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空间分布的显著非均衡性引发了大量有关FDI区位选择的经验研究,但相关研究往往忽视了FDI的空间依赖性对其区域分布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1990-2004年28个省区的数据资料,从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两方面对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考察FDI的空间相关性对我国FDI地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现实FDI地区分布的拟合效果更好、解释力更强;我国各省FDI的区位分布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相邻地区吸引外资的增加能够带动本地区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就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DI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会进一步拉大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东部各省份FDI对区域内发展差距的影响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FDI会拉大区域内发展差距。三大区域内部各相邻省份之间的FDI空间溢出效果并不显著,在研究时需要区别对待。建议制定差异化的FDI区域引资政策,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FDI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FDI的行业空间分布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颖  周峰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1,21(2):169-173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日渐广泛,由于进入各地的FDI行业不同,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进入中国FDI的行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分析FDI的行业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用区位商分析FDI的行业相对空间分布,即各行业FDI投资项目在各省市的集中程度;然后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一定时段内各省市FDI投资项目的行业变化进行计算,得出各省市FDI投资项目产业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效果指数,通过分析认为:直接外资重点分布的东部沿海虽然在吸引FDI方面具较强竞争力,但这一地区FDI的结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东部沿海FDI项目结构亟街改变,投资于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工业已近饱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进入的FDI额少,项目少,因而FDI投资结构对目前其吸引FDI的能力并无太大影响。并简单谈到具有空间差异的FDI行业分布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FDI区位选择第三方效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对1987-2010年我国29个省市的FDI区位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区位选择的第三方效应显著存在;同时分地区检验显示东部地区第三方效应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分阶段检验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战略对FDI在我国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产生显著作用,两大经济战略导致我国三大区域FDI形成新的分布格局,且各区域内部协调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FDI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的分布日渐广泛,但进入各地区的数量不同,这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利用1985-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FDI的空间差异分布的比较研究,得出FDI对3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的结论,提出中部和西部的引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3—2004年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FDI在我国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和区位特征变量一道触发了FDI的初始地理集聚,而由于集聚效应的作用,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后果会被持续加强,导致了FDI在我国省级地区的不均衡分布。(2)从长期来看,单纯的税费优惠手段对FDI区位选择整体上不起作用;各地区在交通、通讯和能源等硬件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对吸引FDI流入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各地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并导致科教文卫等软件公共物品投资不足;此外,旨在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制度优化竞争对吸引FDI流入也具有积极作用,应成为未来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为各地招商引资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除了地方政府竞争因素以外,FDI的区位选择还要受到地方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等区位条件,以及集聚经济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有效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2004-2008年288个地级城市的新进FDI,我们检验了企业所得税税法改革对FDI在我国各城市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税率下降城市相比,税率提高地区税改后流入的FDI增量有显著减少;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各城市发现,中部地区上述所得税政策效果显著,而东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所得税优惠减少程度越大的城市,FDI增量减少程度越大;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得税优惠程度的减少引起FDI增量减少显著,而东部不显著。结论支持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税收信号传递理论,所得税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影响着FDI投资地点的选择,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缩小了中西部区域内各城市间FDI投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培阳  朱喜钢 《经济地理》2011,31(8):1252-1257,1282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呈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内陆地区原有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逐渐消失,而沿海地区则出现新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省域外围地区则由于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原因一直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通过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三种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定量测度,其中空间滞后回归分析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区位、城市化水平、分权化和全球化在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显著的作用,其中FDI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集中于沿海的核心地区,而分权化、城市化水平和区位要素则更趋向于在全省范围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时空演变及区位决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修华  曹荣林 《经济地理》2007,27(2):217-221
1990年代以来,江苏省实际利用FDI增长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FDI的利用方式、来源国或地区、行业分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FDI的利用在苏南、苏中、苏北之间以及县(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借助经济计量方法,对空间差异形成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积聚因素和对外开放程度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采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1991-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然后进行了地区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并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还探寻了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能源效率分布呈空间集聚趋势;在样本期内,我国能源效率存在绝对β趋同特征,且条件β趋同迹象也很明显,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政府行为和FDI等因素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泳  陈田  董玛力 《经济地理》2008,28(3):353-356
中部地区成为国家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地区。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基于GIS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但水平低;各区县人口规模相差很大,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都市经济区和人口—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各省的离心化倾向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核心—边缘结构等。中部地区的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明显,城镇化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最后针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1990-2000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媛  许学强  薛德升 《经济地理》2007,27(2):250-255
首先分析1990—2000年间广州大都市范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发现区际绝对差异减少、相对差异增加,人口相对面积的空间分布集中性减弱;空间分布从第一、二圈层向第三圈层外推。然后在主要圈层的街道层面划分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为五种地域类型强减少区、强增加区、减少区、增加区和变化不大区。10年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演变一方面跟分区/市产业、就业、投资等经济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低成本居住空间供给有密切关系。而经济和社会因素背后是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壁垒、住房供给和社会福利的二元性等更深层的体制和政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中宁波、台州和温州3市的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应用经济学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对浙江省东部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分布的区域优势方面,居住用地总体趋向于各县级市,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总体趋向于宁波、台州和温州的核心城区,另外,台州各地的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区域优势较为明显,温州市区内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的区域优势都非常明显;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差异度方面,特殊用地的区域分布差距较大(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分布相对合理,仓储用地分布比较平均,居住、公共设施、工业、对外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分布都处于绝对平均水平。研究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优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很好地反映了其经济、社会、人口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时空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从中国大陆各省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六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入手,探讨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指出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土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最后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中国大陆区域上市公司的相对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华友 《经济地理》2005,25(6):753-756,760
西方新经济地理学是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形成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其形成机制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样在关注空间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家的认可,然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的跨国企业的区位理论,另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晓冬  沈正平 《经济地理》2007,27(5):783-786,795
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结构性和分异性。文章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帕雷托(Pareto)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校验,从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两个方面,对近年来该省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城市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性,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两级分化和空间收敛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平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2,22(5):539-543
本文着重分析了20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的特征和变化。研究表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即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而行业结构变化明显,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为主。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是相互联系制约的,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与特定地区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才能产生投资效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是根据其投资战略并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经过综合决策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