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全面地分析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模式和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同期日本,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2)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以后向模式,而日本制造业主要是以前向模式。(4)中国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日本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中间产品为主,专业化于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5)中日两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且其国内的生产分工程度均在不断加深。(6)中国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且有一定的攀升趋势,而日本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位置,但有一定的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逐步由雁行分工模式转变为区域生产网络分工模式,原因是东亚各国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文章运用垂直专业化指数(VSS)衡量区域生产网络垂直的分工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初级产品行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VSS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VSS水平正在逐步下降。但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部门的VSS水平渐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且服务业部门的VSS水平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以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被卷入全球化生产的链条。作者应用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收入分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磊 《经济经纬》2014,(2):63-67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1和2006年我国入世前后为基点,从进口面、出口面与产业关联面三个层面就贸易自由化关税政策对我国整体及各产业部门贸易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主要从出口面和进口面对我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产生正面效果;我国垂直分工显著的部门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的产业国际垂直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也相对较快;大多数加工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低于整个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但增长速度则快于整个制造业。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关税减让政策,促进垂直化专业分工由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推进。  相似文献   

8.
FDI对中国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既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和FDI的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通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可以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运输成本是其决定因素的结论,结合中国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9.
垂直专业化贸易: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伟  马征 《技术经济》2006,25(8):110-114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论题之一是对国际垂直分工以及基于垂直分工贸易的关注,本文在较为系统梳理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国际垂直分工的角度切入,测算了中国典型年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的30%以上,纺织业其次;关税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扩展呈明显的正相关联系;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的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垂直专业化是衡量跨国生产分工的重要指标,服务业垂直专业化份额及来源是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中国服务业整体和行业层面的垂直专业化份额及其国别(地区)来源.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整体垂直专业化份额呈上升趋势,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新兴工业经济体和部分发达国家是中国服务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地;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外增加值份额增长较快,与中国服务业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竞争力层次传导观,文章对垂直专业化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资本和劳动密集二维角度,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影响的方向与程度,然后通过因素递增多元回归和总体通径分析,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率层次传导效应。研究发现,目前开放条件下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的影响存在较显著的递减与断裂效应。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外延拓展空间的突破战略构架。  相似文献   

12.
姚博  魏玮 《当代财经》2013,(3):90-98
参与全球网络化生产对提升出口篮子成熟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结合中国实际,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和加工贸易两种全球网络生产模式,在外商投资不断深化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影响下,对35个工业行业出口产品篮子结构及成熟度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提升出口篮子成熟度的效果比加工贸易网络模式更为显著;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模式下,应重视外商投资深化对出口篮子结构优化的间接溢出调节影响;鼓励外商在资本或技术密集行业、劳动密集行业持续深化投资,发挥其直接效用和间接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专业化系数测度川渝地区制造业分工水平,发现川渝地区制造业结构有趋同趋势,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持续下降,区域分工趋于弱化.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度分工弱化对川渝地区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分工弱化对制造业生产无效率的解释力为96.64%,是制约川渝地区制造业生产效率改进的主要原因;②川渝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每上升1%,制造业生产效率将降低17%;③川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每提高1%,制造业生产效率将提升22%.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基于研究问题侧重点的差异,构建了相应的指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工资、就业、技术溢出和生产率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脱胎于制造业,但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不足,导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文章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1997-2009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这一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用面板计量方法考察了装备制造业规模和交易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垂直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但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并没有促进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相反,财政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簿弱的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在很长时期内,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成份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从Ricardor的生产比较优势和Heckscher-Ohlin-Samuel-son的资源丰歉的专业化理论,都将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全球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使中国的制造业的地  相似文献   

19.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袭现形式是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髟响,以及我国目前垂直专业化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