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越来越突出以及人力资本作用的加强和地位的上升,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偏离"股东至上"的逻辑,而越来越青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雇员等利益相关者都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利益相者利益最大化而并非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探讨,提出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据此模式对现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全球的公司治理模式简要分为两类:股东模式和相关利益者模式。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为目标的股东模式在董事会、大股东和公司控制权市场这些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或失败。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发展导致了公司治理理论的现代演变。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从本质上说是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其目标是最大化整个公司的财富创造。相关利益者公司治理成为可替代股东模式的公司治理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随着公司的发展演变,“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睐。“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质疑;其实践常见于德国与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面临着进一步演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民  杨兴全 《经济师》2004,(4):215-215,217
随着公司治理逻辑由股东至上向相关利益者共同利益的转变 ,作为企业财务运行驱动力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有效创值最大化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以有效创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除能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 ,还能使企业的微观效率与宏观效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代理人(公司经理)利用其拥有的信息占有优势及专门业务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很可能从自身而不是从委托人(大、小股东)的利益出发,代理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动机小于委托人,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到这种损害其利益的行为。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现代金融体系的一  相似文献   

6.
吴玲  贺红梅 《经济论坛》2005,(18):54-56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经营环境的变化,英美等国奉行“股东至上”公司治理模式的企业越来越面临企业伦理、社会责任、环境压力等问题的挑战,同时“股东至上主义”的公司治理模式使经理人员始终处于严重的短期目标的压力之下,无暇顾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反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盎格努一萨克逊体系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影响日渐扩大。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它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7.
"股东价值论"的四点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小平 《经济学家》2003,(1):114-115
公司治理目标如何界定,或者说公司治理到底应以实现谁的利益为基本目标?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问题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股东价值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一是“利益相关者论”,认为公司治理不能单纯以实现股东利益为目标,而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利益相关者(如借款人、国家、管理者、员工、供应商等)相同的位置上,即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两种观点相比,哪一种更具有合理性呢?笔者同意股东价值论的观点,即…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对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理论界一种认为股东是企业所有者,股东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即股东中心理论;一种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企业所有权,即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郭霞  卢蓬 《经济论坛》2005,(20):117-118
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传统公司法一直以追求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保护股东权利和利益为核心任务,很少考虑到公司债权人和公司其他相关人的利益。随着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观念的更新发展,受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的影响,现代公司立法,不仅要保证公司的经济功能,还必须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所谓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除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利益、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11.
主流的企业契约或契约连接点理论对解释现代公司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规范性理由,尤其在与股东的关系方面.但契约理论本身并没有具体要求其研究的主体必须是股东还是利益相关者.更有甚者,该理论允许任何处于契约连接点的各方通过相互同意所达成的经济组织方式.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一个简单扩展,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其结论可以缓解我们对这二者之间对立性的认识,并对现实的公司具体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含义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督导机制、公司管控体制等,其所要解决的是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狭义的公司治理,是以传统的理解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时,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股东利益,很狭义的股东观.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公司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使资本市场有秩序的运行,按照规定,把财务报表给监督部门检查,并公布给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具体而言,就是指从利益者权益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公司要按照规定将自身的经营相关的财务信息向证券监督部门报告,并且公示出来.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一样,目前,并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刘茂平 《经济经纬》2008,(3):139-142
控制权私有收益体现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及其相关利益者利益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为降低大股东侵害能力、提高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应该从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两个方面找到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曲冬梅 《经济师》2002,5(4):16-17
依照传统主流经济学和法学的观点 ,公司仅是股东的联合体和为股东赚钱的工具。然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 ,拥有知识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力量日益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 ,因此我国公司法顺应现代公司发展的潮流 ,摒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 ,使利益相关者成为公司必不可少的制度要素  相似文献   

15.
李琳  姜鹏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12-113
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运营中,管理者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和现实利益,而要注重长远利益;其发展目标也不能仅局限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要实现股东财富的持续性增长。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现金股利与股东财富持续性增长的相关关系,结合创业板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给出处理好股东财富持续性增长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小股东是现代公司存在的发展的基石,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相比,在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投资中处于弱势地位,许多国家确立了一些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机制,以确保中小股东受到平等待遇,这些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保障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公司法》为了保护小股东利益,设计了诸多相关的制度,利害关系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就是其一。本文从保护小股东利益的角度对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进行探讨,力求完善该制度,实现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现代公司活动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是相分离的,有其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大多数股东都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掌握在公司经营者的手中,相对于董事、高管等公司经营者而言,股东对于公司的信息知悉程度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很容易导致公司的经营者利用这个优势侵蚀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合法权利。在这种情形下,股东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公司法》在股东知情权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本文将通过介绍股东知情权,分析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最终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玉英  黄桂杰 《经济纵横》2012,(1):108-110,117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的一项核心财务政策,股利的发放与否以及如何发放关系到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作为公司股利决策者的控股股东制定何种股利政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实践情况来看,控股股东既可能制定符合全体投资者利益的股利政策,也可能只制定有利于自己而有损于其他投资者利益的股利政策,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20.
王辉 《经济管理》2003,(2):29-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兼并接管浪潮和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利益相关者问题空前关注,传统股东至上主义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试图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演讲,结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四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勾勒出一条利益相关者研究从“企业依存”到“动态演化”的历史文献脉络,为利益相关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