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仲华 《当代经济》2010,(1):126-128
幸福和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经济学自诞生之日就以促进人类幸福为当然使命,幸福理论在经济学中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地位,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是经济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自经济学诞生至今,功利主义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基础.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展基本围绕幸福效用化一效用物质化一物质化效用数理化这么一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学与心理学及社会学的深入交叉,众多研究发现增加财富并不一定能增加幸福,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人类行为决策的最终目的成为幸福经济学最新研究对象。应用幸福经济学前沿理论,分析了效用曲线的演变发展,进而对微观个体行为决策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雪梅 《经济论坛》2007,(16):51-52,77
过去经济学常常研究的是效用概念,然而现在人们认为效用应该从幸福的角度赋予新的内容,形成了幸福(也称主观福祉)经济学,对"幸福的概念和衡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总的来说遵循由隐含的、先验的幕后假设逐步走向台前的路径.以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的修正为起点,行为研究的枝蔓逐渐扩散开来,并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支中扎根,从多角度认识经济行为的细微末节,将经济学研究推向更为微观的领域,逐步实现向有限理性的真实经济活动面貌回归.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最初是以幸福为基本内涵而建立起来的,然而由于随后经济学发展的自然科学化倾向,效用逐渐被简化和庸俗化为以货币来衡量的欲望满足程度,经济学自身也逐渐偏离了它的本质和初衷——保持和增进人类幸福。为了改变经济学的不幸福现状,一些学者开始着手进行经济学的幸福革命,效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自然是重点革命对象。继卡内曼提出经验效用概念、呼吁回到边沁、恢复效用的幸福内涵之后,弗雷等人又提出过程效用的概念,认为还应超越边沁,关注效用的过程之维。过程效用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不仅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公共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6.
斯密和他之前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幸福是经济学之中的重要元素,经济学缺少了幸福的理念将会跑偏方向,缺少了经济学的幸福也无法良好发展.但是之后的200多年里很多欧美国家的主流经济学发展呈现出幸福感少甚至幸福感消失的情况,文章主要基于幸福经济学的理念来再次解读经济学的成本、消费和财富,不仅能够显著拓展经济学的范围,还能保证政策更加符合民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主要讲新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对人的行为的假设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而新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其次,在理论模式上,传统经济学是规范性的,新经济学是描述性的。最后,从研究目的来讲,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增加人们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如何从根本上增加人的幸福,这里的幸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幸福—收入之谜或悖论”是指当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平均幸福水平并未随之提高。本文构建了一个规范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在个人理性选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假定下研究人们的幸福问题,从而将幸福经济学整合到主流经济学中来。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收入和非收入因素,将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攀比理论和“忽视变量”理论的基本思想统一起来,在现代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帕累托最优标准和个人自利性假设下,探讨了幸福—收入悖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尚未达到这个临界水平之前,增加收入能够提高社会的幸福度;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累托无效的配置结果。因此,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应当提高非物质需要方面的公共支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度。我们的理论结果也表明了重视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性,否则人们会由于自己收入相对过少,导致个体幸福度下降,从而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的困境与行为经济学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开始对情感、策略互动行为、社会效用、决策者在未知世界中的选择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最近几年综合形成了多种由理性系统和非理性系统组成的双系统模型.这些双系统模型与2 000多年前的柏拉图马车模型同构.经济学研究对柏拉图的回归,表明经济学仍然处于单极化本质主义的结构化陷阱之中.研究分析表明,经济学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正是经济学转向关系论,走上希望之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中幸福概念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幸福观和边沁为代表的主观幸福观.其实,主观幸福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目标,在古典经济学阶段,由于国民财富等物质条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经济学的目标被定义为"富国裕民".边际效用论者利用效用对幸福进行衡量,但是直接对主观幸福进行衡量困难重重,客观衡量方式存在着"手段"和目标之间有差距的问题,由于个体幸福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学中这两种衡量体系的作用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Meta回归分析是一种以回归模型为基础的数量型文献综述方法,它能够科学地探究影响研究结果不一致性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不一致性的影响程度。Meta回归分析的应用主要从效应量选择、自变量选择和估计方法三个方面入手。Meta回归分析的价值主要在于,开创了经济学领域数量型文献综述方法的先河,分析了经济学领域存在的实证结果不一致及其原因问题,为经济学领域未来的实证研究设计提供了标准,为经济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出行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发展逻辑为:由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引入行为经济学的新发现转向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约束进行行为福利分析,进而在学科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和实践意义上反思,走上了由注重科学属性回归到注重经济学的道德科学属性的发展之路。行为福利经济学加深了人们对于行为的"生态意义"、"心理契约意义"以及社会福利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桥辉 《新经济》2010,(7):90-91
世界大文豪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艺术。”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的主观认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然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用经济来衡量幸福。实际上,经济学与心理学在这里不谋而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效用越大越幸福,欲望越低越幸福。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什么?我们是否越来越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沁和其他一些学者早在18世纪就提出公共政策的目的应当是使社会幸福总值最大化.尽管经济在不断发展,最近50年里西方的幸福度并没有增长.但是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借助经济学也要借助心理学.文章讨论了幸福的本质和如何测量幸福度,提出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借助神经科学所提供的客观佐证,并且利用社会调查统计来研究幸福的发展趋势以及比较不同国家的幸福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30个省际区域1998年至2012年的数据,采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国际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正门槛效应的存在,即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是显著负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关系由负转为无影响,然后由无影响转为正影响,正影响又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过一个更高的门槛由小变大。  相似文献   

17.
提到犯罪率的经济学解释,相信很多读者自然会想到美国经济学家Donohue和Levitt关于美国1990年代中后期犯罪率由上升转为急剧下降的有趣的解释:从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美国的犯罪率也表现出了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淑玲 《经济论坛》2007,(18):47-48
经济学对人类幸福的态度,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来说,基本上是处在一种对“GDP”的带有盲目性崇拜的独断论状态之中。人类从此为GDP开始追求的幸福,无视这些多面性而默认为理所当然,但实际上GDP离我们的幸福还有很大的甚至不可预测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概念无论从理论范畴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均需得到进一步明晰。为此,本文基于效用论的历史演变和最新进展,探讨了幸福的内涵、性质与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效用内涵可被区分为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对应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效用的欲求含义,而后者为古典经济学偏重的效用的快乐含义。据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幸福应是体验效用的一个子集,它指个体从实际结果与可接受结果的差异中获取的满足感。这一定义意味着幸福更受结果的相对变化的影响,而对结果的绝对水平不敏感,这可作为构造幸福函数的基本原则,从而避免在选取幸福的解释变量时出现泛化倾向。其政策启示是,当政府将提升居民幸福纳入施政目标时,政策设计的依据不应局限于各种效果指标的绝对值,还应重视这些指标的相对变化,否则将会导致居民的"被幸福"。  相似文献   

20.
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因注重经济治理方面的研究而获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理论贡献不仅在于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寻找制度意义上的根本艇决方法,还在于预示着主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走向:今后经济学与多个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更加职显;人文性质开始回归主流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将成为主流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