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作为监测目标,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执行情况。1998年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的贷款规模控制,央行宏观调控转为主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并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央行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着围绕央行各项活动所的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使用配置情况,通过其发展变化可以透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手段、方式和调控力度的变化,将这些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相比对,对于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如何修正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合理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对于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为了防范外汇储备增加给国内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采取了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等政策工具来进行外汇冲销。这些政策工具的运用在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扭曲的问题,包括: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中外汇占款占比远远大于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金融机构对国内部门的资金配置出现了扭曲;金融机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重大于短期贷款比重而且差距呈逐渐拉大的趋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弱化;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比例大幅增加,弱化了央行金融调控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且多元化趋势日渐增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为监控的货币中介指标已不能完整而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总体的融资规模,更削弱了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所以,应推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A.货币政策走势判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其他配套改革的进行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日益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已成为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适度从紧仍是其主基调,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资金存量和流量具备了一定的调控作用.对货币政策的今后走势,我们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6.
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通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其原因既在于传导主体行为的被动性 ,又因为传导工具的无效性。以信贷途径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低效性的根源。要使货币政策真正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有力手段 ,利率的中介指标的作用必须有效的发挥 ,利率市场化是其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对比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共同进行传导 ,同时信贷传导途径仅作为传统利率传导途径的增强机制、补充机制 ,并不成为主机制。然而在我国 ,信贷传导途径表现特别突出。信贷传导途径主体之间的博奕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低效性。既然我国信贷传导途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 ,那么信贷传导途径的任何“瑕疵”将直接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弱化。其传导主体之间的博奕性主要体现在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商业银行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实施放贷行为。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真正决定因素是新贷款的可获得率和旧贷款的偿还率。由于我国这两项比率都不高 ,因此对扩张性货币政策 ,信贷...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支农再贷款作为央行窗口指导作用和货币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信用社向良性循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发现部分基层工作者在支农再贷款的认识上有误区,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误区主要是把支农再贷款误认为委托贷款。再贷款是中央银行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实施其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委托贷款是被委托单位受地方政府、企业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的委托,对指定的地区、单位、项目和指定的用途发放贷款的业务。再贷款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委托贷款纯属委托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  相似文献   

8.
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央行发行票据和定向票据低,而且调控效果更理想。因此央行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即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过剩流动性常备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信贷传导效果方面,银行规模越大,贷款增速越小;银行的流动性越高,资本充足率水平越高,贷款增速越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对贷款增速影响不明显.从宏观货币政策代理变量来看,7天同业拆借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增速具有负向的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M2增速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信贷的传导效果,央行应充分考虑银行信贷传导的异质性,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资产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盈利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勘 《资本市场》2007,(2):17-17
◆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央行发行票据和定向票据低,而且调控效果更理想。因此央行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即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过剩流动性常备工具。  相似文献   

11.
1.反经济周期的“避震器”。现行货币政策已不再把贷款规模控制这一行政手段作为调控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而改为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和利率等货币的政策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但在金融监管制度下,为了逃避管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活动,而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2.
一、县域金融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一)央行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效果差 有关加强和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的信贷政策落实问题严重。县域经济中主要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是鼓励向这些经济成分融资,但目前由于受国有商业银行严格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其贷款日益投向少数经济效益好、信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Johansan协整检验,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工具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而央行贷款利率始终能有效地抑制外汇占款,因此应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及合理控制外汇占款.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央行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手段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以期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在目前吕梁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紧银根的情况下,吕梁农村信用社2007年新增贷款在吕梁市新增贷款的占比一度达到67%。吕梁农村信用社已经发展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主力军。2008年以来吕梁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放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2007年底开始,为全面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规模,  相似文献   

15.
徐光伟  孙铮 《财经研究》2015,41(7):54-67
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期财务会计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文章结合我国近年来央行信息披露与货币政策调控实践,利用2002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2季度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央行通过信息披露发出的货币政策调控信号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实际调控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央行通过信息披露引导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实际上依赖于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工具的实施,当与实际货币政策一致时,货币政策信号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投资行为,而当与实际货币政策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信号的调控意义不明显.货币政策调控事件分析也说明货币政策信号与实际政策一致时能够对宏观经济基础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因而应保证货币政策信号的可信性.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梳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拓展和深化央行沟通研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LT-TVP-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和汇率的调控效果和时变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房价和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为显著,因而在目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调控效果优于房价。另外,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相应搭配利率政策调控房价和汇率,但近年来央行愈加谨慎采取粗放式货币政策工具,更多地采用结构化政策工具发放货币,来对我国房价和汇率进行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陈玲玲 《时代经贸》2011,(18):183-183
近几年随着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大家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局部“过热”的行业和地区。对此,央行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对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其在我国的实施、其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CPI上涨引发了通货膨胀之忧,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管理层重新采用了数量控制的手段.本文首先将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国际银行业进行了比较,其次,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规模处于合理水平,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并无明显非理性.本文建议不能将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直接工具,而应加强银行监管,继续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张凌宇 《经济视角》2013,(10):45-46
流动性问题是一国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问题,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及相关操作对流动性问题具有最为关键的影响,我国央行亦是如此。本文以M2/GDP比值即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衡量标准,分别分析央行三大一般性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贷款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对我国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影响,以图从央行货币政策角度为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主要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调控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体系的逐渐建立,标志着以贷款规模为代表的直接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向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代表的间接贷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来说是意味深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