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假定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资产收益率的决定。然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并且基于完全理性的分析不能完全解释市场上的种种异象。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有限理性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应按照一些基于经验的认知捷径来形成对未来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投资。通过引入这种更符合现实的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资产收益率的决定,试图更好地解释各种市场现象。  相似文献   

2.
异质预期、噪声交易与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作为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真实的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普遍存在各种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意志偏差,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偏差和金融资产的定价偏差,投资者的噪声交易能够对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噪声交易模型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包含理性套利者、信息挖掘者和动量交易者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在内的噪声交易理论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投资者行为特征相对应的重要行为参数,然后推导出由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共同决定的风险资产均衡价格,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来综合讨论这三类异质投资者的一些重要行为参数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性套利者确实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当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中的比例较大时,资产价格会较大程度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多年里,已有大量的金融学文献关注了金融市场中“过度波动”这一概念。本文旨在评估实际股价是否比潜在的理论股价波动更厉害,进而评估股市是否有效。这里需要一个通常由现值关系导出的资产定价模型(或理性估价公式,RVF),以及一个均衡期望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理性、投资者情绪与封闭式基金之谜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解析中国"封闭式基金之谜",并且论证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首先通过国内数据检验封闭式基金价格的过度波动说明国内投资者的不完全理性;其次提出了对LST(1991)的改进方法,通过提出假说与统计论证,解释了尽管国内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与美国的不同,却有和LST类似的实证结果;进而利用其他反映情绪的指标间接证明封闭式基金折价是情绪指标;最后,检验情绪对市场收益的长期反向影响(长期收益反转)和情绪对短期市场收益的正向影响(短期收益惯性),论证了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慧 《当代经济》2016,(26):116-117
金融资产定价是现代资产定价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综述,行为资产定价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消费资产定价模型(CCAPM),借用不同的效用函数来反映不同的投资者偏好,比如财富偏好,损失厌恶,习惯形成,追赶时髦,嫉妒等等.二是在进行资产定价时直接考虑投资者心理因素,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分析的过度自信,保守性偏差等认知偏差,用模型量化此类偏差然后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均衡时的资产定价.  相似文献   

6.
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股价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理性预期股价模型和适应性预期股价模型 ,并对两种模型的定价方法和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较理性预期模型而言 ,适应性预期模型对于成熟股票市场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结论对我国股市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构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就投资者情绪对风险资产定价有系统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股票均衡价格可以分解成理性部分和情绪部分,投资者情绪导致价格偏离内在价值并导致高的波动率和价格泡沫。基于信息的动态情绪资产定价模型和连续时间情绪资产定价模型,对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构建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投资者的反馈型交易策略和学习机制是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演化的.首先,运用Markov链方法刻画了反馈型投资者的信念更新机制;其次,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正反馈及负反馈这两种交易策略在市场中的演化;最后,构建了市场由基本面投资者和反馈型投资者构成的风险资产价格演化模型,分析了基本面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对其套利行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基本面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较大时,其套利行为受到限制,持续预期交易者在与基本面投资者的博弈中生存下来,并逐渐将基本面投资者和反转预期交易者赶出市场,使得资产价格持续偏离基本价值,持续预期交易者的财富逐渐增加,而基本面投资者的财富急剧减少.本文提出的模型为泡沫及反泡沫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同时表明,市场监管部门应尽力减小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论证:与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相比,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是影响股票价格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脱离的现象.结论同时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实证证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市中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更为显著地影响股市的收益水平.本文进一步指出,在解决中国股市若干基础性问题的同时,积极输导和调控投资者行为因素也是关乎股市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认知偏差与实物期权的行为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投资者理性及诸多严格假设条件为前提,Black-Scholes公式解决了金融期权的定价问题。但在实物期权实践中,投资者存在诸多系统性认知偏差,从而可能导致定价偏误。本文从比较静态分析的角度,讨论了过分乐观、过度自信、短视、损失规避等认知偏差对投资者实物期权定价的影响,并以这种行为定价思想逻辑地解释了投资、公司治理等实物期权实践中一些典型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Bakshi和Chen(1996)在代表性投资者经济中提出了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异质性投资者经济中财富偏好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如果风险资产的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那么资产市场具有两基金分离现象。本文首先证明了基于风险基金的资产定价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证明了如果定价的基准是单个的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财富时,那么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成立。但是,当定价的基准是总消费和总财富时,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不能成立。也就是,不能在异质投资者经济中将Breeden(1979)的经典CCAPM模型推广到包含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异质性财富偏好和资产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斌  周业安 《经济学》2006,5(2):361-378
Bakshi和Chen(1996)在代表性投资者经济中提出了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异质性投资者经济中财富偏好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如果风险资产的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那么资产市场具有两基金分离现象。本文首先证明了基于风险基金的资产定价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证明了如果定价的基准是单个的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财富时,那么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成立。但是,当定价的基准是总消费和总财富时,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不能成立。也就是,不能在异质投资者经济中将Breeden(1979)的经典CCAPM模型推广到包含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过度自信、有限参与和资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存在模型不确定性且有限市场参与内生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本文给出的模型分析了两种投资者在不同情况下对股票市场的参与情况,借此解释有限市场参与、超额进入和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流动性溢价、投资者结构和风险溢价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实证含义。模型表明,理性投资者有更大的投资区域,但是非理性投资者在其投资区域内更为激进。进而,在不同情形下,模型给出了资产均衡价格与投资者结构之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股票市场与实物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构建模型证明:与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相比,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是影响股票价格一个更为重要的波动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脱离的现象.结论同时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实证证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市中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更为显著地影响股市的收益水平,同时对于损失和收益两种不同状态这种影响又是非对称的.本文进一步指出,在解决中国股市的结构、体制、公司质量、监管等问题的同时,提高投资者的素质、增强其投资行为的理性化程度也是关乎股市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信息不对称理论及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方法,探究投资者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在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越乐观,股价越被高估;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能够缓解投资者乐观情绪对股价高估的正向影响;相比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者乐观情绪与股价高估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表现得更为突出。该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从会计稳健性入手缓解投资者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也为提高证券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外国投资者所有权投资的限制与市场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1992-1997年度的A股和B股的市场分割问题进行研究,并讨论了B股大幅度折价的原因.研究发现A、B股价差的主要原因是B股市场缺乏流动性.B股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投资者较高的期望收益,因此定价较低,以补偿投资者增加的交易成本.但是,在这两类股票中,B股价格比A股价格更接近于市场基本面.因此,本文认为,1992-1997年度的中国股票市场,实际上是A股溢价,而不是B股折价.  相似文献   

17.
传统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投资者之间仅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相互联系和影响,而忽视了媒体因素的作用。现实中,投资者将新闻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媒体报道是影响股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近些年不少国外学者关注媒体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而在国内,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主要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从上市公司、金融中介、投资者、媒体机构、记者等角度剖析了媒体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媒体偏差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居民消费、习惯偏好与资产收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模型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型将经济主体的习惯因素纳入到资产定价之中,由此推进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习惯模型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研究,而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则处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本文利用外在习惯偏好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偏好与资产收益进行分析。GMM结果是混合性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数据,GMM结果无法否定外在习惯偏好模型,因而无法否定习惯因素在消费与资产收益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Pagano(1989)的理论预测,中国股市应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我们称这一矛盾现象为中国"流动性之谜"。本文通过探索投资者最优搜寻行为与有限参与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模型还为"股权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