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网络的本质体现为其自身就是一种知识流动的复杂适应系统。因此,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节点间的不同流动方式,以及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知识流动特征与核心节点形成过程,从节点的初始状态、节点间知识流动和节点状态变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规则,分析了网络中企业间知识流动过程对节点企业核心地位形成的影响,为下一步的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网络的本质体现为其自身就是一种知识流动的复杂适应系统。因此,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节点间的不同流动方式,以及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知识流动特征与核心节点形成过程,从节点的初始状态、节点间知识流动和节点状态变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规则,分析了网络中企业间知识流动过程对节点企业核心地位形成的影响,为下一步的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类生物进化的属性,基于该思想,以知识网络演进为背景,研究了知识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作用,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过程,进一步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进化的逻辑模型。研究发现,知识网络的循环演进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进化。最后,分别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和微观创新者角度,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识别网络结构资本对技术能力的影响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对这种影响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还缺乏系统认识。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发现: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和知识转移效率,网络多样性则只能正向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外部知识转移只能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外部知识获取则与技术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显著正向关系。知识距离对外部知识获取在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与技术基础能力,网络多样性与技术基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起调节作用,但完全调节外部知识转移在网络中心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网络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在产业网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既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知识的共享与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与保护的权衡机制应视产业网络中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关系性质进行考虑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及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核心企业领导力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梳理技术创新网络、领导力、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领导力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和界定,运用理论探索和问卷调研方法,分析了核心企业领导力影响因素,建立了核心企业领导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源、网络能力、网络结构和领导者特质是影响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全球化,技术创新日益成为企业营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技术创新很难实现,因此必须依靠网络化的力量来共同完成。集群式创新网络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供应链的集群技术创新网络促使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由于加强技术交流与共享,获得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所必需的整体知识和技术信息,从而使其集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并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构建了技术获取、技术共享、技术转化以及市场化等一系列机制,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准确把握市场需要并做出有效反应,提高供应链运行的速度和确定性。因此,构建基于供应链的集群式技术创新网络是知识经济环境下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网络中,处于网络中心的少数核心企业控制和影响着大量非核心企业,但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成长也将影响核心企业和整个创新网络。结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情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技术水平、知识吸收、研发模式、企业控制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均影响着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网络中,处于网络中心的少数核心企业控制和影响着大量非核心企业,但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成长也将影响核心企业和整个创新网络。结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情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技术水平、知识吸收、研发模式、企业控制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均影响着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  相似文献   

10.
网络惯例被认为是维持网络稳定和协调网络有序运行的核心要素,但惯例的路径依赖性、重复性和模式化等固有属性也会导致网络固化和僵化。鉴于此,综合考虑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正负作用,并探讨改变网络惯例作用的条件机制。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269家企业为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惯例与知识共享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此外,网络成员的不同动机和态度会改变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具体而言,高水平反思重构会加强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正面作用,降低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负面作用,而高水平感知惰化会降低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正面作用,加剧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持续发挥网络惯例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对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影响,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系统模型,分析区块链技术特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Steemit区块链网络社区,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共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全新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营造去信任化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协同创新伙伴异质性,推动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进程,提升知识共享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从知识型员工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及资源整合在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有3条,资源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学习及员工动态创新能力分别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环境中,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特征、作用重点以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整合维度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适应维度主要通过隐性知识传播和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在共享经济与全球经济背景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但是开放式创新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因此探索开放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06份企业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组织知性资本、知识管理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组织知性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知识管理能力在其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且在网络嵌入性调节组织性格与知识管理能力关系的过程中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效应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网络惯例、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合福建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和LISERAL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产学研多重网络环境下网络惯例和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利用惯例和知识共享均有助于渐进性创新,探索惯例和知识创造均促进突破性创新;利用惯例有助于知识共享,但不利于知识创造;探索惯例有助于知识创造,但不利于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5.
已有文献指出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中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补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是目前文献中认为最重要的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尽管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沿着不同轨迹发展并且有其局限性,但是网络和集群也许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或扮演相互替代角色,更好地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列出了创新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以量化企业创新过程,通过解析网络和集群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细致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外部变量如何促进或者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然后,分析两者如何通过互补克服局限性,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最后,引入集群与网络活力变量,探讨在集群和网络不同发展阶段外部联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变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创新团队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知识共享,但是较少有实证研究探索心理契约在知识共享中的作用。通过对30所高校514名大学创新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意愿是知识共享的前提,心理契约中的团队责任和成员责任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同时团队责任还可以通过影响成员责任间接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结论对于在大学创新团队管理实践中如何促进知识共享的发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able to capture some of the main features that govern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We pursue our target developing an agent-based model in which the social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is specified as a knowledge resource,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is seen as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 resource can be applied to innov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exercises show that the initial architecture of acquaintance networks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innovation. Innovating has proven to be more than simply equating endowments of initial skills with firm performance. In fa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firm’s initial location in the social network. Moreover, the way in which acquaintance networks were mobilized emerged as a key determinant of innovation patterns. The model presented here is a relatively theoretical, stylized model and we employ it to draw some general, albeit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while illustrating some of the theory relevant to the issues discuss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model might serve the purpose of setting an agenda for further research along this line of investigation—that is, knowledge integration patterns and firms partnership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孙慧中 《现代财经》2007,27(6):28-32
进入新世纪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作为由企业联结构成的有机组织系统——网络组织随之而生。网络组织具有巨大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能够实现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而各种基本网络治理模式下的网络组织知识共享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实现网络组织知识共享机制创新就必须掌握其特点,以达充分利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准确把握创新型园区创建的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对策和建议。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创新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依据科技部提出的《创新型园区建设指南》建立了包括创新体系、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效益、创新效率、园区总量指标在内的5个方面35个创新型园区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文章最后建议,为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应该加强三方面工作即:吸引科学领军型人才加速园区创新实践有重大突破、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建立跨区域知识创新平台加速知识共享和知识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