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化”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哥本哈根大会标志着"低碳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化可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以及低碳技术等几个层次的内容,而低碳城市是低碳化的载体。我国由"高碳化"向"低碳化"的转型势在必行,应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低碳化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目标和内容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趋势。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这一基本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绿色、低碳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外环境,从而推动企业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3.
米国芳 《经济论坛》2012,(11):102-105
从低碳角度出发,构建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理论在电力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从经济协调度、电力生产、社会协调度、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这五个方面构建了低碳视角下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谢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59-160
近年来,各国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都逐步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面对这股低碳浪潮,中国企业也需要更新理念从而转变发展思路。遵循低碳经济的要求,需要正确评价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客观规划企业发展方向。为融合低碳经济发展,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基于低碳经济的财务评价体系。以企业财务目标为切入点,对财务评价体系做进一步扩充。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转型、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应当将低碳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把握机遇、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低碳经济发展实力,从而实现传统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低碳经济理论从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入手,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治理领域,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实践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性,使其理论体系存在先天的"生态缺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对"生态价值"的解构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阐释,与现代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对当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更具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90-191
根据当前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石油企业作为高碳行业,势必需要向低碳行业转变,针对这一机遇和挑战,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来探索中国石油企业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之路。根据当前中国石油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对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转型、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应当将低碳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把握机遇、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低碳经济发展实力,从而实现传统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它与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自提出以来,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下,低碳经济更是受到各国的普遍高度重视。文章从有关"低碳经济"提出背景的研究入手,着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低碳经济的现状特征、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最后做出简要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晶潇 《时代经贸》2014,(4):112-113
当前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变暖,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低碳经济是企业既能够缓解环境压力又使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低碳经济和成本控制的结合,阐述了低碳成本控制方案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且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环境、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规则,给我国的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应对"低碳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我国零售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零售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零售业节能减排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通过对比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原则与特点,最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四大低碳旅游核心利益相关主体,提出我国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任务。为此,要建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转变经营理念;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制度,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企业低碳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挂钩的评价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家电业一直被认为是高耗能并排放二氧化碳较高的行业之一。特别是空调产品,不仅自身耗电量较大,而且对于铜、钢铁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企业实施低碳营销是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反映,也是企业可以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筹码。低碳营销兼顾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者的利益,所以,低碳营销对家电行业来说与时俱进的新的营销模式。"低碳营销"是一个系统,低碳首先是要提供符合标准的低碳产品,但仅仅是产品低碳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低碳,应该是产、供、销以及售后服务整个完整链条的低碳。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上,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理论成为各国的共识。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要多途径地发展中国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6.
张治 《经济师》2012,(9):204
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特点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文章论述了农业与气候变暧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农业与温室气体增加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并减缓全球变暖,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国传统工业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模式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要想改变这一局面,要想促进我国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企业就必须强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因此本论文主要基于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对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确定、对社会披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低碳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火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火电企业低碳转型刻不容缓。文章在界定火电企业低碳转型内涵、分析其转型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低碳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模糊Petri网定义给出模糊推理算法,确定低碳转型效果评价模型,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火电企业低碳转型效果实施综合性评估,最终由计算揭示出火电企业低碳转型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低碳经济、低碳创新和低碳能源结构。基于此,提出提升火电企业低碳转型效果的建议,推动火电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鲁杨 《生产力研究》2012,(8):106-108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对低碳物业服务模式产生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阐述,提出在浙江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低碳物业服务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系统完整的低碳物业服务模式,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物业服务区域内形成环保节能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实现建筑房地产领域的节能降耗,低碳发展,进一步促进物业管理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进而推动物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建立低碳物业服务模式,在省内率先提出统一专业的低碳物业服务标准,并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实际运用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