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十分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强,有可能使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导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削弱,国家整体生态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西部生态安全体系,促进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不可再生资源企业的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树立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消费观念,改革资源税,发展生态工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可以为城市旅游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西部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正是从城市生态的角度尝试探索发展西部地区城市旅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才琴 《生产力研究》2006,(10):121-123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大江大河干流或上游流域。这些森林起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而有效地调节我国大江大河源头或上流的径流量,减少中下游河床泥沙的淤积,保护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航运顺利运行。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西部森林生态环境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对其保护好坏会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实施西部森林生态保护策略,以保护全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不容忽视。由于吉林西部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比较差,加之人为的保护、利用意识不强。这就给西部发展带来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找准问题 一是土地及草原“三化”严重。据白城市调查,沙化面积16万公顷,正在沙化面积4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的破坏是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曾有过显赫的文明。曾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象。然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历史,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植被严重的破坏,西部地区渐渐变为贫困落后的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拉越大。石嘴山处在西部落后边远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发展的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早期生活在我国东南水利条件较好的平原和丘陵地带的人民,依靠发达的农业取得了以农立国时代的经济优势。居住在相对不宜发展农业的西部山区的人民,维持着传统的牧业、林业和较为原始的粗放型的农业。随着东南地区人口增殖、资源缺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基于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现状,在分析西部地区贫困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贫困的形成机理,最终提出解决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的可行方案--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生态产品溢出效应的受益者,中东部地区理应对西部地区做出补偿,而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仍未能建立。因此,应尽快建立一套简单高效、责权分明、保障有力的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Since its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re on the wane, China should use digital economy to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export. Based on microscopic data of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China’s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export,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ir influence,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export. Our conclusions includ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digital economy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egion, but als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at of adjacent regions;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synergistic agglomeration exerts a mediating effect when digital economy impacts China’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with the share of import trade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 the facilitating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astern region before the threshold,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astern ,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as well as the whole country after the threshold. Therefore, China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 promoting trade upgrade.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capital quality, the centraliz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we should gradually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export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试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尖锐的生态经济方面,认为经济发展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产业结构失衡与低层次并存是造成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西部大开发要实现西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主,按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双重标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官卫华  姚士谋 《经济地理》2002,22(5):579-58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特征,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化进程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其实就是西部的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之上。而西部大开发也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地区包括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分别占全国的86.6%和59.1%,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南阳市是该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农业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不发达地区。本文以南阳区域经济隆起带构建为例,探讨了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构建理论、具体发展模式与配套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单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引导、税收政策以及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基础与国家援助政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对“中部塌陷”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基础、战略目标和定位以及国家援助政策。作者认为,近年来中部地区出现的塌陷现象并非是全国最严重的,其“增长塌陷”不如东北地区,而“水平塌陷”不如西部地区。促进中部崛起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当前应针对中部地区的典型问题区域,实施有差别的国家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年度GDP是西部落后地区的数十倍,同时各省一级行政区经济水平和与之对应的金融生态系统不匹配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以2018年我国内陆地区各省一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用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将各省一级行政区经济分为8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给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发展观演变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空间格局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剑林 《经济地理》2007,27(6):896-89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观→非均衡发展观→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变化和调整,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推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逻辑规律,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文章提出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称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熊元斌  李红 《技术经济》2007,26(4):103-10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深化,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合作化趋势日益增强,区域旅游也不例外。但是,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旅游不合作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或问题。运用行政学的相关原理,在列举出几个典型的区域旅游不合案例并对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江泽民文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发展的战略。更确切地说,它是在我国进入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西部地区全面协调、自我发展的战略,是以高度凝聚力为保证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