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国乡村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无数个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地区相继开发成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一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旅游空间,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农民经济来源,大大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象征着我国乡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相关模式,为开拓新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立  汪德根 《经济地理》2012,(3):166-172
以苏州19个代表性旅游景点为样本,引入通达性的概念,使用空间距离通达性和时间距离通达性为测量指标,构建空间—时间通达性矩阵,分别得到不同条件下等空间距离示意图、等时间距离示意图和低碳公共交通对景点通达性改善示意图,通过测算比较,分析城市低碳公共交通对旅游景点通达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①景点的通达性与其空间距离通达值有一定的相关度;②城市公共自行车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景点的通达性;③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科学布局非常关键;④要构建城市立体低碳公共交通系统实现整个城市内部交通通达性的提高;⑤引入城市低碳公共交通在古城保护、城市环境、旅游效用、景区保护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3个典型沙漠景区2006-2010年各月游客接待量进行分析,并计算各景区的月接待比例的离散程度.从旅游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旅游审美等角度分析了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变动的原因.利用沙坡头和巴丹吉林的各省客源比例数据,对两景区的客源市场集中度进行计算,并进一步计算客源市场比例同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如下结论:①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明显,而且越偏向自然的景区季节性越明显;②气候舒适度是沙漠客流的必要条件,对客流季节性变动影响较大;③沙漠旅游景区的客源集中度较高,与沙坡头客源集中度相关性最密切的是地理距离因素,与巴丹吉林最密切的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东省307个乡村旅游示范单元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空间插值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乡村旅游示范单元的空间分布类型、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定量表征,并总结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单元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性特征;2密度分布表现为鲁东半岛,鲁中山区,鲁西、鲁北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3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客源因素、政策驱动、交通区位及高级别景区的辐射效应等人文因素。基于此,结合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供给侧;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丰富营销策略,依托产业链带动客源市场;强化乡村旅游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可进入性与舒适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实现乡村旅游扶贫与开发精准化。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12,32(3)
以苏州19个代表性旅游景点为样本,引入通达性的概念,使用空间距离通达性和时间距离通达性为测量指标,构建空间—时间通达性矩阵,分别得到不同条件下等空间距离示意图、等时间距离示意图和低碳公共交通对景点通达性改善示意图,通过测算比较,分析城市低碳公共交通对旅游景点通达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①景点的通达性与其空间距离通达值有一定的相关度;②城市公共自行车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景点的通达性;③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科学布局非常关键;④要构建城市立体低碳公共交通系统实现整个城市内部交通通达性的提高;⑤引入城市低碳公共交通在古城保护、城市环境、旅游效用、景区保护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子红  朱绍辉  赵魏 《生产力研究》2013,(8):114-117,120
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社会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而且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风光绮丽、气候宜人、文化多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十分滞后。如何把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制度层面深入探究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制约性因素,进而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空间,西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但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总体较差,恶劣的水和环境卫生条件成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困难和障碍。水和环境卫生改善在乡村旅游中具有重要作用,陕西省典型个案研究表明,良好的水和环境卫生条件是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推进旅游规模化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将水和环境卫生改善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曹芳东  黄震方  吴丽敏  徐敏 《经济地理》2012,32(12):157-162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关注度的湖南省居民旅游需求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014年湖南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等有关数据,利用季节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指数,揭示湖南省居民旅游需求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年内居民对景区旅游总需求呈山岭型变化,对单个景区的旅游需求存在单峰、双峰、多峰3种类型;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的年内时间变化主要受到景区资源特性、气候舒适度、节假日、景区景观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单峰型景区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大,双峰型和多峰型景区相对较小;全省居民对景区的旅游需求在空间上呈"多中心"分布,其中最主要的3个中心为以凤凰古城为主的湘西景区群、以衡山为主的景区群和以长沙世界之窗等为主的长株潭景区群;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景区级别、经济发展水平、景区类型、空间距离、可进入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并不存在严格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是多元化的,共生成七条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其中"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是乡村振兴的旅游最优路径;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旅游路径为"市场需求导向型旅游路径""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和"高乡村性与高参与性加持型旅游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重要的路径包括"景区依附型旅游路径"和"资本加持型旅游路径"。本文科学客观地评价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其差异性,为避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出了政策建议: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旅游准入机制及发展政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地区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战略实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挖掘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搭建乡村人才培养载体,培育乡村旅游精英;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实现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中国816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会导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04%,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策的增收效应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强;此外,作用机理检验表明,提高乡村非农就业水平和增加农业技术采用是示范县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中部地区1 258家A级旅游景区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比较研究方法,从景区数量与等级、营业收入、接待能力、空间分布和景区类型5个方面分析了江西旅游景区在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江西旅游景区发展还存在精品旅游景区数量偏少,容量压力较大;旅游景区总量供给不足,等级旅游景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于上述分析,从打造标志性旅游景区、促进现有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建设乡村怀旧旅游景区、主打体验式旅游景区、构建依托景区的旅游综合体、建立旅游协作区等方面提出了江西旅游景区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3.
凌建荣 《江南论坛》2005,(10):44-45
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思路,按照“路通车通”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快速提高农村班车的通达率,方便农民出行,是交通部门服务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举措。一、农村客运市场的现状目前农村公路条件相对较差,少部分乡村还没有开通等级公路,农村班车通达率总体还是偏低;客运班车经济效益差,客流量少且时间段短,季节性强,网络化程度底。农民出行除用自备车辆外,只能乘坐农用车、三卡车等无客运经营资格的车辆,安全性、舒适性都很低。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以浙江省为例:全省共有39488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已达到82.6%。其中宁波…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1—2016年铁路交通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铁路通达性变化及其对各自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十五年来:(1)京津冀地区铁路静态通达性水平更高,长三角地区铁路动态通达性水平更高。(2)两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长三角地区提升的幅度更大且更加均衡。(3)两个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速与各自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的年增速基本同步。铁路通达性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越大。(4)根据回归方程预测,若区域铁路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到150 min,则两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与2016年相比,都将增加15%以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都将增长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冯立新  杨效忠  姚慧  卢松 《经济地理》2011,31(2):189-194
骨干交通设施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媒介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研究对象,选取网络通达性指数、三步深度值、空间距离通达性指数等3个指标和点的中间中心度、线的中间中心度2个指标分别定量分析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通达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交通通达性、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线路变化等多种因素,认为:大连、烟台成为新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旅游增长极;跨海通道旅游发展轴将凸显,此轴辐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山东山水圣人与齐鲁文化旅游辐射带和辽中南旅游辐射带;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由"双核、四轴、三块、五区"演变为"双核、二轴、三块、六区、两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婺源县33个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以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源,绘制游客情感地图,分析乡村旅游地游客情感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测定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空间特征上,游客高情感值主要分布在婺源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情感热度自东部、北部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弱,呈现出“二核三次多从”的分布格局,核心—边缘特征明显。(2)在时间特征上,游客情感值在不同月份有一定的波动性;情感高值常常伴随着季节性景观的展现和相应的季节性活动的开展而出现,呈现出时间上的同步性;游客情感均值月度波动程度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对成熟度。(3)乡村旅游地游客情感受到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与住宿、旅游政策与服务和游客个性化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高级别旅游景区的数量、旅游交通的距离、旅游信息平台的数量是控制性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农民参与豫西地坑院特色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不仅使农民全方位参与旅游的经营与发展,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农民综合文化水平不高、对乡村旅游认知度欠缺、参与形式单一等.文章在结合豫西地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地区乡村旅游多种发展模式,并从农民自身、乡村旅游涉及利益主体等方面分析农民参与中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政府职能,保障农民就业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活动,所以构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其营销模式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提出了营销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多形式的发展具有休闲、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的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但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开发也存在风险。文章以处于乡村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的城口县河鱼乡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鱼乡乡村旅游开发总体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风险最高的是市场风险,其次是经济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外部协作条件风险和经济风险,最后是自然灾害与环境风险、政策风险、乡村旅游资源风险、社会风险。河鱼乡乡村旅游开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方面注意风险防范:成立旅游开发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提高交通通达度,优化整合资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