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读者来信     
《中国新时代》2012,(12):4-5
期待中的人参读了贵刊封面故事《人参产业的前世今生》,深有感触。作为一个从人参之乡走出的读者,感到一丝欣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小目睹了人参产业发展的起起落落,对于人参似乎有独特的感情。抚松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白山森林丰富的物产资源给老百姓创造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其中最能体现价值的就是人参了。  相似文献   

2.
集安市总幅员面积331917hm2。其中,林业用地285880hm2,占总面积韵86.1%。森林覆盖率84.1%;,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市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具有悠久的人参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参资源,人参产量分别占吉林省的18%、全国的15%在整个中国人参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加工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及政策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传说、故事、诗词、民俗中挖掘长白山人参的文化内涵,探索将人参文化注入到人参品牌建设中,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建长白山人参的品牌。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究报告》2006,(3):16-17
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它是一种典型的节能产业,因而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意产业中的部分产业类别同其他“知识产业”一样具有高度集聚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就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逐,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塑造了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促进了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并引起了一次新的企业购并浪潮。产业竞争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联系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纽带。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动态一致性,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系统逐渐从模块化走向集成化。产业集成建立在模块化基础上,是对模块化生产的有机整合和综合集成。它跨越了行业界限和时空概念,使组织结构、信息传递、创新能力与功能发挥产生质的飞跃,推动了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按照产业集成原则(价值最大化原则,效益倍增原则,增强产业竞争力原则),从产业集成框架、集成方法和集成步骤入手,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集成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弢  严燕 《企业导报》2012,(12):1-3
全球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中的经验证明,产业转移不仅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国家中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日趋成熟,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产业转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产业转移模式的相关基本概念开始介绍;接着依次归纳总结了国外和国内至今所研究的产业转移模式并做出了评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对于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不足和展望,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流作为一种产业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物流的概念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被炒得越来越热。各种物流公司纷纷建立,物流研讨会接连不断。从表面形式看,似乎物流作为一种产业已经在中国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有了一个良性的开端。但物流作为一种产业要得到良性、稳步和快速的发展,合适的产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产业环境可以加快市场发展的步伐,并快速地催化出在本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实体。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的物流产业环境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兆 《企业导报》2011,(9):175-176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个新的问题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产业空心化。这一现象在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有所体现,但对其看法仍旧存在争议,且褒贬不一。本文在首先阐明产业空心化的定义的基础上,列举了空心化的特征及危害,之后选三峡库区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剖析我国现阶段产业空心化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应对区域性产业空心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带来创新性优化效应、竞争性结构效应、组织性结构效应、竞争性能力效应、消费性能力效应及区域效应等。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6,(12):134-138
随着产业融合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融合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并且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融合领域文献的回顾,界定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从产业融合的新视角,对旅游产业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纳分析了旅游业融合的产品研究、融合模式研究、融合机制研究、融合路径研究、融合效应研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国内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的差异,并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进一步研究应注重旅游产业融合整体性分析,加强旅游产业融合产品与消费者消费关系的研究,改进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迎接石化产业竞争的挑战,使福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福建省应该加快产业集聚,积极培育石化产业集群。文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加快石化产业集聚和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对于加强福建省石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最后就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及促进其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钰 《中国新时代》2012,(11):20-29
毋庸置疑,高质量的人参产品是提高中国人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高品质的产品并不等于知名的品牌。中国的人参要走向市场,打入国际,还必须注重品牌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域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一种拓展,是一种从更广的区域尺度来考虑产业、资源的配置,来优化区域的要素组合、分工格局,它解决了过度集聚的经济负外部性问题,却并不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大而削弱产业集群所能体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镇企业》2010,(5):62-65
不锈钢产业是我县近年来积极鼓励发展的主导产业。2006年底以来,我县通过规划建设不锈钢产业园区,从温州引进孵化了一批不锈钢拉管企业,全县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县不锈钢产业正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锈钢出口需求迅速萎缩,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高效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强大的竞争优势,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在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上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采用区位商指数法对黑龙江省的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和食品工业四大产业集群进行了测度,并对其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是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和调整的重要措施。加工贸易产业是香港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约占香港贸易量的一半,港商在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超过4.5万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香港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转移成为了必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要想打造成为中国的新一极,显然承接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捷径,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为香港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创造良好环境,使它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在全球迅速实施,并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它将产业的边界模糊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的升级。通过研究产业融合,对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类型的区域产业品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骁  肖阳 《价值工程》2008,27(3):19-22
区域背景下的产业品牌发展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品牌建设理解简单化,使得许多地区产业品牌建设出现混乱、缓慢的现象。首先,以晋江鞋业为例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以产业集中度为分类标准将四种不同的产业类型,结合区域产业品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建设区域产业品牌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