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逐渐演进,成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正在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结构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制度结构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制度基础与运行的制度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的。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从其内容看,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重要制度与具体制度。从其目标看,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造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及今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和以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确立,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民主革命时期全力保障革命根据地建设与供给,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解放思想,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建设高水平开放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制度向基本经济制度体系转变的重大理论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定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表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本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六个方面对此展开研究:一是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执着探索中坚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自信;二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把握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三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发挥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作用;四是在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统一中形成制度优势合力;五是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凸显基本经济制度的支撑作用;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理论研究中必须体现基本经济制度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发生新的转变,传导效果更加不确定,疏通的难度也增大,以利率调节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模式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转型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型;继续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以提高我国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和三次历史性飞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与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既是公平、效率、共富、和谐关系规律和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见之于实践的现实必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入到建构公平正义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是唯一的,金融市场的种种特征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多样性,股票市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就具有独特的规律,在不与银行信贷的创造机制相连的前提下,信贷资金和股市资金的沟通是合理的,目前中国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没有为货币政策传导创造更加有效的机制基础,股票市场还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8.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理论设想,是适用于实行社会占有因而消灭了阶级差别、商品生产和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系。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加以创新的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的基本形成。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完善了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整体架构,实现了对传统理论和传统模式的整体重构和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成思 《金融评论》2011,3(1):20-43
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对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平抑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并有选择性地对已有理论所揭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货币政策的金融市场传导渠道,并基于全景分析视角,将金融市场传导渠道与其他传统渠道共同纳入全景分析中的综合传导体系内,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为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道路问题的探索,贯穿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其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通过走增量带动存量、局部带动整体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实现了促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的有效兼顾,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兼顾了效率与公平.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畅通内外经济循环,优化中国经济运行机理,多次创业创新创富浪潮孕育兴起,居民就业和收入极大改观.进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作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市场改革所作的研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和充分肯定;对中国的财政金融体系改革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并通过广泛的国际案例比较分析,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与货币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与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混沌理论在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环境可视作混沌的复杂系统。混沌理论表明,系统在时空上的复杂结构通常隐含着简单的决定性准则,一旦这样的准则被发现,管理当局则可以观察或者控制系统内部的复杂状况,以达到预期目标。运用于货币政策的混沌理论,是指将货币政策环境看作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长期行为不可预测性的混沌系统,其中必然隐含着复杂系统内普遍适用的简单决定性准则。如果我们掌握并始终遵循这一准则,就可以观察并控制货币政策环境这一复杂混沌系统,使货币政策目标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经验实证表明 ,中国 18年货币政策操作经历了反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两方面的考验 ,总体来说是有效的。当前妨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内部存在信贷收缩机制。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搞清楚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十分必要。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推动GDP增长的因素,但是不能否定其在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作用;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CPI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推动GDP增长的目的,也要受到CPI上涨的制约,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研究均衡的利率,实际利率要向均衡利率靠近,并且要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保证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种预期管理思想的引入均通过对货币政策施加各种约束,促进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提高公众预期形成的精确性。构建以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为基础的预期管理框架,改进以预期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的模型化为代表的模型结构,采用机制设计方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未来预期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加快以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强化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通过有效权衡稳增长、调结构与反通胀之间关系,塑造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形成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同时构造兼顾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提高预期管理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张莉 《经济问题》2012,(8):93-96
为了对我国货币政策等综合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展开分析与研究,采用国家统计局和相关部门公布的关于货币供应、经济发展总量、黄金价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等综合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数据(整个基础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通过对上述数据的综合分析,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货币供应等综合因素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采用Eviews6.5分析工具,确定了人民币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黄金价格、上证指数、M2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由此确定了VAR模型的最终形式。基于该VAR模型,确定了中国货币政策等综合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滞后周期为两个自然月。最后,针对上述VAR模型展开深入研究,为我国经济稳定、持续、高效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Hau(2000)模型中引入工资交错调整和交易成本假设,以此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基础模型,并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后发现,经济开放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价格稳定和产出增长都会产生影响。贸易开放程度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将增强货币供给对短期汇率调整的影响;而经济开放度的加深,虽然在短期内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对产出调整起积极作用。同时,运用校准法模拟分析后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调节短期消费和产出的能力将会下降,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在汇率波动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同区域发展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这必然使国家自上而下的区域总量性货币政策在各区域产生差异化效果.我国市场化改革使货币政策运作的市场化成分越来越高,面对区域经济、金融的巨大差异,货币政策不可能倒退到行政控制的老路上去,因而研究区域结构性货币政策问题在我国当前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