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为缓解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近些年都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人民币国际化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之一。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不过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已开始通过货币互换等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正面临重要历史转折机遇 全球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尚未消退之时,部分发达经济体又推出了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有迹象表明美国并不排除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截至2010年9月,美联储总资产突破两万亿美元,而金融危机之前其资产仅为八千亿美元,期间美联储共发行了1.3万亿美元的货币。  相似文献   

3.
2001年3月,日本最先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真正得到推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为了复苏经济,在面对零利率下限令传统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美联储相继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调整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方式向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之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实施该非常规货币政策。文章探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之后会有所上升,长期来看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障碍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再加上自2009以来,美国陆续施行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这让许多学者就当今世界货币体制存在的弊端及风险陷入沉思。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近期通过上海自贸区方案,到广东个人投资者试点直投港股,不难看出现阶段中国逐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本文于第一部分深入剖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紧接着全面分析了在其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文章的最后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提出相对较为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流动性收紧、资产价格下降、长期利率上升、资本回流。而资本流动逆转将直接引发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和汇率波动,通过汇率和贸易渠道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外汇缓冲政策、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等减少资本流出的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还应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积极协调创建国际货币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6.
2012年全球经济经历了欧债危机深化、地缘政治危机等一系列风险事件,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先后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风险大幅下降,但经济复苏乏力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受宽松货币政策和一系列风险事件影响,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多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美国除于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1月更提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本文尝试以不同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分析这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并藉此对西方经济学派货币政策的一次文献综述,整理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并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未来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度的提升,当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预期压力时,容易导致人民币大规模被美元替代并引发货币危机。本文基于货币服务理论,通过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估计了2000—2015年人民币和美元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人民币货币替代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之后,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存在Morishima互相替代关系,而且美元名义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于货币替代的变动起主要作用。此外,2000—2015年人民币货币替代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被美元替代趋势上升迅速。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分析和预测未来人民币货币替代的趋势,而且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政策,积极预防和监控人民币货币替代风险,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刘纪鹏  喻强 《经济》2011,(Z1):58-59
中国经济正面临重要历史转折机遇全球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尚未消退之时,部分发达经济体又推出了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有迹象表明美国并不排除实施第三轮量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陈希琳 《经济》2013,(Z1):150-151
2013年中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稳增长,是依靠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还是借助民间资本提升整体竞争力,亦或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带动?结构转型是摆在眼前的一项必答题,却也是一道难题。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晨向《经济》一一解读这几种可能。拉动经济不能只靠货币增发《经济》: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增速步入下行区间的大背景下,欧盟、美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措施来避免经济触底。2012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样很宽松,那么增加货币供应  相似文献   

12.
刘纪鹏  喻强 《经济》2011,(1):58-59
中国经济正面临重要历史转折机遇 全球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尚未消退之时,部分发达经济体又推出了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有迹象表明美国并不排除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截至2010年9月,美联储总资产突破两万亿美元,而金融危机之前其资产仅为八千亿美元,期间美联储共发行了1.3万亿美元的货币.当前欧美的"流动性刺激"并不是经济向好的标志,而是其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复苏遭遇挫折的应对措施.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加大了全球通胀风险,而且长远来看也会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此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将是其丧失全球金融主导地位的开始,而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次重要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起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是全球最早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日本于2001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解决日本通货紧缩和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同样的政策,由两个国家实施,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将从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国情,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利率回归正常化后,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对此,我国应从货币政策、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本监管、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稳增长,是依靠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还是借助民间资本提升整体竞争力,亦或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带动?结构转型是摆在眼前的一项必答题,却也是一道难题.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晨向《经济》一一解读这几种可能. 拉动经济不能只靠货币增发 《经济》: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增速步入下行区间的大背景下,欧盟、美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措施来避免经济触底.2012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样很宽松,那么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刺激力度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IF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对中国而言,这是其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舞台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关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提升.对此,在当下很多媒体的报道下,大家认为这一事件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了,直接减少了货币兑换的麻烦和成本等.这一想法是对于人民币"入篮"的一种误解.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这次加入只是人民币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并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其他"入篮"货币相差甚远,尽管长期影响积极正面,但短期仍有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会加大国内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对此,我们应理性的去看待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自2007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并从2009年以来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流动性。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存文献大多将此归因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虽然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扩大了原有的通货膨胀,而高通胀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短期内席卷全球,面对金融危机,各国相应出台政策参与救市。美联储用6年时间利用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泥潭。此后,日本和欧元区纷纷效仿,也陆续推出了“仿美版”QE,但最终政策效果却未达统一。通过概述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政策实施的过程,综合比较分析其产生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并总结其对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文章选择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经济原理和国际教训的分析入手,运用SVAR模型进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巴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冲击的程度与两国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避免美国的不利冲击,需要推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性就在于长期持续存在的美国政府量化货币宽松政策.而这种量化政策对我国来说将产生长期负面的影响.笔者通过阐述美国持续量化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及资金流动的影响,分析人民币对外及对内不同升值贬值的情况,并进一步指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