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Kahneman.D和Tversky.A的Prospect Theory在全面反驳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体主观感受和有限理性的一般决策模型,为不确定条件下个体的经济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述。在Prospect Theory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压力限制等因素,可发现个体在理性时间限制下风险偏好在不同的时间压力下会呈现非理性,尤其在短期行为中更是如此,可见古典经济学的偏好和理性假设将不再是决定所有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因素,时间压力的个体素质也是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个体服从理性判断,遵循选择逻辑,并据此演绎出个体行为选择分析的两种方法.但无论是基于偏好法的效用理论还是反其道而行的显示偏好理论,本质上均无法解释清楚现实中的个体选择何以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引入偏好分层理论,构建“偏好-行为”分析框架,认为个体偏好可以分为内核层、基本层、表象层和行为层四个层次,该分层的偏好体系决定了个体的知识结构,而特定的知识结构将对个体行为进行损益分析,促使个体做出策略选择并付诸行动.这一理论重新解释微观行动主体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选择问题,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经济活动中个体的目标驱动行为和规则遵循行为,从而避免新古典经济学效用分析法和显示偏好法在解释个体行为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徐恺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273-27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外交决策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一样是分析有风险情形的决策。因此,前景理论对于国际关系的决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际关系中,理性选择理论是国际决策的理论基础,而前景理论是对理性选择理论的一次修正,那么,前景理论也就是外交决策中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理论进行的一次修正。前景理论在外交决策中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预期损失和预期收益各自行为采取的不同态度、损失厌恶、财富效应、确定性效应、对问题的解读方式等都与原来预期效用理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学基于人的理性选择行为构建了理论大厦。然而,行为经济学证实了大量的非理性选择行为的存在。启动效应作为人类选择行为一个重要的现象,心理学界首先给予关注,与实验经济学和市场学进一步融合后,研究成果深化了对个体选择行为和公共政策信息感知及行为的认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产品线索、情境因素、消费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对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评介,旨在促进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经济理论假设个体服从理性判断,遵循选择逻辑,并据此演绎出个体行为选择分析的两种方法.但无论是基于偏好法的效用理论还是反其道而行的显示偏好理论,本质上均无法解释清楚现实中的个体选择为何是丰富的或多样化的.通过梳理以Hayek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真正以个体作为根本特征的理论范式可以发现,引入个体(偏好)异质性是增进人类行为理解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吉林省3 445个农户开展的实地实验,使用双重差分评估了风险冲击对农户经济偏好与决策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风险冲击会使农户更加厌恶风险,回避高风险—高回报的生产投资策略,并加大农户对跨期时间偏好不一致的程度,从而降低农户的跨期决策效率。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对理性人拥有稳定偏好的假设至少在冲击后短期内并不成立。正规小额信贷可得性能够调节风险冲击,表现在:缓解个体尤其是男性、中老年或低教育水平人口在风险冲击下的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农户面对风险冲击时的风险承担行为;降低女性的风险厌恶概率;缓解农户跨期时间贴现偏好不一致的程度;缓解中老年或资产贫困人口的损失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7.
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企业家预期成为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具有理性预期能力的企业家是核心能力;企业家理性预期能力由信息充分程度、知识系统化程度和适应性转换能力决定.实验表明,理性预期能力有助于企业家形成,群体决策理性预期程度优于个体决策,人们存在着时间偏好并且对未来持谨慎态度.因此,可以通过企业家自身的信息搜集与知识化能力、群体决策以及"干中学"的试错来提高理性预期程度.公共信息、风险投资、管理咨询以及宽容的创业环境都有助于提高理性预期能力,进而有助于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知识创新决策风险性,引入行为经济学偏好反转理论,从知识积累视角构建偏好反转影响下的知识创新模型。将协同知识创新决策从单纯的选择决策拓展为选择/放弃决策,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对模型进行演算。结果发现,当协作方对创新资源投入分摊比例较低时,主体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较低,而在偏好反转的影响下,放弃决策对预期收益的退出定价可能较高,从而使背离放弃决策相比进入选择决策更有利于协同创新。研究结论解释了当前较多的协同知识创新联盟尽管没有实现科技政策调整的预期效果,但未大规模解体且力趋稳定合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解读神经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决策实体,个体在决策时依据最大化期望值原则进行选择。然而,行为决策理论与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认知局限与心理、情绪等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神经经济学运用神经科学方法研究个体经济决策行为,寻求揭示经济决策行为背后的神经运行。本文首先介绍神经经济学中运用的神经科学方法与观点,然后概述关于战略选择、风险与模糊下选择及跨期选择的神经经济学研究,最后指出神经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自利性假设之上,认为参与人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即使出现有悖于自利性假设的行为,也只是暂时性的偏离。而最近二十多年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对该假设提出了质疑,利用大量实验数据不仅证明了人类行为中公平偏好的存在性,而且还表明这种存在性绝非是暂时性的偏离,其对人类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影响。目前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平偏好与其他社会偏好的区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中公平偏好存在性的实验证明、基于结果的公平偏好与基于动机的公平偏好的差异以及公平偏好对传统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本文指出了国外学术界对公平偏好实验中包括实验对象、货币金额和文化等方面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成了有关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