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春梅 《经济师》2005,(9):140-141
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于经营者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因此会产生代理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文章分析了剩余索取权、控制权以及声誉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会计合约安排与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企业是一组合约关系的联结,会计是企业合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合约履行程度与履行效果的度量.现代企业合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会计合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这种经营者既分享企业剩余又控制剩余计量的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逻辑.要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必须对现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合约安排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最优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其产权特征决定对经营者激励性制度安排的基础,必须是以剩余索取权来激励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是通过资本市场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定价的科学的定价机制,是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最优制度安排。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这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冬荣  刘建秋 《生产力研究》2005,(5):196-197,232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的联结,会计是企业契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契约履行程度与履行效果的度量。现代企业契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会计契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这种经营者既分享企业剩余又控制剩余计量的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逻辑。要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玩疾,必须从会计契约设计的制度安排入手,对现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契约安排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谈判势力与地位的提升,引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安排,而这种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在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并认为在一个现代经济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廖小菲  冯俊文 《经济师》2003,(10):159-160
文章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了激励机制产生的原因 ,指出有效的激励方法应该是让被激励者成为剩余索取者 ,使其承担边际上的风险 ,实现“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 ,风险的承担者与风险的制造者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索取权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和对企业利润的要求权,本文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逻辑、管理服务的间接定价、降低监督成本、经营者人力资本、经营权权能保护要求以及经营者人力资产专用性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并认为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设计经营者报酬计划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产权结构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产权安排与绩效:经典理论描述传统的产权理论认为,由于私有企业的所有者独享剩余索取权,因此私有企业所有者有较强的激励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国有企业由于其经营者并不能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即基本不存在利润的激励,因此私有企业会较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绩效表现。但是,在转轨经济条件下,以上结论是否能够依然成立呢?本文即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一)产权与激励。在转型经济中,所有权结构的改变将改变委托人的目标,并将伴随着对经理的激励结构的变化。尽管国有所有权工业企业和私有所有权工业企业面临相似的委托—代理问题,但由于所有…  相似文献   

9.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企业所有权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性质和内容看,无论是企业剩余索取权还是企业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财务方面,即企业剩余的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企业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企业所有权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性质和内容看,无论是企业剩余索取权还是企业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财务方,即企业剩余的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企业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有权内涵和主体是随着企业所有权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本文认为 ,企业所有权内涵演进经历了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和归属性控制权四个阶段 ;企业所有权主体经历了出资者主体 ,合伙人主体 ,股东和经营者主体 ,股东、经营者及生产者主体 ,股东、经营者、生产者和债权人主体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进入权激励"视角出发,指出了资本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局限性,将知识资源作为重要变量纳入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合约,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和知识两变量的企业收益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要素贡献率,存在一种激励的替代性变化,显示出知识资源的不可或缺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资源"粘性"和资源投入水平,揭示企业的最优委托权安排与资源的"粘性"和投入水平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知识资源由于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性使其具有高度的"粘性",再加上知识和资本的合作博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知识投入水平高低会影响最后的动态均衡结果,因此应该获得更多的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的核心是保护创新者的利益,产权激励制度是一种合理的方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制度设计原则是保证创新收益与风险的均衡。知识产权激励是产权激励的重要内容。对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人员的激励或者外围环境的激励,本文力图建立一个以企业作为分析边界的产权激励模式。对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从产权形式角度划分为虚拟和实体产权。企业主体虚拟产权包括以品牌价值增值权为体现的声誉收益权,企业内部成员虚拟产权体现为以影子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远期剩余索取权。从企业边界角度,内部产权激励中股权激励包括虚拟股权激励和现实股权激励,外部产权激励包括政府的知识产权制度。此外,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界定与保护制度是虚拟与实体产权激励制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当对称分布,要求经营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要成为现实,首先经营者必须是创造出企业净剩余的合格经营者,并且经营才能相对于资本来说具有同等稀缺或更为稀缺。随着资本出现过剩和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经营才能相对于资本具有同等稀缺或更为稀缺的时代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15.
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企业激励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企业激励制度,对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建立和完善以下激励制度:企业产权激励制度,包括剩余索取权激励制度和控制权激励制度;职位晋升制度;培训制度;科技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虹 《经济与管理》2004,18(2):42-43
本文探讨了由于企业中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不同比例关系而形成了不同的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所有权安排产生影响。为了有效的激励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必须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稍权做出最优分配。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安排及其对金融审计的影响。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两个方面,具有不对称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安排要求政府股东与经营者分享金融会计信息产权。金融审计是金融会计信息产权的重要构成部分,应采取政府审计而不是民间审计形式。  相似文献   

18.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与最佳报酬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辉  张明华 《经济问题》2002,(6):14-16,39
从委托代理矛盾入手,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委托代理矛盾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出风险偏好与报酬安排的最佳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风险偏好是契约安排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只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之比等于他们各自的风险偏好之比,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激励报酬安排。  相似文献   

19.
刘元兵 《经济论坛》2004,(12):40-41
近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相关经济资源所有者的一个合约。企业的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和企业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之所以采用与传统业主企业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企业治理形式,在于为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一条与企业生产资本所有者目标一致的激励途径,以减少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人力资本所有者“逆向选择”而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具有状态随机依存的性质。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安排相互对应。从企业所有权理论演进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趋势必然是沿着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