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与城郊景观格局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要在2020年之前使城市化水平达到60%。乡村景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多样性、斑块密度、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对比乡村景观和城市郊区景观的格局,并从景观格局角度计算其城市化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郊区景观比乡村景观更为破碎、多样性指数更高,优势度组分显著不同,景观城市化指数差异显著。这一研究将为加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景观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鄱阳湖流域经济开发和旅游研究的热点。对鄱阳湖流域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具有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味度;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等意义。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困境有,开发与保护相矛盾;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景观类型单一,景点分散等。就此,提出了生产型乡村景观、乡村建筑景观、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发展将近三十年,其发展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农家乐”模式,“洋家乐”模式的发展对三九坞乡村旅游的乡村文化变迁产生了影响。通过阐述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对乡村文化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探析三九坞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理念方面在乡村旅游“洋家乐”之后的变化,最后提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文化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为价值标准,建立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核心,坚持和传承乡村人居环境背景的整体保护、乡村人居活动的活化、乡村人居建设因地制宜的传统,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度、丰富度、和谐度;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原真性、传承性;优化乡村建设的清洁度、舒适度和可达度。从而以游憩价值的发掘和利用为契机、实现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彰显和提升,以游憩为推动力,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  相似文献   

5.
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都兼具其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它们的互动发展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乡村景观的视觉美学价值出发,以彩色农业和乡村景观互动发展为目的,分析了它们互动发展的基础和相互关系;并提出以发展生态农业、彩色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化等方式来促进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廊-基-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区域景观空间要素.借鉴此理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也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观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关系研究也就成为乡村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研究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文章以重庆涞滩古镇为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复合系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人—自然—社会的多因素复合系统,以此为依据,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层面可以将乡村景观分为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3大类15小类,每一种类型的景观都具有各自的特征。通过景观类型的研究,可以继承乡村景观的传统纹理和历史传统要素,唤醒人们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记忆和乡村景观轮廓和景观元素的重塑,在新的生产生活中再现片段,并在新的生产活动中对其延伸和升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化规律,更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地域乡村景观特色的影响驱动内涵。聚焦于新疆乡村聚居实体形态景观(本体、中心地标、循环系统、特殊区),通过适应循环系统的兴起、繁盛、衰退、重构阶段发展特征解析,梳理乡村聚居景观演变的时间脉络和空间拓展过程,初步探析出聚居景观形态演变的3种主要驱动影响机制:地理环境与乡村聚居景观空间情势的互适融合,产业经济对于聚居景观存续发展的引擎带动,以及宗教民俗之于乡村聚居景观文脉表征的统领浸淫。  相似文献   

9.
传统乡村景观与诗人情怀境界融合并符号化为古诗 词,是传统乡村景观的诗化意象。基于乡村居住文明价值认 同,针对当前乡村景观与诗意栖居理想相悖的建设现状,以及 当代乡村景观规划理论诗意语境缺失的理论现状,从古诗词入 手,运用语义分析方法,以成都平原为例运用符号学理论建立 空间源词条-标准词条对照表,以此为参数结合文本挖掘技术 对成都平原古诗词乡村景观信息进行词条挖掘、词频分析和聚 类分析,从中析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语义及诗意意象图谱,在 此基础上构建与现实地域相对应的在地性诗意乡村景观意象特 征,以探索优化乡村景观特征及乡村诗意栖居之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城镇化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影响,且乡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乡村景观包含人工与自然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类型对于乡村景观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型城镇化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更加强调人的在地城镇化,以改善乡村的经济条件为首要任务,以产业融合作为主要途径,因此乡村的经济结构必将发生转型,乡村景观也势必会因此而变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网络和物流的“淘宝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实现在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创新与传统文化虽不是矛盾,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空间生产理论清晰地阐释了经济发展决定空间模式,因此,如果在经济发生转型之后,空间没有响应,那激化的矛盾对于乡村景观将是毁灭性的,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自身的适应性而转变。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urban-rural overall planning is to b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specific patterns and methods in urban-rural overall planning are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e persperctive of ecological economy, taking the main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attern of the farmland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n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rm landsc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landscape exploitation and rural tourism, and the role of farm landscape exploitation in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t expatiates on the patter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farm landscape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cas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make high-grade tourism products wit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arm landscape development method, how to increase peasant income, how to improve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urban-rural overal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要求。针对休闲农业景区分布零散、景观同质化且缺少 呼应、地域性特征弱等现存问题,将旅游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提出环城休闲 农业景观(ATL-ReBAM),并构建“三带”景观空间模式。 该模式符合城市居民出游规律和市场需求,与城市周边的资源 分布规律相吻合,有利于地域风土特征的有效传承。以成都为 例,根据其休闲农业景观空间演化特征和已有休闲农业景点分 布特征,尝试构建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三带”空间结 构,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 论和空间阻力模型分析方法,以福建永泰为例,针对乡土文化 遗产体验进行景观资源适宜性评价,同时建立低、中、高3个 级别的景观安全格局水平。结果表明:乡土文化遗产体验适宜 性水平较高,低中等安全格局水平所占比例高达81.11%。为 此,提出构建永泰乡土遗产廊道、形成乡土遗产景观网络与全 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措施,旨在加强乡土文化安全与景 观遗产的整体保护,促进全域旅游开发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 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勇  赵蕾  宋鸿  郭清霞  刘名俭 《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一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理顺并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对以往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乡村旅游考察调研体会,总结出四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世界的失落使景观设计脱离于现象本身, 社会变迁发展的急剧使景观重心偏离于人的心灵感知。乡村植 物景观作为现代乡村景观中不甚突出的景观要素,为迎合来自 城市的需求而多被设计为人造痕迹明显的景观,在这种“流 行”设计下的乡村景观呈现城市化加重的趋势,逐渐丧失本原 特征。现象还原法的显现为寻回乡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本源特 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运用该方法对乡村植物景观进行分析, 从基础的知觉意向进入纯粹理论的范畴意向,最终用现象学的 态度取代自然态度进入现象学沉思,对乡村植物景观及所处世 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全部反思,揭示乡村植物景观的存在性和本 质特征,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涛  王新  张志远 《技术经济》2022,41(4):44-58
乡村景观是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的重要承载单元之 一,基于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生态 宜居乡村,是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 容。对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是乡村景观研究及规划的基 础,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梳理了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相关文 献。首先归纳了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结合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 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0年中国乡村景 观特征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系统介绍了现有的景观特 征体系理论和应用研究;总结归纳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发 展趋势及方向为:1)基于应用目标指引建立合理的中国乡村 景观特征指标体系;2)乡村景观特征分类及价值评价协同研 究;3)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应用信息化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