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才、资本、技术、企业成长力与地方制度是影响高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演变的五大动力,它们之间彼此关联、互为因果。广西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实例表明,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科技人才资源、资本以及技术商品化经验较少,原本企业成长动力就不足,加上企业自身对区内外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差,缺少能够组织并协调产业价值链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更是后劲乏力。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在阻碍着人才、资本及技术在区内的集聚与累积,限制了企业成长力的增强。通过加强区内外合作,引进或培育产业领导型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是当前改进动力缺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传媒产业更注重与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人与传媒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从人类学和结构主义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探索保持媒介生态平衡的方法和途径,云南电视传媒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明确民族文化定位发展战略,发挥优势,从而使云南电视传媒产业的生态资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和利用,使传媒产业在良性生态链的循环中不断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在实现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过程中,坚持打青山绿水牌,走生态产业路,唱绿色经济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家园,致力于资源的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逐步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其次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从产业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技术构成上科学调节,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是该区域的2大主要需求。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使满足这2个需求的"行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此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流域(村)124户农户资料的分析与建模,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农业产业构成了农户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而"耦合态势"却决定了农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农业资源、农户环境与农业产业具有两两相关性,且农业资源与农户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传递并影响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这一结果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吻合。为此,必须提高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感知程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由经济金融资源承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弹性力这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内涵、技术内涵和社会经济内涵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它可以衡量一定时空条件下,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维持其系统和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承栽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金融产业和谐发展的能力.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栽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集群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集群污染与集中利用资源带来的资源紧缺现象,给产业集群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对产业集群地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形成了阻碍。本文从生态工业园、生态技术与制度约束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激发产业集群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及预警相关概念,对比分析了现有生态安全预警思路与方法,以生产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影响预警的技术框架,建议针对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区域,可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超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警;针对生态破坏型区域及具体产业,可通过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生态阈值分析等方式进行预警分析。最后提出未来生态安全预警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产业胁迫因子生态阈值、基于人体健康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在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中,参与主体生态位重叠与竞合关系复杂。应用生态位理论中Lotka Volterra原理,构建企业生态位演化模型群,并进行系统仿真,揭示不同类型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参与主体的动态竞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重叠的创新主体间只有采取合作共生模式,才会产生企业生态位协同进化;片面追求自身发展的单向思维模式,反而可能导致企业生态位被逐渐侵蚀。该研究结论对于探索科学治理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在现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急剧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们是具有姐妹血缘关系、但不能相互替代的新兴学科。下面通过将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特点、研究的内容等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产业一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从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特点出发,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及资源环境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分析了影响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在流域尺度内,提出了适宜发展的三大产业,即旱作农产业、草畜产业和林果产业,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前景与策略。在建设生态和发展产业的具体实践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使生态建设融于产业发展之中,在发展产业中实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后发地区存在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和资金缺乏等问题,致使后发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建设难度较大。然而,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不足有一些与地区资源约束直接相关,有一些却来源于政策设计在扶持对象、环节和方法上的偏失。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对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和产学研政策等具体内容的系统分析,指出该地区现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地的特殊条件和经济基础,提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措施,以期为我国后发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政策在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关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政策。从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入手,总结了制定高技术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以目标为基础,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最后以江苏省1998-2008年间制定的高技术产业政策群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在技术市场和人才结构建设两方面效果不明显,并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评价,大多数指标显示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最后提出了提升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若干建议,如政府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业园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为:①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各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主要受各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区位布局、用地开发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②科技园区中5个产业园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③针对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评价分析,查找制约各产业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子,并指出各产业园土地开发中应注意的环节;④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清华科技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最好,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较好。最后针对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提出提高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特色产业基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来支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理论,把特色产业基地环境因素归纳为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智力资源环境、创业创新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六个方面,并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江苏省55个特色产业基地为例,选取15个初始指标对基地发展环境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分别为区域经济与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教育环境和产业基础环境,第一个主因子具有很高权重,后二个主因子权重大体相当。说明区域经济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与产业基地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特色产业基地对人才教育环境的依赖并不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山、无锡、苏州等地环境优良,总体上苏南地区大多数特色产业基地具有较好发展环境,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环境则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周元  王维才 《经济地理》2003,23(4):451-456
以我国高新区为对象,在实证分析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过程、模式、规律、各阶段的演进、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模型。然后,利用上述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高新区在“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移(即“二次创业”)的各种要素,建立了针对高新区在这一阶段转换的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利用"菲德模型"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其中将我国的经济部门按照"菲德模型"的要求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并提出两个假设:①高新技术产业和非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②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要高于非高新技术产业。然后利用我国两类经济部门1995-2005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实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政区合一”、区域创新与产业集聚等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