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淮河生态经济带作为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分析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厘清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障碍因素,对促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检验,比较发展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构建障碍度模型,测量影响各城市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识别差异化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2011—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趋势呈逐步上升的状态,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的增幅依次递减;其次,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趋势较低,但从时间上看各区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明显提高趋势;再次,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受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后,对于障碍因素而言,农业生态维度、农业发展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为进一步提高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应及时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改善农业生态发展环境,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提升速度较慢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资本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豫北地区是全省绿色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区域。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城市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乡融合与建设成效正相关,产业结构、城镇化、信息化、创新水平、环境规制、经济水平、开放发展表现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业长期的粗放模式发展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负外部性"市场失灵,通过政府的税收调控可以加以矫正。文章构建了涵盖环境、资源、经济、科技四方面的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测度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绿色化状况,并就税收绿色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税收绿色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完善税收绿色化能够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并从提高税收绿色化和完善配套措施两方面来提出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田时中  丁雨洁 《经济地理》2019,39(9):94-103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依据绿色化测量指标和极值熵值法,系统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指数,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城市间绿色化指数截面差异明显。②子系统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时序动态演变特征;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和绿色治理子系统分别呈现"快速"上升、"直线"式上升、"平稳"增长和"波浪式"上升态势。③截面上,2016年各子系统绿色化水平和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演变轨迹差异化明显。④26个城市绿色化波动类型分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⑤经济增长、城镇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显著促进绿色化水平提升,而工业化和资源消耗显著抑制了绿色化发展。据此,提出推进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原城市群2007—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协同提高机制。进一步地,在协同提高机制中嵌入区域、省份、资源禀赋等多种类型的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缓慢。(2)重视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和科技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3)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弱于中部地区;中心省份与外围省份的绿色发展大体一致;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8—2016年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绿色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产出的正相关性显著,并且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各绿色创新要素对本地区绿色创新产出以及对邻近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差异,其中,人力资本呈现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开放度、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以及互联网技术普及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产出遥遥领先于非优化开发区域,为促进两个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开发区域应起示范带头作用,并向非优化开发区域进行知识和技术溢出,从而提升非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每一年各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效率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加深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环境效率值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中国各省份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类型,在环境安全界限和"甜甜圈"等理论基础上,构建由环境承载力、结构鲁棒性、公众需求、技术效率4个维度构成的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准则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和2015年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省域生态经济发展类型进行了分类与识别。结果显示:(1)各省份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呈现空间集聚性,发展水平与地理区位、经济水平有较大关联;(2)各省份生态经济的发展可分为率先发展型、技术效率型、生态稳定型、一般发展型、技术滞后型等5个类型,其中,率先发展型下的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发展经验值得其他区域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绿色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评价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影响绿色产业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测算了2015年各省份绿色产业发展指数。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大部分省份在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上位居前列,而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在绿色产业发展效率上优势较明显。根据不同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率将各省份划分为四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检验,认为影响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实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质量农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良禾 《经济地理》2003,23(5):686-688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科技力量等方面都具有发展质量农业的巨大潜力。目前尚存在着优质品牌农业产品少、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营销水平不高等问题。实施系统工程战略、绿色食品工程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质量农业,生产优质品牌型农业产品,是湖南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刚 《经济地理》2003,23(6):791-795
目前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雏形已经形成,但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强,产业特色不突出,科技含量不高,链条化比较松散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充分开发利用并有效地保护农业资源,尽快把湖南建成一个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旅游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根本保障。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力量以及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自我意识,坚农业资源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业在埃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历来占据首要地位。在当今世界粮食短缺、粮价暴涨、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特殊时刻,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是目前埃及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本报告通过分析埃及现阶段的环境、地理和人口概况,以及埃及在全球粮食危机冲击下受到的诸多影响,阐述农业发展和粮食供应对于埃及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埃及最新的农业发展情况和一些重要数据及指标,以及《埃及经济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规划”2007—2012》中有关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介绍埃及的农业技术研究体系和推广体系,结合我国科技援外总体战略,就未来中埃农业科技合作提出建议:探索以育种和种质资源合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合作、沙漠化治理、土壤改良及旱作农业作为重点领域;建议突出科技在中非农业合作中的重要性,强化培训、建立农业科技示范试点和规划农业战略基地。通过加强中埃及中非农业合作,推动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发展模式主要有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籽种农业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发育欠成熟、土地流转机制未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制约因素。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建议将北京地区划分成观光休闲农业圈、科技示范农业圈、特色种养农业圈及合作辐射农业圈。在不同的圈层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应按照不同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促进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极其重要。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趋于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进步变化是导致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主要动因;除农作物种植结构外,经济发展水平、节水农业发展水平、供水结构等因素均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节水潜力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和完善水价水权市场机制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28个省份1997—2018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符合中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际水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多数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较少出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助推的情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慢,且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区域科技资源匮乏与协同度较低严重制约区域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协同与共享,如何推动各创新主体共同治理、共同发展是政府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科技统计数据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哈长城市群科技资源协同现状与未来协同趋势进行测算,结合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化治理方式,设计区域科技资源生态化治理机制。结果发现:2009—2017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态势平缓,其中2009-2011年和2013年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其它均处于一般协调状态。通过预测发现,2008—2022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一般协同状态。基于此,围绕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区域空间协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设计治理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绿色农业是有效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确保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阐述了绿色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障碍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为更有效地缓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科技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