;股票市场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概述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进行了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上不存在许多其他成熟的和新兴的股票市场所共有的一月份效应,但却存在十二月份效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对2006~2007年的上证指数和居民消费的月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上证指数的上升并不是我国居民消费增加的格兰杰原因;长期来说,股票价格的上涨是居民消费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协整检验可知,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的财富效应,但是效果不明显;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知,单位股票价格的正向冲击,就中长期来看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正效应,导致居民消费增加;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短期内居民收入与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化是我国居民消费最有力的解释原因.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变动的一个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14.
霍广川 《活力》2012,(6):157-157
自1990年我国股票市场成立至今,国内股票市场经历了十几次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而2007年至今股票市场的冷热巨变更是对股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反映出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并不健全。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2007年上证指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飙升至6124点.在2005年股市的最低点的基础上。在2年之内上涨了61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8月l日的上证综指日度收盘数据为样本,使用GARCH和EGARCH模型实证检验了这段时间内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和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结果发现:该期间以上证综指为代表的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股市在2007年以来的大幅下跌过程中,波动水平比前期上涨过程中要大,同时比整个阶段的波动性水平也要大。全样本时间范围内上证综指确实存在非对称性的杠杆效应,负面消息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比正面消息更大,但在其中两个时间段内正面消息的影响却比负面消息更大,而这两个时间段都属于单边行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1990年1月至2007年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门限模型考察我国是否存在"费雪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模型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且门限数目为2.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通胀水平下,名义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致.温和通胀状态下,存在部分"费雪效应",通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将提高0.43%;高通胀状态下,也存在部分"费雪效应",通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仅提高0.23%;而在通货紧缩状态下,"费雪效应"完全不存在,此时名义利率与通胀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上证180发布历来的所有日收益率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上海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结果发现,在上证180发布以来的整个区间内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且在股价上升时程度大于下降时,羊群效应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股票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各种联系,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和VAR模型来研究两者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期之间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相互关系还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解释能力也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预测能力要强于股票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测能力。本文认为,导致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我国的股票市场受政策或重大事件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的中国沪深股票市场A股股票的全样本数据,分别以周和月为研究周期,采用重叠法研究了沪深A股市场的超短期和中短期的惯性和反转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股票市场基本不存在惯性现象,而存在显著的反转现象,投资者呈现出过度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逐步发展及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所呈现的非对称性效应是否会发生逆转引人关注。本文运用不同的GARCH类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TARCH、PARCH以及非对称CARCH模型),选取1998年1月5日至2006年11月6日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格指数数据,分析和验证了股票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效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股票收益波动仍然具有非对称性,即利空消息对收益波动的冲击效应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从而验证了非对称效应的不可逆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