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用可操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IPO企业在发行前后确实存在显著为正的可操控应计利润;2与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前相比,2009年后IPO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盈余质量变差;3主板IPO企业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前与中小板、创业板基本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上市后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仍存在较强的动机将企业的盈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应计和真实双重角度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费的审计师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明显纵容真实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5.
吴虹雁  朱璇 《会计之友》2021,(12):125-132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吴虹雁  朱璇 《会计之友》2021,(12):125-132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会计盈余激进程度发生反转来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不同会计盈余操控行为下的盈余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在没有显著的盈余操控行为时,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的持续能力没有显著差别;在首次发生盈余操控行为后,平滑收益动机下的负向盈余管理导致未来盈余的较小波动,使得会计盈余整体呈现较强的持续能力;而在其他动机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下,未来盈余的波动性难以预测,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都不具备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会显著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按照内外部治理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中,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均存在,随着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真实盈余管理不再随着可比性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受到了更多限制。本文侧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以2004~2011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研究发现,微利公司为实现保盈目的,同时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与非微利公司相比,微利公司具有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和异常操纵性费用以及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其真实盈余管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9—2016年上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持股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无显著影响,却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持股能够通过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价值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次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视角,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不同属性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与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操控性应计质量;在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操控性应计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监督机制和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机制抑制盈余管理,而提高公司面临的投资者诉讼风险这一机制则未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教育程度和本地化可以显著抑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薪酬可以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在定向增发前一年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问题。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通过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相结合进行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能力选择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从外部监督力量来看,债权人监督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使公司更多的转向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2009—2014年五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是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的三次拟合方程是最显著的。同时,在加入控股股东属性这一变量后发现,国有控股创新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民营创新企业,说明国有创新企业的治理效果好于民营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16.
IFRS的强制趋同、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操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肖永慧  杨继伟 《财会通讯》2010,(12):70-71,78
会计盈余质量一直倍受股东、债权人及其利益相关者关注,我国现行公司账面盈余是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应计质量作为盈余质量表征变量在近几年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本文利用修正的DD模型,对1999年至2006年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应计质量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ST公司的应计质量较同期同规模作为控制样本的非ST公司应计质量低,表明被ST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2000—2013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修正的Jonse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度量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从所有权性质的视角研究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民营企业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而国有企业,只在应计盈余管理层面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检验了IFRS的强制采用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投资者保护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利用来自28个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2001-2008年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强制采用IFRS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增大,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减小;第二,与直接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在间接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更多、真实盈余管理更少;第三,在投资者保护更好的国家和地区,强制采用IFRS之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增加;第四,在投资者保护更好的国家和地区,与直接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在间接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更少;第五,良好的投资者保护可以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