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外向型企业。由于我国外向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特殊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决定了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既复杂又困难。因此,作为现代经营管理有效手段之一的企业公共关系,在沿海外向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由于外向型企业是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供需及变化为导向的企业,分布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所以,面临着特殊的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复杂纷呈的国际市场环境,决定了外向型企业公共关系具有先导。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国内的资本市场却没有跟上这个变迁的步伐,使得新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上市困难。这既不利于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对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作用。因此,坚持中小板并推进创业板,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为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最新的经济理论发现,适度的市场势力对一国企业和行业的创新及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这里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对外反倾销对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和国内市场势力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反倾销政策对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势力没有任何影响,或者说我国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国际市场势力;而对其国内市场势力有较明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家从宏观入手调整经济结构,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会。机床制造业仍如既往历次经济调整一样首当其冲。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转化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即,这是我们机床制造业在面对资金抽紧、市场收缩等具体困难时必须看清楚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有别于过去历次经济调整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胡经云 《经济师》2002,(8):270-270
一、加入WTO后 ,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入WTO后 ,我国经济将与国际经济形成一体化的关系 ,国内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多边贸易体制下 ,国内市场需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市场供求关系方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形成机制当中 ,从而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1.加入WTO为我国产品广泛走向国际市场 ,促进外贸向多元化、多边化格局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随着出口品种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改变 ,市场需求研究的难度也加大了。如果按传统的手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发展态势 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全球化成了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中国企业不仅要承受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  相似文献   

7.
张平 《经济论坛》2005,(8):64-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入世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挑战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贸易和利用国际资源,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还有利于更有效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内向国际化(inward)和外向国际化(outward)两个方面.所谓内向国际化,就是指以"引进来"的方式参与国际资源转换和国际经济循环,即通过引进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并导致国内市场国际化,不断学习和积累国际经营知识与经验,逐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而外向国际化就是指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循环,即通过本国企业产品、服务、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质要素走向国际市场并导致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进一步学习和积累国际经营知识与经验,最终实现企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从海尔的实践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尔集团是中国主要的家电生产商,也是国内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典范。海尔的跨国经营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大势所趋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发展的必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局面,它将迫使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获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实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危机,平稳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的是有创新力的企业、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China, now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and largest goods trading nation, has rolled out the ambitious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tocol while maintaining strict capital controls for nearly a decad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unique reform path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till present uncertainties. In this paper, we fill in this gap by developing a two country, two-good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goods market and factor market interactions. We propose a critical condition of sustainable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eveal high international price sensitivity to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  相似文献   

12.
袁欣 《经济经纬》2006,1(6):7-10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对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及相关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并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商品才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遵循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原理,国际价格也是围绕国际价值波动的。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可以获取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双重利益。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市场结构逐渐演变为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布拉德和斯宾塞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给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中国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国情及国际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恰当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Equilibrium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increasing returns in infrastructure depends on whether the infrastructure provider is “naïve” or sophisticated. A monopolist produces infrastructure under decreasing cost using fixed equipment. Unlike similar work, we derive a unique closed‐economy equilibrium.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with “naïve” infrastructure provider(s), multiple equilibria obtain. The industrial export potential of the economy depends on unexhausted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quilibria are possible where manufactures are exported despite an autarky price higher than the world price. With a sophisticated infrastructure provider, even an open economy has a unique equilibrium, which, at least as long as economies of scale are unexhausted, also involves more industrialization than the “naïve” equilibria. Access to the unlimited world market is necessary for significant industrialization but is not sufficient: one may also require “Schumpeterian” entrepreneurs, monopolists with a panoramic vision of the economy and of their catalytic role in it.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国际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变化。在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也受国际金融格局变化的影响,包括美元中心地位的问题、“中心一外围”模式可持续性的问题和美国的国际经济领导权问题。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国际几种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增大,国际汇率体系弹性增大,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程度下降,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体系呈多元化趋势,先进经济体与新兴发展经济体的经济协调在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面临挑战,美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中心地位在下降,美国在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Intra-firm trade is an emerging issue. One of its key elements is the international shifting of profits, for example, through transfer pricing that big enterprises use to cross-subsidise their subsidiaries, often to avoid taxes. Accounting rules conceal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transfer pricing, reproducing secrecy and facilitating the use of administered prices. Given the prevalence of administered price sett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not be meaningfully analysed as market transactions. This provokes questions about the validity of market assumptions in research on trade in particular and global capitalism more generally. Our specific contribution focuses on the role of 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subsidis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corporate planning in intra-firm trad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rice planning by private corporations should be analysed as political rule within the economic sphere. Since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not merely related to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 corporations should also be theorised as potentially political entities. Crossing the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between political economy and normative political theory, we suggest that the politicisation of intra-firm trade opens possibilities for creating more effective responses to price administration and for creating more democratic ways of governing the glob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paper develops the comparative static properties of a small open economy which produces both traded goods and nontraded goods, and is a price tak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productive capital. Assumptions of full employment, competitive markets,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productive cap ital input capture a long run horizon. Comparative static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the wage, labor, and the price of the nontraded good are independent of factor intensity, factor substitution, and demand for the nontraded good. A tax on the traded good and a capital subsidy together raise national income and the real wage.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连攀升,让百姓叫苦不已,生活成本上升。而其中以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对物价的贡献率为主。这跟农产品价格的节节高涨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试图追本溯源,分析农产品价格上升的根源,选取了1995-2012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影响农产品零售价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的零售价主要决定因素是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他因素诸如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影响不显著,这点也符合农产品作为必需品;其收入价格缺乏弹性的特性;国际食品市场价格也会对农产品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人口的上升,反而会激发出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良,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的方向相反;货币供应量代表了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过高,会促对农产品价格上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是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制造”要摆脱困境,在作好委托生产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  相似文献   

20.
李玉明  杨慧 《生产力研究》2012,(3):126-127,261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石油在我们工业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石油价格也逐渐成为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对石油依赖程度的增强,国际油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