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多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演进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如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建立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的组织模式,科学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以期更好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知识创新协同指科研机构与高校借助合作网络达成战略、组织及资源的协同,推动知识创新、扩散及应用的现象。有别于传统知识创新方式,知识创新协同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分析了知识创新协同效应的三大表现形式,概括总结了知识创新协同的两种模式,即合作协议模式与共建实验室(所)模式。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科研机构与高校的非合作模式及两种协同模式的最优科技投资水平、期望净利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建实验室(所)的经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省域协同创新水平评价,市域层面动态评价结果更能展现区域发展特征,可视化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出地区差异。基于协同创新基础、协同创新合作和协同创新产出3个维度,构建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动态评价及可视化分析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进行整体及分项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差异显著,存在“南高北低,两极分化”现象;南京得益于其丰富的政治、经济、教育资源,协同创新水平最高;苏州居苏南最高,经济环境和沪宁辐射推动其协同创新发展;徐州赶超部分苏南城市,与其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密不可分。将时间因素纳入动态评价方法,并采取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结果,提高差异辨析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家创新能力理论,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案例样本,运用fsQCA方法,研究内生环境、产业集群环境、协同环境对创新产出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创新产出是创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存在“因果非对称性”,高创新产出和非高创新产出可通过不同路径实现;内生环境是创新产出的关键,产业集群环境和协同环境可以分别与内生环境配合实现高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这明确了科技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确了协同创新的方向和途径.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步入全球话语权竞争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升级为协同高质量创新,而建设国家自创区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战略举措,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构筑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重要路径。在梳理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与高质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明晰基于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路径。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方面,主要有企业引领型模式、人才支撑型模式、平台引导型模式、机构合作型模式,其是高质量创新的重要特质所在,也是理论创新之处。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发展,从整体规划、人才管理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往研究和中国产学研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从情境性、过程性两个维度探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情境性包括文化情境、知识情境、价值情境3个层次,过程性分为合作动力、合作界面、合作结果3个阶段,并指出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式、超区域创新网络。最后,构建了基于中国情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通过案例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是一种基于中国情境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新评价是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及管理活动意义重大.以2000-2010年创新评价为篇名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方法进行高词频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综合研究创新评价的研究热点,指出“模型”、“体系”、“方法”、“技术”等属于创新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并结合典型文献研究分析创新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出知识创新评价问题也日益成为创新评价的一个新兴领域.知识创新评价可以借用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的模型、体系和方法,但要对其内涵及边界进行准确界定,否则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导致知识创新评价研究与其他创新评价交叉在一起,从而无法真正推动知识创新评价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准确把握创新型园区创建的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对策和建议。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创新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依据科技部提出的《创新型园区建设指南》建立了包括创新体系、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效益、创新效率、园区总量指标在内的5个方面35个创新型园区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文章最后建议,为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应该加强三方面工作即:吸引科学领军型人才加速园区创新实践有重大突破、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建立跨区域知识创新平台加速知识共享和知识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13.
创新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发展阶段,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增强创新竞争力的一种有利模式。而如何选择正确的联盟模式是企业组建创新联盟的首要问题,而创新联盟较少的数量样本使得传统专家经验法和统计方法不再适用。因此,本文首先根据各主要理论依据的出发点将开拓市场、协同效应、规避不良竞争、竞争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标准的设立等企业组建创新联盟的动因归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大类;其次比较了两种创新联盟模式的特征:最后通过粗糙集理论对于质性数据的处理优势来探索企业组建创新联盟以及创新联盟模式之间的选择决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开拓市场成为股权联盟模式选择的主要动因,而对于契约联盟形式选择的动因相对而言则不唯一。这种方法解决了单纯依赖专家经验主观性过强的缺陷,为企业创新联盟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小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小企业产权清晰,利润动机明确,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创新机制灵活,创新速度快、效益高。然后归纳了目前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的现状,提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健全,创新设备、人才投入不足,创新动力机制不足,创新管理不完善,与外部的协作不够,宏观经济、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的发展,包括提高创新意识,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支持服务体系,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保护与激励自主知识产权,优化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正由过去的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重视技术创新,同时也要重视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等全面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创新环境、创新文化,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技术创新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动态过程,技术创新系统是由若干系统要素共同作用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传统的线性观点和线性模型已经不能适用于对技术创新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由线性、静态模式转向非线性、动态模式的发展轨迹,非线性科学的迅速发展,为更好的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本文在国内外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评价有关因素,特别是对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因素作了系统分析。运用托姆尖点突变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状态发生变化的内在作用机理。指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状态发生变化的本质,而技术创新环境是技术创新状态发生变化的运作,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技术创新评价方法步骤。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技术创新评价问题提供扩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归纳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路径中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包括管理层自主创新意愿、企业文化的创新程度、组织学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组织对创新的激励程度、技术机会能力和市场定位能力等。在确定了这些关键因素之后,本文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创新过程中,各要素从战略、组织行为和能力这三个层面形成一种彼此促进的机制,它决定着企业的创新方式和创新绩效,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能力和现有的技术状况,选取二次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技术研发、新产品市场化以及后续发展这三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并最终完成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层次加权模型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总体能力一般,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的优势包括:具有较强的制造生产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和科技经费投入能力。而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一是R&D经费缺乏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专利;二是缺乏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科技队伍不稳定;三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缺乏长远战略意识、缺乏赶超意识等;四是缺乏有效的创新管理,研发经费分散、科研机构运作效率低,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低,知识产权创造、开发利用能力低。研究为提升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