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本文基于1978-2018年四川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构建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的正向冲击作用,并提出推进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奥肯定律是描述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变化关系的规律,用于预测和解释一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相关性.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经济增长和就业数据关系检验为基础,分析河北省城乡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国家政策精神,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都是宏观经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是正向相关的,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文章以辽宁省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得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违背了"奥肯定律",并考察经济增长没有创造就业增长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制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就业产生多大的拉动力,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就业增长产生了挤出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过分偏重GDP、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和教育结构失衡等。要实现经济和就业同步增长,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对以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非一致性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01—2008年经济增长迅猛。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考察后发现:经济增长并没有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增长,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的变动关系。为此,政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措施,真正做到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快速增长会拉动就业水平,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呈正相关。但近年来,吉林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弱化。吉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的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可称为经济增长的低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中国的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违背。基于索洛增长模型理论,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俊江  侯蕾 《经济纵横》2006,(11):37-41
经济快速增长会拉动就业水平,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呈正相关。但近年来,吉林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弱化。吉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的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可称为经济增长的低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9.
河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史上,外贸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处于学术争论热点圈中.近几年来,河北省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亮点,研究河北区域经济中外贸的特征和它对经济的作用显得很有意义.我们将根据协整理论,利用河北省1985-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促进出口的增长,但是,出口对经济增长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仙梅 《经济论坛》2007,(11):29-32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 1.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劳动力需求是由整个经济需要派生出来的,企业增加劳动力是为了发展生产,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经济越发达,增长速度越快,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多,就业越充分.相反,如果经济萎缩、停滞甚至倒退就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失业增加.所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笔者基于我国1991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面板模型检验等方法,构建了就业与经济增长、人口、工资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从全国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口、工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就业—经济增长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工资上升对就业表现出正面影响,就业—工资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总人口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没有很明显的地域差异,就业—人口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简泽 《经济经纬》2007,(1):23-26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工业部门产出迅速扩张的同时,它吸收的就业增长明显滞后.笔者发展了一个理论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工业化的两个基本推动力量--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资本积累没有对工业部门产出和就业增长的趋势产生统计上显著的影响,然而,它是推动1990年之前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以及1978年~2004年间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的劳动节约偏向决定了工业部门就业增长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成为1990年以后工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出口规模在持续的扩大,出口收入对我国GDP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尽管出口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强了国家实力,提升了国际地位.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1993年到2002年出口相关数据的收集,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实证角度来探讨优化我国出口结构及其相关的决定机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实证的方法,利用1978—2008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作了分析,用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测算出就业弹性,并对检验结果和就业弹性测算结果作了原因解析,根据有关计量经济学理论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及就业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提出未来中国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各年的弹性系数和分阶段的区间弹性系数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在1992~1998年,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超前于经济增长.在1999~2009年,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增长小于经济增长,即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变动对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6.
张岩 《生产力研究》2013,(12):90-92
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带动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文章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承学  李雪军  王洁 《当代经济》2007,(15):102-105
中国的经济运行没有像奥肯定律所描述的那样:高经济增长带来失业率的大幅降低,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二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失业显性化;三是由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所引起.所以,应该确立以就业优先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劳动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算了河北省人力资本相关指标,并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河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河北省人力资本对河北省GDP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看来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只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1978-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具体依存关系,得到相关结论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桢 《经济学家》2008,(2):90-95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以及对就业弹性的分析,显示我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而宏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变动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Chow检验进一步显示宏观生产函数结构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结构偏离度分析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快但就业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