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应用翻译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翻译活动的主流,在国内,应用翻译占据了翻译市场的主导地位。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了翻译实践中的精准性不够。为促进翻译的科学性,拟以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模式作为蓝本,并依据功能派翻译理论,探讨如何采用工具型整体翻译策略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研究表明,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能够较好地指导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看,除了科研机构对研究型翻译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其它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都是能够进行实际翻译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初步市场调研,急需大量翻译的技术类行业,例如电子、汽车、能源等,很难招到既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又熟悉本行业各项业务的翻译人才.而外语专业甚至是翻译专业的毕业生虽然语言功底好,掌握了较强的翻译技能,但在面对大量陌生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术语时,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进行规范地表达.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目前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严重阻碍了翻译产业化的进程.笔者认为,要促进翻译行业从个体工作坊向现代化产业转型,急需培养三类不同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校外事文本的语篇类型,外事文语篇兼具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外事翻译的特点,采取了交际翻译方法、编译法等方法,实现高校外事语篇的在目的语言中的功能对等,达到对外交流合作的预期效果。同时,也为外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一个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外宣翻译工作是提升高校"软实力",展示高校办学特色和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进而影响高校声誉和形象。应灵活使用变通手段,提高网站文本的英译质量。外宣翻译要以译语为归宿,灵活变通地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目前高校英文网站还存在着诸多语言、语用及文化性翻译失误问题。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语词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反映了不同语言所处语境的文化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语词翻译的难度及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文化语境中诸多方面的差异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舟山市的文本翻译现状,对舟山市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进行分析,试图将翻译目的论与舟山市的旅游景点名称文本翻译实践相互结合,以探讨出一套规范合理的舟山旅游景点名称翻译途径,促进舟山市旅游文化的对外交流。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为了传达信息和吸引游客,只有紧扣这一点,才能实现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来决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预期,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功能对等以再现原作风格。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情趣。翻译中只有保留原文的儿童情趣,才能达到功能上的对等,使儿童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9.
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或文本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翻译和翻译的方法只能是动态的,因此"对等"也只能是动态的。关联理论是译者和译语接受者阐释语篇时的依据。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翻译的动态对等模式可为翻译过程中话语与语境假设不相冲突时进行系统切换,两者冲突时进行调变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翻译并不是一种只要你懂外语就能胜任的工作,它还需要经过职业化的训练。职业译者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对源语文本的理解能力、语言外的学科知识、对翻译原则和步骤的娴熟掌握、较强的译语写作能力。在以职业译者技能为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大学翻译教学的整体优化可通过一体化与模块化融通、注重结果和注重程序有机结合、加强师资职业化培训和构建多维考评模式等策略来实现。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需注意理论知识的导入、文本的选择、进度的把握等要点。  相似文献   

11.
王若虹 《经济师》2009,(9):126-127
翻译能力不仅仅指译者的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教学也不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教学翻译。翻译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是翻译教学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是以译者的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包括译者的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探讨翻译能力在确定翻译目标,选择翻译技巧,协调和读者的关系,确定最适合的译文等方面的体验,以说明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合同类文本的翻译与处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这类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企业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及利益得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翻译合同类文件积累的些许经验,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了合同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然后尝试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合同文本的翻译。合同文本翻译时要忠实地再现原文意义,功能对等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宗教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译,除了忠实、通顺地表达出原文语义,也要传达出文本后面的文化信息,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因此,英汉互译时译者应掌握并合理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增译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义的一些总括性词句,使文本信息更加忠实、完整地传达出来,方便译语读者阅读,达到有效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同时也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各个民族的本土文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翻译对语言文化所发挥的迁移作用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翻译对语言文化产生的迁移方向、迁移深度、迁移层面和迁移结果对翻译所发挥的迁移作用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各类迁移作用做出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商标作为广告的一部分是企业信誉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商标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可大大促进此商品的销售量。因此,在对商标进行翻译时,应好好地下一番功夫。一般在进行商标翻译时,我们既应考虑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而这些都要在商标这一单个词语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译者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一般说来,商标的译法可采用音译、意译,也可采用音意结合法来处理。所谓音译法,就是利用英语与汉语相似的发音来翻译商标。但要注意在选择谐音时,要尽量赋予其一定的含义,使译名能让人联想到商品的用途、性能以及商…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受效果。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是交际学和语义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外,还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影响了色彩词语表达形式及词义的选择,人们对颜色产生的联想意义和语用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色彩词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差异性,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后殖民语境,从翻译目的、文本选择及翻译策略三方面对中国近现代若干重要译家的文学翻译文本进行分析,认为近现代中国译家在文学翻译中的解殖民化意识由来已久,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对平等的追求就是其解殖民化意识的最好体现。近现代中国译家在长期的文学翻译工作中在追求平等地传播各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译出浓郁东方文化色彩文学的同时有选择地译入西方文学的文本选择态度、译写及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巧妙运用对后续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后殖民语境下的解殖民化活动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商标翻译是当今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商标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着手,介绍了商标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20.
任何翻译伦理受主体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翻译伦理主要建立在义务论的基础上,而西方翻译伦理则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注重体现人际关系,而西方翻译伦理则强调文本关系。这对现代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