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济师》2019,(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桂林市作为农业资源大市,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优势,同时也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农村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坚持以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实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切实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4)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民俗文化愈加重要。怀柔区汤河川满族风情节是弘扬和传播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有利于丰富市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休闲农业的进步。文章通过对满族风情节现状的研究,针对满族民俗文化在挖掘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满族民俗文化,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江苏省昆山市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十一年超城镇居民,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623元。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基本相同的社会福利、公共产品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又使农民成为住在乡村的新型市民。  相似文献   

4.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山区通过持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开创性地实践了我国欠发达山区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生态富民及绿色低碳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运作轨迹.在总结安吉这些重要新型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国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军 《江南论坛》2021,(2):61-62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将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等方面,抢占"十四五"发展的先机,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把乡村打造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经济发展最活、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融合度最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村.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协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美丽乡村的内涵、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美丽乡村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方法,从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支撑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了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武永霞 《生产力研究》2022,(3):93-96,101
建设生态宜居的家园环境是广大农民最基本、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乡村生态宜居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构建系统科学、管理有效的乡村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有效解决农民环境宜居问题等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在梳理现有生态宜居相关研究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宜居总体...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8)
生态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目标。近些年来,桂林市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生态乡村建设中,存在农民参与主体意识不强、建设资金相对不足、对生态乡村建设理解不够等困境和问题。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对策,以期对顺利推进我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生态宜居农村,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兼顾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创业是加速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是农村的主业,农业创业是农村创业的主要领域,农业创业直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是农村居民的主体,农民是农村创业的主力,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2)
贵州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迅速,如何充分利用贵州茶文化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相结合展现贵州地方特色,展示贵州民族风情,让广大游客接触并了解贵州的特有文化、特色农产品等是贵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点。打造形态各异的美丽乡村避免趋同化,重复性建设,才能够真正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贵州,来欣赏贵州的青山绿水,来品尝贵州的茗茶,体验贵州农村慢生活,帮助贵州农民走出贫困,帮助贵州特产走向全国,推动贵州农业经济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正确方向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13.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丽乡村"的目标是美丽,核心是文明,主体是农民."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结合体. 浙江省安吉县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环境提升工程、产业提升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和服务提升工程",力求把全县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动惠城区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惠州市惠城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开展了"惠城区北部山区依托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横沥镇、芦洲镇了解美丽乡村和"三宜"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情况,掌握北部山区乡村旅游资源本底和美丽经济培育现状,客观分析自身优势与短板,并学习借鉴安徽、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发展美丽经济的策略与建议,为惠城区加快北部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品牌建真言、献良策、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0)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国生态环境尤其是乡村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乡村生态环境污染、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针对在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战略,涌现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农民创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赵旭强 《经济师》2011,(11):222-2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文章重点对山西"三农"问题的现状作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山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要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导刊》2013,(10):73
9月24日,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结合农业部、环保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由CCTV-7农业节目主办、《美丽中国乡村》栏目承办、多家媒体共同参与的"2013寻找中国美丽乡村推介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问题上,城乡之间呈现出一种"逆转"趋势。城市里,我们居住的环境日益清洁,而我们原来印象中的"美丽乡村",却变得越来越"丑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引发了我许多感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逐渐解决温饱,绝大多数都已进入"基本小康"。我老家皖西南的农村也是如此。几乎家家都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5)
2019年是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交汇之年,在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需要谋求在农业生产与农村建设方面的新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作为新时代指导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取得新发展的总抓手和总指引。文章通过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发展,引出能够实现农业新发展新动能的概念,通过介绍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概念,寻找实现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路径与方法,接着在进一步解释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内涵与外延的过程中,介绍新动能的培育方法,并提出在培养新动能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推进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中提出的"乡村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新农村的启示有:建设新农村应以农村为本,使"外力"与"内力"紧密结合;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