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测量模型,测算出2009—2014年甘肃省及14个市(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对比分析区域间和区域内耦合协调的动态过程和空间分布差异性。预测2015—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长时间尺度看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步上升,耦合协调度空间布局呈现出由河西走廊向陇东南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相似文献   

3.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1999—2017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效率,分别计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高级化指数,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的作用。人力资本对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作用,而外商投资、人均资本、制度质量和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两系统35个具体指标值,分别计算出长沙市区1996-2005年间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定量分析了10年问长沙市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判断了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演进模式.结果表明:两系统协调程度不高、质量欠佳,协调度指数总体趋势下降;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演进模式由经济发展滞后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为土地利用滞后经济发展模式.为探索结果产生的原因,运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等相关的数学模型与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系统耦合理论,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城市群内31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城市在2008~2017年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平均耦合协调程度属于轻度失调状态,部分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其周边邻近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加快都市圈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应用,实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相互交互作用。经济系统依赖于环境系统,同时环境系统反馈经济系统,两个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影响,构成了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关系。文章依据自1999~2010年西北五省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状况类的统计年鉴,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类标准,并利用熵值法进行各指标的权重求取,进而得出西北五省以及全国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数据,进行空间差异动态演化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自1999~2010年,西北五省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呈现向良好趋势转化即向经济主导型的优良协调区发展,但是西北五省内部耦合空间差异化较大,除了陕西省之外,其余省份耦合协调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青海与新疆耦合水平最低,而甘肃、宁夏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3E系统是指能源—经济—环境系统,3E系统协调度是定量描述特定地区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源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以及环境承载力、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良好的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能直观地反映出三者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3E系统协调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型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综合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四川省近几年的3E协调度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凋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运用MATLAB7.0和SPSS16.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ESRE)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凋发展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武汉城市圈EAR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复合系统协调度城际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实力明显正相关;整个圈域处于协调发展态,但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地域分布不平衡,形成核心一边缘与等级板块复合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协调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空气质量情况.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及Tobit回归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4-2018年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相关数据进行考察,发现河北省各市整体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偏低、耦合度普遍不高等问题,研究结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工业化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投入力度对于中部核心功能区和其它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文忠  游斌 《经济问题》2014,(4):116-119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构建天津市"三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计算1992~2011年度"三化"子系统协调度并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评价各个年度的协调度,进而计算天津市"三化"发展协调度。结果发现,自2005年起,天津市"三化"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失调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郇恒飞  焦华富  汪志 《经济地理》2011,31(11):1828-1833
以连云港市为例,在对港口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其港口-城市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两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②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度先后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基本协调三类,两者协调关系经历了港口滞后型与城市滞后型的交互波动期;③两者的协调关系越来越好,有向协调状态发展的趋势.研究认为港口规模扩大和功能的升级、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腹地经济水平和临近港口的竞争以及港-城的空间联系是影响港-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8年陕西省10个城市的平均横截面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引力模型,探讨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耦合协调空间联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契合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序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区域整体耦合协调良好,耦合协调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区域耦合协调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呈"一城独大"的局势。区域整体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较弱,西安是区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引力作用源,咸阳、渭南次之,榆林对外耦合协调空间联系最弱。加强区域空间联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环境治理机制是提高陕西省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出对包含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财政支出与社会福利关系函数,发现社会福利与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密切相关.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1978 - 2006年的各类支出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我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教文卫支出,降低行政管理支出,优化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蒋骏 《当代经济》2018,(12):56-58
以我国两大城市群为例,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4年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耦合协调预测模型,对系统未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震荡幅度较大,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第二,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第三,未来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构建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DEA耦合协调效率模型,探究了2011—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两个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效率偏低。其中,甘肃等7个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天津和青海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极度失调状态。但在研究期内,各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和协调效率均呈现小幅提升态势,位于优良、较好协调区的省域数量在增加,位于失调区的省域数量在减少。(2)各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其中,安徽等14个省域旅游吸引力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其省域内的旅游吸引力提高了国家森林公园的网络关注度水平。(3)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的排位呈现出上下两端较为稳定、居中省域变动较大的状态,其中,安徽、浙江和山东等省域的耦合协调效率稳居前列,辽宁、甘肃和海南等省域则一直靠后,而西藏、河南和江西等省域的耦合协调效率的位序变化较大。研究建议,一方面,各省域需要认真审视自身...  相似文献   

17.
房辉  原峰  熊涛  刘芳 《海洋经济》2019,9(3):48-54
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现已成为区域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模型来研究中国 2006-2015年 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建立协调度模型评价沿海省市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从协调度等级来看,沿海省市的协调性有较大差异,可分为 4个等级;从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多数沿海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滞后。  相似文献   

18.
唐承佳 《经济师》2008,(10):248-249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水资源利用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为了对这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价,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山东省枣庄市1996—2006年间水资源利用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两系统间的协调指数;最后依据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系统间协调指数,分别对11年间枣庄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演进模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两系统发展虽不同步,但协调性不断增加,协调指数总体趋势上升;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系统演进模式由经济发展滞后水资源利用模式逐步转变为水资源利用滞后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厘清广东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彼此作用机理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显得极为迫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这三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滑动平均法以及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9—2021年这三个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2009—2018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这两个系统之间出现交互超前发展,但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在2009—2015年变化幅度较小,2016年出现最高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三个系统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均衡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子系统存在相对滞后现象;二是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者交互关系较为紧密,彼此发展相互作用较强,并呈现出高耦合未必高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类型先后出现“严重失调、濒临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优质协调、良好协调”的系列变化发展过程;三是预测得知2019—2021年广东省耦合协调类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了先大幅下滑后再次回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型社会"发展程度评估模型,对常德市2004~2009年"两型社会"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和综合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常德市"两型社会"发展程度综合指数由0.358 0增至0.666 7,呈现出线性上升的良好态势;(2)截至2009年,社会发展协调度和可持续度指数分别为0.592 9和0.612 5;(3)除可持续度外,发展度、协调度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88,P<0.05)。可见,常德市2004~2009年期间"两型社会"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经济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明显存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低。在今后建设过程中应在加快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基础上,积极开拓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