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当今,网络交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产生了极富个性化的网络流行语。因此,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也将涵盖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基于此,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网络隐喻的构成及语义泛化等,通过探究网络流行语的本质揭示语言现象产生的规律及人们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理论隶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即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经历和对待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概念隐喻来联想、推理,从而更好地习得词汇。对于由语言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隐喻意义的差异,还应注重加强对目的语的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传统意义中作为修辞格的隐喻,概念隐喻是人们借熟知、具体的概念理解陌生、抽象概念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手段。阅读是读者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商务英语阅读较之普通英语阅读有着更多的抽象和较为陌生的概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研究来改进商务英语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里的通用认知模式来更有效地对文本进行积极理解和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5.
申国正 《活力》2007,(8):147-147
语言是我们交流的媒介,语言中的词汇则是我们交流的介质,因此词汇在日常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词汇教学是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将主要讨论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英语隐喻是英汉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英语隐喻和习语在翻译时往往涉及的并不是它们的字面意思,如果直译,就是按字面意思逐字翻译,容易让母语是英语的人感到不知如何是好。而按外国人的同义说法,中国人又感到难以理解。就会常常涉及隐喻的运用。本文主要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功能为理论框架,以典型的英语隐喻和习语为实例,重点分析英语翻译过程中隐喻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其一生共创作了36首词作,而其后期词作主要是从一国之君沦为亡国之奴的心理写照。在后期所创作的词作中主要又以悲伤和惆怅贯穿始终,而这两种情感又是人类经验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组织抽象情感时,人们习惯于根据自身的人体感知来对情感进行隐喻式的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李煜后期词作中的隐喻进行解读,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以及人类思想的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8.
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隐喻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隐喻和隐喻意识对于外语学习者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角度,来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以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输入已知的隐喻概念,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语言的共变历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所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隐喻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隐喻式思维影响下术语缩略语及网络语言的特点,并据此得出结论:当代社会变化和语言变化共同趋向于“加速”。  相似文献   

10.
孙庆梅 《活力》2010,(6):257-257,259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分析语篇、文学作品,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理论平台。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隐喻理论,分析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探讨作品中男主人公的虚伪,从而透视作家冰山似的写作风格,以求论证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旨在对文学作品分析理论框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1.
牛小艾 《价值工程》2011,30(34):192-193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隐喻的理解源于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以及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感知,即使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隐喻认知。然而,不同民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使隐喻的生成和理解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认知缺失。文章分析了英汉隐喻存在认知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可以采用直白喻底并保留隐喻意象或补充映射条件,为英汉隐喻的认知缺失搭桥,使其翻译成为可能。认知缺失之间的搭桥应以译语和原语认知概念映射一致或趋同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式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对传统隐喻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死亡”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的文化共性及文化差异,由此探讨中英民族对死亡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安然 《活力》2011,(1):71-71
本文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里对基本颜色词的情感隐喻化认知,分析了基本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手段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较之常规隐喻而言,新奇隐喻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采进一步说明新奇隐喻是如何在广告语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对某一客观存在进行认知的思维方式。本文以隐喻的认知功能为基础,对科技英语中隐喻词汇尝试采取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英汉隐喻转换中的形象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刊中疾病隐喻表达的IC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能够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把有关职业的隐喻性描述归纳为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类型:生命体隐喻、旅途隐喻、竞赛隐喻和匹配隐喻。进一步分析职业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发现:除了单个概念隐喻内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还可以归纳出各个隐喻的类别特征即突显属性的映射,这些突显属性通过相似性直接映射到目标域——职业这一义域中,使作为整体概念的职业的特征更加完整。职业概念隐喻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隐喻思维的娴熟运用,是《围城》最吸引人的表现手法之一。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转喻、通感隐喻进行解读,可以为理解该部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发现,隐喻思维展示和强化了文学作品艺术思维方式的诗性本色,使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诗性语言也促进了隐喻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周围世界的基础,另一方面,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途径。因此,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探讨了中日"手「手」"在人体隐喻化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结构主义、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等主要语言学流派在哲学基础、方法论、参照系等方面的不同,得出结论:认知语言学继承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站在了更高的哲学和人类认知的层面研究语言,是对语言学又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