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自然失业率的角度,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约为2.2179%~6.6389%.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处于适度区间之内,但上升趋势比较明显;我国通货膨胀对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通货膨胀对负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要强于其对正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石林松  孙皓  宋平平 《经济纵横》2012,(9):38-41,79
本文利用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基于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产出缺口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负向产出缺口的缩小能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通货膨胀率对产出缺口的反应具有"速度限制"效应;通货膨胀率对正向产出缺口的反应大于负向产出缺口,具有非对称性。因此,应关注产出缺口在调控通货膨胀政策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费尔普斯的“自然失业率假说”认为在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它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只与实际的经济变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基于1978-2007年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自然失业率的三种数理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与计量统计检验的方法,发现纳入工资刚性的凯恩斯主义NAIRU模型更符合我国实际.利用这个模型,在放宽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和阶段性变化假设的基础上,测量了1978-2007年我国各年的自然失业率.1978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03年为一个极大点;2003-2007年自然失业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25%、9.09%、13.1%、10.9%、7.15%.另外,我国平均的名义工资刚性度和实际工资刚性度分别为0.873、0.221.在我国,技术进步对自然失业率是具有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技术进步倾向于减少自然失业率,而这与Pissarides等人在美国的研究结论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中央银行非对称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偏好的福利损失函数最优化推导出潜在非线性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并将中央银行政策行为非对称性的原因归结为中央银行非对称偏好。同时本文实证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并检验货币政策规则非对称偏好存在性假说,结果表明,我国中央银行存在非对称通货膨胀平方和产出缺口偏好,对应地,货币政策规则呈现非线性特征,利率不仅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产生反应,而且也对通货膨胀平方和产出缺口平方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6.
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和均衡汇率是货币政策决策和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基准。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和均衡汇率水平进行联合估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汇率因素的"混合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行为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汇率波动作出了较为及时和稳定的反应,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通货膨胀的“替换”作用的经济学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高举世瞩目。但同时城镇地区的就业问题也十分严重;物价总水平屡屡高速上升,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在这种形势下,通货膨胀与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学界的部分人士主张对高通货膨胀采取宽容态度,认为这样可以换得较低的失业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主张的理论依据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具有“替换(trade-off)作用”。按照这种论点,可以用通货膨胀去“替换”失业,也就是说,可以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去换得较低的失业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坚持这种主张的人认为他们的观点在经济学上是有充分根据的,是得到国际学术界支持的。不能不看到,这种通货膨胀的替换作用论在我国的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者中具有相当的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准确的考察目前中国的过剩产能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本文构造了一个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通货膨胀的随机波动程度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有不断减弱的趋势;改善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提高供给部门的效率是实现价格稳定下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理论、自然率的结构主义理论、经济增长的“黄金法则”理论及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和宏观经济理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辉 《经济问题》2012,(1):9-12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构成、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理论,设计模型对自然失业率直接测量,从分析可知,自然失业率取决于人均资本量、资本构成、平均工资等变量。对我国1991~2009年自然失业率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自然失业率稳定上升。提出应通过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等措施降低自然失业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分析我国利率变化与通货膨胀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利率规则总体上还是处于被动适应状态,但1999年以后,利率规则无论反应力度还是平滑程度比以往有所改善,这部分解释了我国通货膨胀波动性渐趋缓和的现象,但反应力度不足以发挥实际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造成我国高通货膨胀惯性的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是加大短期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力度,使政策反应函数从被动适应转入积极反应状态,以发挥利率规则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结构通货膨胀与市场总量需求不足的形成与平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紧缩缺口逐年相对缩小,但历史累计的市场需求不足紧缩缺口仍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现期市场呈现出结构通货膨胀现象,只有合理地协调地利用财政、货币与外贸政策新组合,才能抑制现期通货膨胀现象,克服长期市场需求不足紧缩缺口对经济增长的束缚,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与就业增加.  相似文献   

14.
张明  谢家智 《当代经济科学》2012,(3):102-111,128
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包含本地区产出缺口、国内其他地区产出缺口和国外产出缺口的三缺口通货膨胀模型,实证分析产出缺口对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分东部和中西部考察区域差异。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外产出缺口显著影响我国地区通货膨胀。较之中西部地区更多受到国内产出缺口的影响,东部地区则更多受到国外产出缺口的冲击。而且,国内地区间的通货膨胀压力传导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更明显。另外,政府的反需求管理措施存在时滞,且政策调控主要降低了本地区产出缺口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当代财经》2008,(4):17-22
本文基于政策损失函数设计了一个新的模型框架,建立了一个不包含预期通货膨胀的反映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之间关系的模型,并使用可变参数模型分析产出缺口与通胀缺口的动态关联性,同时评价了1985—2005年问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通胀缺口对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除了1985、1986两年为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表明通胀缺口的降低有助于抚平产出缺口;(2)通胀缺口对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呈现“凸型”变动模式,并且已经过了波动的顶峰,出现显著下降并逐渐稳定的趋势,这种稳定的趋势有助于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稳定物价目标;(3)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在1996年前较差,在1996年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在2000年后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实际政策损失逐渐向最小政策损失靠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无套利动态NS模型(AFDNS模型)估计出的利率期限结构,本文从货币政策规则变化角度考察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我们的经验结果表明:第一,时变系数Taylor规则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特征。第二,央行货币政策对产出缺口的反应加强,将提高利率期限结构的短期端,降低长期端,使利率曲线变平缓;而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加强则会导致整条利率曲线的上移,长期利率对通货膨胀反应系数更敏感,导致利率曲线变得更陡峭。  相似文献   

17.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12,(2):43-53,124,125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偏离程度进行了估算。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符合稳定货币政策规则要求。标准泰勒规则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泰勒规则原式及稳定货币政策规则最低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存在负的利率缺口,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缺口并不是稳定的,更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存在着长期偏误。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合理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市的发展,股市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会逐渐加大,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主要手段,应对股市波动有所反应。本文对泰勒规则进行修正和扩展,引入预期因素并加入股市波动因素,构建包含股市波动的货币政策反应机制。并以泡沫度作为波动的衡量指标,运用动态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测度我国股市的实际泡沫度,通过协整检验探索货币政策应对股市波动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泰勒规则还是前瞻性泰勒规则,中央银行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更多地考虑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而较少考虑股市波动因素。建议中央银行将股市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20.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劳动报酬相对于实际产出变动存在滞后效应,这使得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在现阶段呈现出反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通货膨胀和产能利用率对劳动报酬份额产生正向冲击,失业率对劳动报酬份额具有负向冲击作用。改善劳动报酬增长的滞后效应、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促进就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