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组成的、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系统。本文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属性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构成的分析为基础,联系金融调控的实际,阐明了在利率和汇率未完全市场化前,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后建议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数量政策和利率、汇率政策协调一致加以考虑,并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逐渐演进,成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正在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俊源 《经济师》1998,(4):48-48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赵俊源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95年颁布的《人民银行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作了如下规定: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据此有人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单一的稳定币值的目标。理...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原则作指导,但货币政策的实时决策又是极其复杂的,需要中央银行家的审时度势和敏锐判断,也即货币政策的艺术性。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具体表现,认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实践中是难以分割和同等重要的,好的货币政策总是需要好的政策实施者,需要将科学性原则与中央银行家们的决策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其间恰好与国内“十五”规划期相吻合。届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宏观金融调控将面临严峻挑战:原有金融环境及有关机制产生大幅变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传导机制及中介目标均产生明显变化,应采取以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为条件的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重新选择等措施。对湖北金融体系来说,为配合好新条件下全国性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需要从调整省内金融结构出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维持产品价格平稳不变,经济持续均衡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维护金融平稳发展.文章基于货币政策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扩张的货币政策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运营和管理风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并从筹资、投资、运营和管理风险等方面提出企业应对扩张的货币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列举了各经济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从近几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有效性问题,阐述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并通过总结货币政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的不断波动,使人们强烈地意识到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不成功的,效果也不理想,货币政策从制定到操作十分被动,政策效果的传递原理与传统经济体制中的情况没有任何本质区别,货币政策的变化不仅未能缓解经济波动甚至成了放大振荡的原因,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控制指标几乎从来未园满地实现过。这些问题,虽然与整个经济的体制、背景有关,但与我国的货币政策时滞问题关系极大。本文欲就我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基本规律谈谈不成熟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就是货币政策具有真实效应,能够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货币政策能够在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10.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张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理——生产过剩、生产资本过剩、借贷资本过剩理论不相容,马克思明确否定了增加货币供应对克服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有效的观点,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也得不出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结论。货币政策有效性并非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共识,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观点更是对货币政策短期效应的有力否定。防止发生经济危机必须坚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过剩危机发生了就得慢慢消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日数据,选取四变量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汇率改革以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研究显示,上述三个主要金融市场与货币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关联性,说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关注了金融市场条件的变化。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能够在金融市场间较为有效传导,同时,金融市场条件的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构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此,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关注程度,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并强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搭配,以减小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市场信心易波动,对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的要求更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货币政策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增加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公众预期管理体系,需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构建和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就我国施行统一货币政策对全国不同地区带来的差异性影响问题,具体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对差异地区的影响,提出理论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素琴 《当代经济》2008,(9):130-13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货币错配会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主要从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角度介绍了国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经济月刊》2001,(4):46-48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设计在近年来重新成为宏观经济学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货币政策设计研究范式的演变出发,总结货币政策设计研究的理论贡献,并讨论这些贡献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在货币政策实践中得到检验。本文主要考察了货币政策设计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承诺的意义,并探讨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从中获得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试论2007年至2008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相关学者、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形势实行调节.本文以2007年上半年至2008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为研究的背景,首先界定货币政策有效的内涵、政策目标的内涵,进而以三个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作为指标,对该轮"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就直至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为止而言,该轮货币政策总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出现了时滞.同时本文也指出继续关注该轮货币政策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由于中国经济未处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的短期拉动中起到了配合作用,但信贷过度膨胀,推动产能过剩,形成严重的通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似乎得小于失。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启动经济,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该慎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洪 《财经研究》2000,26(2):60-6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