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党中央国务院也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考虑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及其产生原因出发,以"三农"问题与经济法的契合点为分析点,阐明了经济法律制度是"三农"问题保障的核心制度,并探讨了这一法律制度体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与改革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恩虎 《经济经纬》2004,(4):110-113
"三农"问题在我国既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歧视是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根源。城乡分异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不平等的社会身份;长期"以农哺工"的产业政策、向上倾斜的财税制度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政策是造成农村贫困、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使农民长期承受过多过重的社会负担,造成农民生活贫困化和边缘化;不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农业产业化缺乏有效的资本支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土地管理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还需要理论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通过界定"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分析现阶段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月明  赵金龙 《经济问题》2006,(4):45-47,80
“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农民收入问题是三者中的根本性问题。但“三农”问题的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不仅仅在“三农”本身,而是宏观经济发展中阶段性矛盾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鹏  王文亮 《经济经纬》2005,(2):117-119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制度歧视、扭曲、农村组织缺位及制度变迁的滞后、非均衡是导致"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诺斯的"国家理论"则揭示了"三农"问题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之所以难解决,除了历史原因之外,还有现实的原因.我们对待农民所采取的理论、体制、制度、政策,是在原有城乡差别的基础上形成"三农"问题.在理论上,确立两种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二者就不平等,这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有两条:一是破除造成"三农"问题的体系,二是扶持农民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肖慧霞 《经济问题》2003,(11):54-5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三农"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第一位的问题。而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扩大内需,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要实现多种个体目标,而这些个体目标中又隐含多种障碍因素,这些障碍因素的形成既有农村内部的原因,也有农村外部的原因,只有分析这些障碍因素,并寻找出具体原因,选择好相应的路径,消除具体的障碍,才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承包给农民的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不少失地农民因此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目前全国各地针对失地农民中的贫困者的制度设计和救助水平不同,由此也对低保制度构成挑战,这其中有制度性原因,也有地方规划等政策导向因素。总体来说,将贫困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制度体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从调整土地安置政策、加强全面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来解决贫困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反哺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文章考察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边界问题,形成了3大类38小类的反哺需求,并据此探索政府反哺与社会化反哺分工与协作的制度安排,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相结合的反哺机制,推进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praises Gerald Gaus’s The Order of Public Reason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all normative explorations into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human sociability. It evaluates the normative implications put forth by Gaus in terms of the Kirzner’s “finder’s keeper’s ethic.” This raises a ques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al order and the political order that underlies market processes. Examining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market process in relation to Kirzner’s “finder’s keeper’s principle” suggests a deeper ethical foundation that underpins th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of “social morality.”  相似文献   

15.
宋伟玲  杨诚 《技术经济》2007,26(6):113-1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各地区农民收入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自身因素以及制度方面的诸多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完成全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关键。本文运用统计软件对各地区的农民收入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探讨影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就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制度变迁,就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实质上,制度变迁就是一种更高效的制度对另一种更低效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即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制度的产生过程。因此,着重论述了制度变迁的成因、启示和基本理论。通过对制度变迁的成因、启示和基本理论进行明确的阐释,不仅有助于研究和分析有关和相关制度变迁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制度变迁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无疑可以缩小中国的城乡差距。然而,在现实的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包括现行土地制度在内的障碍。文章在拓展Todaro模型的基础上,基于CFPS(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了农地需求,从而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这不仅导致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无法将农地的未来收益充分变现,还增加了农民市民化的机会成本,并进一步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因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给予农民"市民化补贴"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破解城乡差距之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之谜"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如下基本内涵:(1)政府主导的强制性、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2)"渐进式"的增量改革;(3)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的"次大国模式"。中国金融发展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及高度统一的金融体制起主导作用的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金融发展模式的特殊路径与顺序选择。理解金融发展"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剖析政府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博弈与耦合。  相似文献   

19.
周文文 《经济经纬》2008,71(2):12-15
阿马蒂亚.森凭借自己在经济伦理方面的突出贡献,打开了或至少是恢复了一个与现代主流经济学世界迥异的、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世界"。站在这另一个世界中,森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相异于主流增长发展、堪称"异端"的另类发展理论。他的这一另类发展理论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伦理原则指导发展,二是以理性争取发展,三是以自由看待发展。就当前而言,森的发展理念无疑切中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