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特点是重视对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决策:小数定律、代表性直观推断法、可获得性偏差、信念忠诚和确认偏差、锚定与调整性启发式、期望效用理论。行为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正说明了经济学在摆脱了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之后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是向着更加真实世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典期望效用理论不能为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决策和有限理性行为提供具有描述意义的指导,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期望效用理论之外寻找新的思路。不确定性的本质在于决策者自身不知道相关概率分布,他的决策依据是自己确定的主观概率。尝试模型化不确定性的非期望效用理论需要正视这类决策中的"主观性"。而现实中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具体决策过程呈现出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特征,由此导致的宏微观经济效应也难以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关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3.
从有限理性到适应性理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理性之父”西蒙以及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等人对人类“理性不及”和偏离理性的非理性行为做过深入系统的描述,并卓有建树,但是他们并未阐释人类决策过程中如何对理性与非理性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的内在机制。基于此,本文从认知和心智层面,提出了适应性理性的假设命题,探索性地构建了适应性理性理论的解释框架,以一个全新视角,深化了有限理性的思想和内涵,并运用其理论重新阐释了行为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简捷启发式的合理性。本文认为人类的经济决策行为同样遵循“心智经济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非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学斌  陈硕 《经济论坛》2004,(17):101-101,134
上市公司并购是存在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金融市场中的复杂的经济行为,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决策者必然存在的非理性判断和决策,特别是信念上的偏差,将导致决策者的行为偏离完全理性方式下所做出的决策,对整个并购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的有关判断和决策的理念引入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有关人们信念中潜在偏误、既定偏好下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人类很多行为被认为是非理性,如"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抛开对人类行为的主观价值判断,用经济学思想来解释人类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时,可以发现,人们的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本文通过经济模型的分析,指出要实现人们自觉互助需要满足的条件:处于短缺条件下且对未来信息有不确定性.据此,对我国相关法规政策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个体决策行为的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有关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判断及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行为。通过广泛的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理性预期模式的个体决策行为特征,如随机错觉、同比率效应、偏好颠倒、禀赋效应及确定性效应等。人们应用简化的程序或“启发式方法”,而这容易导致在解决问题、判断和选择中的系统性误差(偏离)。本文对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及其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对预期效用模型及个体偏好理性的公理化假定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学在行为研究层面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有限理性人的认知偏差视角,从心理和组织因素方面探讨R&D项目恶性增资行为。面对R&D项目是否中止这样的复杂决策,决策者往往会受到感情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文中分析了R&D项目中止决策过程中的5种认知偏差及其对个人决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悔是人们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之一,但是国内外关于后悔的研究起步较晚。后悔与非理性决策形影相随。人们在决策时常常陷入非理性思维心理误区中,导致后悔情绪的产生。非理性决策思维心理误区主要有:锚定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思维定势效应、禀赋效应、大众强化效应、认知偏差效应等。“非理性,,是人类的特殊心理现象。研究探讨非理性决策行为,可以规避“人性误区”,作出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人类很多行为被认为是非理性,如"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抛开对人类行为的主观价值判断,用经济学思想来解释人类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时,可以发现,人们的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本文通过经济模型的分析,指出要实现人们自觉互助需要满足的条件:处于短缺条件下且对未来信息有不确定性。据此,对我国相关法规政策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行为个体,按照获得的信息,并依据知识与经验等技能进行投资决策。而认知偏差的产生源于信息、知识、技能等基础的差异。无论是个体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是有限理性主体,市场的有效性决定了认知偏差下的非理性行为与其他理性行为必然同时存在于市场当中,投资者的角色伴随其认知决策后的行为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大量文献从启发式偏差、过度自信、短视的角度,对经理人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而对损失厌恶、从众行为和嫉妒等心理和行为偏差只进行了案例研究.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对于拓展经理人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Kahneman.D和Tversky.A的Prospect Theory在全面反驳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体主观感受和有限理性的一般决策模型,为不确定条件下个体的经济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述。在Prospect Theory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压力限制等因素,可发现个体在理性时间限制下风险偏好在不同的时间压力下会呈现非理性,尤其在短期行为中更是如此,可见古典经济学的偏好和理性假设将不再是决定所有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因素,时间压力的个体素质也是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的风险评估中,人们首先往往要确定环境条件是有风险的,还是不确定有风险的.尤其是在新兴高技术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人们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对决策环境做出明确的分类.本文以碳纳米管的风险评估作为案例指出,对高技术的风险评估,关键的要素是技术发展判断和结果预见.因此,在对新兴技术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同时,应持有适当的风险怀疑态度,最好能够考虑到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评估的决策策略,由此可以划分为风险性条件下的决策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两点值得考虑的建议是:第一,加强决策的现实化和逼真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决策选择作为现实世界的实验来看待;第二,加强对决策环境定量信息的审议,建立多方叁与的风险评定和决策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4.
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本文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提出一个新的可供研究的观点:人的非理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性选择转化而来的。文章首先简要评说了早期行为经济学的动物实验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选择行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同构;继而,通过解析丹尼尔·卡尼曼等人创立的前景理论所蕴涵的理性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思想,构建了这种转化的抽象模型;最后,作为对本文分析观点的一种联系实际的论证,研究了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选择以说明这种转化现象的客观存在。本文的分析可视为对行为经济学非理性选择理论之深邃见解的一种挖掘。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丰富多变和人性的复杂使得并非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即使在一个行动内或决策中,理性与非理性的标准也是模糊的,没有纯粹的理性,也没有单一的非理性。本文基于理性和非理性选择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角色演绎,肃清了传统上对理性和非理性存在的认识误区。进一步提出在理性主导下进行非理性选择,在非理性中纳入理性思考;借助于由意愿和能力两个变量构造的支付矩阵,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在市场中耦合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为这种可行性提供有效保障的耦合点即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制度建设,保障对理性、非理性中积极因素的引导、奖励,对消极因素的约束、惩罚,使人们在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内在激励与约束下所做出的决策与他们对市场的预期一致,与该制度期望达到的目标相符。  相似文献   

16.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决策理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研究与探讨。本文首先叙述了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内涵:其次根据理性程度的不同,阐述了由2种理论、4种模型构成的决策理论统一体;最后对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要正视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辨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就业问题分析——以大学生就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就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待就业和择业的非理性行为等自身因素,这是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更大但通常被忽视的一个方面.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这种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行为人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时的各种认知偏差,其后果是降低就业成功率,加大就业风险.为此,提出防范大学毕业生非理性行为及减小就业风险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8.
阮青松 《经济学家》2003,(1):126-127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卡纳曼教授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前者因为“将心理学的悟性和洞察力融合到经济学科中,特别是有关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的研究”而获奖,后者则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卡纳曼和史密斯的获奖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经济学从“理性”假设向重视人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的回归。从中世纪开始,理性主义开始在欧洲盛行。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类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变…  相似文献   

19.
徐龙炳  陈历轶  邵天 《财经研究》2018,(8):74-87,153
在我国P2P热潮中,上市公司多伦股份曾更名为"匹凸匹",这种跟随市场热潮的公司更名现象在国内外时有发生.上市公司为何热衷于更名?文章运用最新的行为信号理论,阐释了该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与传统信号不同,行为信号并不传递基本面信息,而是基于信号传递对象的心理偏差,影响非理性信号接收者的决策.研究发现,将公司名称更改为热点名词激发了投资者"凸显效应"这种心理偏差,公司管理者利用更名来传递行为信号,非理性投资者会根据该行为信号做出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之所以发出这种行为信号,并非源于内部人减持动机,也不是因为公司急于摆脱业绩困境,而是以更名来凸显转型发展的信号;但从业绩来看,更名的公司基本面和长期股价表现均未好转.上述证据说明,跟随潮流的更名并不是与基本面相关的传统信号,行为信号能影响投资者决策,但对公司业绩的长期影响有限.文章将行为信号理论拓展至"凸显效应"这种新型的信号机制,从公司更名角度为行为信号理论提供了实证证据.文章结果为认识和监管公司更名等基于行为信号的市场非理性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风险、理性与有限理性下的投资者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风险的本质根源在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理性人假设下的投资者行为;然后,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前提下用理论模型研究了投资者的行为,拓展了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