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代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制约科技交流活动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贸易也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因于,影响着贸易结构和各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分工与长远的经济、贸易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焦点,诸多国际组织制定了有关规则,约束和规范科技交流活动。各国政府参与是政治、经济因素制约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的集中体现。为了发展本国科技和经济,各国政府均希望在开放的国际体系中获得可能的有利条件。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的伞式或单项协议安排双边、多边科技合作与交…  相似文献   

2.
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进程,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表现为:分工性合作→竞争性合作→融合性合作.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个阶段经济合作的条件和理论基础,并分析不同经济合作类型对两地经济的影响.通过采用转口货值、外包贸易、投资结合度、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劳动力流动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该发展路径准确地描绘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合作动态升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国际上盛行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成果颇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五种: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综合发展理论。虽然这五种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具有共同点,即区域经济合作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总是以建立从各自利益和需要出发的国际分工体系为基础的。就国际分工体系来说,由于中日两国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一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但由于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提出,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找到了新的对接点。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区域化和经济集团化也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泛珠三角”(9 2)区域合作则是近期提出的,是目前热点的区域合作。作者认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博弈论、区域间发展关系理论是云南参与泛珠三角洲的合作基础,并系统地介绍、阐述了各个理论的观点,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探讨云南在泛珠三角洲合作中的发展方向和态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而主权国家是国际法学的概念;二者是怎样的关系呢?我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主体,主权国家的涉外经济活动则构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客体;因而,没有普遍主权国家的存在,便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目标,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合作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认为三大经济群应该紧密合作,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从产业的分工入手,谋求在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功能定位与合作.主要合作方式采用地缘结合模式与飞地经济模式.最终认为在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相互作用,各个区域问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最终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索泛珠三角区域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合作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区域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由被动的全球化阶段转到主动的全球化阶段。实施对外投资与境外开发、产业转移、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相结合,既可在国内参与他国生产的国际分工,又可在国外使他国参与我国生产的国际分工;这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合作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粤港经济合作面对的形势、挑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樑 《经济前沿》2005,(10):22-24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粤港两地推动各自经济转型过程中在产业定位及发展路向方面出现的一些不协调之处,及其对现时两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将产生的影响。报告认为,香港与珠三角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竞争及局部利益摩擦,两地经济已抱在一起,是一个经济利益一致的整体,合作的基础仍然相当稳固及广阔,现阶段急需两地合作的事务包括,拱手合力推动珠三角电子制造转型升级;加大力度促进珠三角的企业及机构来香港动作。利用香港的金融市场及营商环境把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企业规范化动作,并把香港的金融市场制度带回珠三角地区,以加快提升整个大珠三角的营商环境及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的逆效合作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民族国家的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间金融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强化,而风险防范能力则不断弱化。为了降低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国际货币合作的实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在货币政策制订和外汇市场干预两个方面进行国际合作,但国际货币合作是否真正能够达成合作各国的预期目标?目前一些经济理论揭示:国际货币合作可能取得政策协调效果并带来合作成员的净福利增进;但也可能较之不合作的孤立政策决策的效果更差,后者被称为国际货币的“逆效合作”(Counter-productive Cooperation),本文从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市场和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入手,对国际货币逆效合作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贤俊江 《时代经贸》2011,(18):82-83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发展新能源已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我国的新能源开发能力依然较低,中国亟需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近年来,在中国参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层次较低且不对等、新能源领域市场化程度低、国内配套资金不足和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偏少等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基础上,以全球合作和双边合作为线索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的路径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加强纵深合作是较之拓宽合作领域而言更需要被提倡的合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组织范式的演进:从竞争垄断到竞争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竞争合作范式的生成是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交互发生作用的结果。分工与专业化是孕育竞争合作范式的主要内生变量,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则是竞争合作范式生成的两大外生变量。我国企业应深刻认识现代产业组织范式的演化趋势,一方面要加强产业分工协作,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并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真正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著作由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组织编写、四川大学王世浚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合作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部教科书,讲国际经济合作学原理,可供各大专院校有关专业作试用教材,也可供经贸系统国内外在职干部与各公司干部作培训教材。值得强调的,它是我国部分专家学者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新尝试,正如郑拓彬同志在《概论》  相似文献   

14.
论从对抗性竞争到合作竞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通过运用企业的契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博弈论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对抗性竞争走上了合作竞争的道路,是什么力量推动许多企业从对抗性竞争转向合作竞争,以及经济效率,交易费用等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时说明当前企业之间由对抗性竞争到合作竞争的转变,其实质是一个外部利润内在化的过程。通过这种制度变迁和创新,以增加“合作剩余”,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收益相比,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成员国的福利水平.根据国家类型的不同,以及产品内分工出现的部门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对各成员国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同升 《经济地理》1998,18(3):78-82
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经济合作区域化日趋明显.尤其是跨国跨地区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亚洲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对相互贸易和投资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这种合作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和体制转轨则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1990年中苏铁路在阿拉山口接轨.新亚欧大陆桥全面打通.沿桥国际合作问题也开始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并为此举行了一系列区域性和国际性会议、共商沿桥开发开放和经济合作问题、特别是围绕欧亚两大洲和东亚与西欧两大地区之间的合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构想。但由于…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它对国际经济合作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助力。本文从公共外交的理论解析出发,分析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公共外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尝试提出国际经济合作视野下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今世界整个范围来看,科技发展迅速、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促使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化,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并导致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依赖、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随着国际经济交往和联系的日益密切,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国际组织间的经济交往在当代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愈益重要,由此产生的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涵义更为广泛,方式日趋灵活多样,其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亦使得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普遍重视。由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论关于比较利益的讨论仅限于国际经济活动的某一种方式,即国际贸易的方式.各国根据国际分工的原则,合理地运用本国的生产要素进行专业化的生产,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获取比较利益.很显然,这里包含着一个限定,即这种国际分工的专业化生产是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一种劳务分工,一种产品总是由某国利用本国的生产要素制造出来的,而排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移动.对此,李嘉图认为:"经验表明,有种种因素阻碍着资本移出,比方说,资本不在所有者的直接监督下时将会使他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是各国依据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进行纵向分工的合作组织过程,其合作利益的分配机制是讨价还价,分配依据是各国企业对合作生产做出的边际贡献。因此,本文使用合作博弈的夏普利值方法构建了产品内分工的国家利益分配模型,讨论了要素不可流动与可流动情况下的利益分配情况产品内分工使得各国的总体收益上升,但其在国家间的分配并不均衡。在要素不可流动情况下,技术极端落后国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净福利是增加的,而在要素可流动情况下则并不一定;相比要素不可流动的情况,要素可流动情况下的合作总体收益更高,但分配更不均衡;发达国家在要素可流动情况下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获得了世界比较优势,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