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含有土地财政收入的分税制合同能提高代理人(地方政府)分享剩余份额的水平,从而提高合同的激励强度,还有助于减少代理人承担的风险和降低委托人(中央政府)的总代理成本。土地财政对分税制财政体制合同而言起到隐合同的作用。该文对中国东中西部省份的1999-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推导结论高度吻合,证明了现实中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已有文献认为,晋升政治激励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主要原因。但统计数据却表明,1995年以前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是重合的,1995年以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GDP增长速度。由于改革以来晋升政治激励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已有文献无法解释1995年前后两个时期里为何出现基础设施增长模式的差异。本文提出的财政激励假说认为,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激励变化,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在1995年以后变得偏好于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笔者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发现财政激励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变化。这意味着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对改进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税收关系是地方政府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分税制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最优选择,但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我国的分税制存在内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针对分税制下我国地方政府关系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分税制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关系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绍雨 《经济论坛》2012,(5):123-125
分税制是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本文重点探讨分税制下共享税的比例分成问题以及中央政府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抉择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探讨不同规模银行中信息类别、不确定性信息与合同期限、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发现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中,不确定性、非契约关系与政府行为使得银行规模与其竞争力和生存性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1)相对大银行而言,小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2)长期合同下股权激励对于小银行经理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3)客户经理的素质高低与一致性对于小银行激励效率的发挥至关重要;(4)我国小银行与地方政府天然密切的关系对其"软"信息获取作用很大,但同时也可能对其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以分权化为导向的改革,促使地方政府利益苏醒,确立了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地位.尤其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表现出更多的竞争性,在我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下,基于多重激励约束因素,地方政府非规范性竞争行为愈加明显,对这种非规范性行为的引导与约束也成为当前的难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非规范性行为必然引起成员或整体的效率损失.本文从激励相容理论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实现自我成员目标与实现整体制度目标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条件,以探究地方政府实现激励相容,即制度成员效益最大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织,成为地方非税收入膨胀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历史经验,大约每隔十年,我国的税制就要经历一次大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的分税制,则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文章首先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中央政府的财力弱化、市场经济需求、国际税制改革浪潮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分税制改革内容等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同时基于分税制改革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影响,提出了以减少政府层级、财政层级,科学划分税种,合理划分事权、财权,创造新型地方税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合理降低税负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既有制度外的因素,也有制度内的因素,就制度性层面而言,既涉及现行的分税制和财政投融资体制,也与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与政府治理结构关系密切。而要全面剖析地方债务成因的制度性因素,就需要从现行分税制、地方债务管理、政府治理结构的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财政激励作为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税收分成改革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引发地方税收竞争并传导至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变量,通过构建强度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分成改革带来的激励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比例提高会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扶持本地企业留住税源,并抑制企业异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对高财政自给率地区还是低财政自给率地区,增值税分成比例变化均表现了强烈的抑制效应,且在低组别的抑制效应更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直接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和异地投资比例较高的企业进行管控;改革带来的激励变化会促进企业信贷的获得和政府补助的提高。因此,建议提升流动税基的中央集中度,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动机;建立“赋权—控权”的财政激励机制,抑制地区间过度税收竞争及市场分割现象;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所确定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一方面促进了国家财政的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却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既归因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健全,又归因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对举债的规模和程度加以监督和控制,以减轻其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2.
蒋丽斌 《经济导刊》2007,(7):112-114
地方政府税收关系是地方政府间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分税制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最优选择,但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我国的分税制存在内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兼顾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通过建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政府激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最优化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的激励契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一方面应根据企业可观测的努力程度来制定不同的激励契约,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不同任务间的相关性对企业激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与我国财政体制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地方财政陷入困境,为了财政平衡,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本文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制度原因,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土地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和土地性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占比之间的实证分析发现,财政体制、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结构不合理确实诱导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操作行为,并且土地财政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现行分税制度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激励型财政政策的分析架构。运用财政统计指标和面板数据方法,从中央的财政扶持力度、东三省财政收支规模、东三省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三个方面评价东北老工业基地省级财政运行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行分税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对东三省的财政激励力度;东三省地方财政收支出现"超经济增长"现象;东三省地区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向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社会契约--一个新的企业行为规范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财经研究》2003,29(10):26-30
社会契约论将契约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经济层面,一个是经济伦理层面。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主体,一成立时便应当自然而然地承担对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内部员工的责任和承诺。企业社会契约具有层次性且内容丰富。社会契约论突破了经济学研究前提假设的约束,为企业行为分析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激励的同时,也引发了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分成激励将如何影响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不同政府偏好下税收竞争将怎样影响地区投资、产出差距和居民福利?均等化转移支付在税收竞争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一个税收竞争模型并进行多个维度的拓展,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1)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增加会提高税收竞争强度;(2)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投资和税收政策显著受到地方政府偏好的影响;(3)随着分成激励的加强,税收竞争将导致地区之间的产出差距和居民福利差距逐渐增加;(4)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能够缓解地区间税收竞争。因此,上级政府在制定对地方主政官员考核方式时应该考虑地方政府偏好对地区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影响,同时要做好地区统筹,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并合理利用均等化转移支付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作为公共资源配置的主体,特别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各级政府财政能力、弥补地方政府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产品、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年来,广东通过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扶持县(市)困难乡镇财政等措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市、县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税务机构分设以后,原来的一个税务机关,分成了现在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税务机关。国家税务局实行系统内垂直、下管一级的管理体制;地方税务局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分税制的要求,国家税务局负责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及个体工商业户税收的征收管理;地方税务局负责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征收管理。国家税务局肩负着为中央财政组织收入、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地方税务局肩负着为地方财政组织收入、调控地方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方政府与同一阶段不同层级或地域的地方政府,其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因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对地方政府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依附性在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逐渐让位于合作;地方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进入了良性轨道;地方政府职能逐步从经济性向公共性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