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汉森(Hansen,1996,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以实际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并以拉姆(Ram,1986)的两部门生产模型构造本文的实证检验模型,来检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的Armey曲线关系,以及确定我国的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emy曲线关系,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门槛效应,我国的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为11.6%,实证结果还显示:在本文的研究样本范围内,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超过最优规模水平且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样本数为284个,小于最优规模且促进经济增长样本数为52个,这说明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在大多数时候是过分膨胀的,应该削减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需求视角,利用广西2002—2017年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广西资源消耗、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广西存在"资源福音",但城市规模的扩大抑制了资源消耗。进一步考察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均呈倒"U"型关系。为驱动广西经济新增长,需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合理勘探与开发新资源并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与政府关系视角下的适度政府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规模是行政改革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行政管理效率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扩张是政府规模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始终是各国行政改革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从我国政府规模现状、政府规模扩张的必然性以及政府适度规模的静态和动态去研究市场与政府关系视角下的适度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4.
信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文章利用1990-2007年中国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信用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与非金融部门相比,金融部门信用规模的变化对实际GDP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各层次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对各层次信用规模的变化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各层次信用规模的变化均未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辽宁省地级市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地方政府规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具有负相关关系,这证明了瓦格纳法则在本文所选择的时间段内不能适用;失业率与地方政府规模的关系是确定的,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规模有缩减的趋势;另外,本文无法验证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符合利维坦假说;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规模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于研究政府规模扩张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利用引入公共财政支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重庆公共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重庆市财政规模扩张是促进重庆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不能过分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毕竟其长期作用还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经济增长是最近两年才提出来的新概念,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政府作为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其规模大小影响着政府功能的发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应地,政府规模的大小与包容性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证明,适度的政府规模有利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实现,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揭示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变化是合理调控政府消费规模和有效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运用阈值协整模型对我国政府消费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二者存在阈值协整关系,且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始终为负,当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至0178 2(1978-1986年),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小;当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下降至0178 2(1987年左右),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发生非线性转移;随着政府消费规模的进一步降低(1996-2011年),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加强。实证结论表明,不断压缩政府消费规模有助于经济效率提升,尤其是将政府消费规模合理控制在临界值0178 2以下,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质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由于对政府影子银行债务的监管较为薄弱,致使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据此,在测算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及其脉冲响应路径。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会促进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短期内影子银行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负向的,但从长期来看,是正向的;短期内经济增长受自身影响的程度大于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将会大于受自身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任彪  孙立辉 《经济与管理》2011,25(12):71-74
根据河北省1995-2010年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协整、因果检验和灰色关联度对两者的关系及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产业结构影响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同步,存在着不和谐因素;1995-2010年两者之间关系的耦合度很强,但是协调性明显地分成了三个阶段,原因是政府政策目标干预成分较强,内在动力不足。应从产业结构、布局、职能等方面加以优化,以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投资、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我国1978~2003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其结论是:我国经济增长与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在长期,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而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短期,滞后两期的政府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1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对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变化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能够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经济增长也同样能够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为此,当前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进行合理调控,而关键的对策主要在于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更灵活运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加速转型以及遵循"宽进严管"的原则持续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税收、政府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1979-2004年数据为基础, 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的分析框架, 研究了我国税收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税收、政府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而税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短期,滞后两期的政府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关系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多不涉及晋升激励问题.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横向比较政绩考核方式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会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努力中,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规模的不适度扩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促进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根据各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划分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大类别,并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了解这种影响模式,将为判断2008年后北京市经济增长趋向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郝春虹 《当代财经》2007,100(12):33-37,63
内生增长理论暗含着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最优政府规模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率最大的政府规模,实质上是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对于理解和评价财政分权制度、政府财政税收政策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发展中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内蒙古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的关系,说明存在最优的政府规模(本文的经验分析为18.08%).(2)中央政府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财政援助形式,应该选择转移支付还是选择税收优惠政策要考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规模大小因素.(3)内生增长理论、凯恩斯理论及瓦格纳假说的有效性均在内蒙古自治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政府、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1978—2006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层次递进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因果原因,政府消费增长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因果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运用协整理论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政府人力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在长期内我国西部地区的政府人力规模与人力资本水平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短期内同样存在这种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存在政府人力规模增长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单向因果关系;并根据文章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