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特企构想     
党的十六大对于国企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报告”中特别提出:“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这说明党和政府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迫切需要实施大企业战略。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就纷纷提出了在21世纪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但至今尚无一家工业企业实现这一目标。事实上,并非这些企业没有尽力,关键是在改革策略和发展方式上缺乏突破性的举措。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内涵式扩张即“内扩方式”而成长起来的巨型跨国公司是十分罕见的,大企业的成长主要是依…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并购目标企业估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悌伯格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企业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是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并购不仅促进了一批巨型、超巨型和跨国大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完成了资产规模  相似文献   

3.
杨卓 《活力》2006,(4):56-57
美国著名经济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在《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的论文开篇就说:“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张方式发展起来的。”这句话说了:在竞争性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够保持和增强它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才能够生存下去。那么,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去实现它。经济学家给我们指出了这种有效的经济措施就是兼并。它是企业竞争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也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能不能持续做大、做强?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怎样提升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对企业成长过程中通常遇到的两个战略困境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些参考思路。一、“做事”与“做成事” 我国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公司海外并购的发展趋势和筹资决策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公司并购浪潮中,中国公司一直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公司的成长,在近些年来的海外并购中开始作为重量级的选手与欧美日的同行同场竞争。  相似文献   

6.
科龙集团背景资料:科龙集团1984年创建,9万元起家,乡镇企业出身。当时,“科龙”只能算是一名“最轻量级选手”。弹指14年,科龙集团“高峡出年湖”,不仅成为我国生产制冷家电产品企业中的“大哥大”,而且还跃入国际冰箱生产商“重量级选手”的行列。科龙集团目前主要生产“容声”系列冰箱、“科龙”系列空调和“三洋科龙”系列冷柜,下届冰箱公司、空调公司、配件公司、投资拓展公司、三洋科龙冷柜公司、四川成都科龙冰箱有限公司、辽宁营口科龙冰箱有限公司、日本科龙株式会社(日本科龙研究所)和香港科龙发展有限公司。科龙集团现…  相似文献   

7.
张锐 《企业活力》2001,(6):29-3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而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一个突出的现象".然而,道高尺,魔高丈,面对兼并战中众多的敌意收购,目标企业纷纷采取了强有力的维权方略--反并购战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几年的打拼,我从一个普通经纪人发展到如今拥有一家经纪企业和一个实业公司,创办了一个工艺品经纪行业协会,成为集协会负责人、农民实业家和经纪人于一身的当地致富带头人。2004年4月,在“第二届经纪人国际论坛”大会上,公司被评为“中国经纪十大创业企业”。我本人也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百强经纪人”称号。  相似文献   

9.
(一)   据 2000年 5月 17日的《南方周末》报道:美国司法部判定将微软公司一分为二,将其分解为以视窗 WINDOWS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和以 OFFICE和 IE为代表的应用软件公司。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公司这个判决,在企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在激烈的争论之余,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微软公司如何成长起来的,并形成如此大的企业规模以至于形成垄断。最终由司法部介入来支解微软公司,作为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又缔造了一个企业神话。   其实,在美国比微软公司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公司数目众多。据美国《财富》杂志对美国 500强企业的排名,可以看出来美国企业的实力。表 1是美国企业 500强前 20名的具体情况。   与美国 500强的巨型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经营规模就显得小得多。表 2是中国打算进入“世界 500强”公司的年销售额。   通过以上中、美企业各自排名的比较分析:中国的企业不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企业资产总量都与国际先进大型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全球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应该有能力培育出我国自己的世界级企业。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叫得响的企业没有一家,这一切不让人深思吗?中国企业成长的缺陷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因...  相似文献   

10.
黄海珍 《企业研究》1994,(11):19-20
当今世界众多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它对促进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和拢式管理、抽屉式管理、走动式管理”已风靡全球。 一、欧美盛行“和拢式管理” 和拢是希腊语“整体”和“个体合成”的词,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性。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它的具体特性是:①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的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和拢管理中的一  相似文献   

11.
乔鲁豫,深圳劲嘉彩印集团的创办人和董事长。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后,已由当初的小作坊成长为拥有30亿元资产的大集团,并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首,乔鲁豫也被称为中国的“印刷大王”,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一个小“创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入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面对着更强的国际竞争对手挑战,迫切需要尽快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与竞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成长起来,已引起国外同行们的普遍关注。“海尔—中国造。”就令欧盟市场惊呼“狼来了。”。探讨中国企业快速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做法,看到知名企业创新出国际成功经营七大递进策略,对于指导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加快融入全球化,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12,(11):117-117
本书简介: 本书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中国的企业得以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14.
《山东企业管理》2011,(8):29-30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元年。每年一届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见证了十年来中国大企业成长的精彩经历,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既是一次年度盛会,也是推动区域交流合作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突破与引领,大企业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和高手过招,会使自己成长得更快。东方通科技公司正是通过与国际大企业的竞争,一步步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6.
企业高管的薪酬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芬兰、意大利和法国3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特征和薪酬实践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各国薪酬实践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总结了“非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管薪酬实践对中国企业薪酬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企深入体质机制改革,开展“双百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颇丰,在改变企业旧的生产理念、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的同时,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也是一次新的洗礼。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环境和发展速度,员工的思想认识是否能够达到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一系列发问反射出国企目前存在的若干共性问题,党建业务融表不融里,推动业务成效不显著导致“稳增长”及“双倍增”设卡受阻。针对该问题,中国机械总院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打出一套精准落地的提质增效“组合拳”,即形成以“两条主线、四个引擎、十个驱动”为品牌特色的“十个一方程式”红色引擎提质增效模型,分别从党建、民生、企业管理及员工成长四个方面架构起辩证统一的“互为”关系。该模型是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凝练的党建科研成果,对于国企在特殊时期补短板、强弱项、赋能“十四五”“双倍增”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缨 《中外管理》2006,(12):48-49
按左键是无可争议的贴牌老大,按右键是全球最酷的电脑周边设备品牌。听起来,这像是另一个版本的格兰仕。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索路前行,已“25岁”的瑞士罗技或可堪为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表明,绝大多数的国际知名大企业都是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而快速成长起来的。根据这一国际大企业的成长经验,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增长模式也很快发展起来,比如唐万里三兄弟的德隆国际、郭广昌的复星集团、顾雏军的格林柯尔、鄢彩宏的“鸿仪系”等民营  相似文献   

20.
“小巨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2002年春,上海银行培育“小巨人”企业工程启动,为一批壮志青年奠定了创业的经济基石:春华秋实,一年半后,首批“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相关行业中的佼佼者。由上海银行编写的《“小巨人”在成长》,正是通过刊载“小巨人”企业成长历程中经营管理者的心路历程,向读者展现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他们是怎样成功地闯出一片天地,成为“小巨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