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对象,从抵抗性、恢复性、脆弱性和适应性四个维度构建韧性评价体系,并综合采用模糊物元法、核密度估计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了11个沿海省份2007—2016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时空演化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韧性水平早期提升较快,后期发展渐趋平稳,且呈现更加明显的集中化趋势。空间格局上,逐渐形成从山东至广东的高韧性区域,南北两侧省份的韧性水平偏低。具体到不同维度,上海、山东和广东的抵抗性水平较强,环渤海地区的恢复性水平较弱,珠三角地区的脆弱性水平普遍较强,但适应性能力较差。障碍因素方面,海洋生态响应和海洋经济活力是影响系统韧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 Malmquist-Luenberger (ML)指数,构建了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判别模型。以 2006-2016年海洋经济投入产出相关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增长的差异。研究显示:第一,从全国来看,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第二, 从地区视角分析,技术进步是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且技术规模的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第三,就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角度而言,海洋经济整体上呈现出海洋劳动与资源的依赖性特征,但是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呈现出节约资本,使用劳动和资源的特征,证明我国节能环保政策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海洋风险增加明显阻碍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文章首先界定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的内涵及形成机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设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3σ数理方法计算单一指标临界值,得出总体沿海地区的综合预警指数、预警信号灯图及各省份的综合预警指数,同时采用ArcGIS绘制各省份预警的等级图,最后使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各省份未来几年内的综合预警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总体沿海地区综合预警指数变化幅度较小且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一种稳定的状态;东北以及华北沿海地区的风险预警程度有所下降,而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风险预警等级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东北、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具有两极分异的特征;中国海洋经济风险预警程度呈现三个阶段特征,即预警渐高型(山东、浙江、福建、广东)、预警渐低型(辽宁、天津、河北、海南)和预警稳定型(江苏、上海、广西);灰色系统模型的预测结果为除辽宁、浙江和福建地区外,其他地区基本上属于正常预警范围,预警信号灯为绿灯。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组合赋权和topsis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区,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在研究期内呈现波动提升态势,高质量发展能力在沿海各地区间从低水平相近趋向高水平相异,从极化趋向分散;(2)地区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不断变化,较高水平和高水平地区一直都分别存在于三大海洋经济区中;(3)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在六个维度上都有提高,但不同地区的各高质量发展维度,其能力也各不相同,综合能力高不代表各维度能力均高;(4)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绿色低碳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贡献率较大,而稳定持续和协调共享对其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
朱新颜  刘健  刘伟 《海洋经济》2019,9(5):44-52
由于传统 DEA方法在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及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上存在缺陷,本文运用基于自助抽样的 DEA方法,利用我国 12个主要沿海城市的相关数据,对它们的海洋经济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同时分析了影响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愈发达的沿海城市其海洋经济效率未必更高,但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外贸依存度高的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实际更低,表明其海洋资源可能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此外,加强沿海城市的环境保护力度尧改善环境治理有助于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振兴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开发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各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的内涵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与协调性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指数较低,整体上处于中度脆弱阶段,但绝大多数省市的脆弱性指数呈上升态势,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逐渐升高,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异的空间格局。(3)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协调性指数较低且呈上升趋势,轻度失调状态居于主导地位且逐步扩展至沿海地区。(4)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凸显;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发展较好,空间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变态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海洋领域逐步体现。  相似文献   

8.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对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定量测度2005—2016年中国沿海地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利用Kernel估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GMM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从时间演化来看,2005年沿海地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整体集中在较低水平,2010年由"集中化"向"扁平化"趋势发展,2016年核密度曲线呈现双峰分布,但区域差异有所缩减。(2)从空间演化来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上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来看,长三角经济圈保持相对领先,珠三角经济圈基本保持稳定,环渤海经济圈相对弱化的圈层格局已经形成。(3)从影响因素来看,政府海洋财政支出影响系数为负,其他影响因素系数均为正。影响程度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海洋工业化水平>政府污染治理投资>海洋科研机构经常性费用>政府海洋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传导机制,并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对2006—2016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最终促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此外还进一步进行了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和排除中介效应竞争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结论,依据实证结论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宇  王焱熙 《经济地理》2019,39(2):139-145,151
基于海洋经济弹性内涵,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更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物元评估模型测度中国沿海11省区海洋经济弹性,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国海洋经济弹性时空演化规律,引入广义矩阵估计方法(GMM)分析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328上升到2015年的0.354。其中抵御能力维度、更新能力维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恢复能力维度总体上呈波动下降的态势,再组织能力维度无显著变化。②2006—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弹性两极分化程度较高,2010—2015年,两极分化程度减弱,区域间差异减小,海洋经济弹性总体水平显著上升。③海洋经济弹性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中值区、较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低值区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变化。④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和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弹性的提升起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和对外开放3个影响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海洋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得到2006—2015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除港澳台外)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PVAR模型,考虑海洋经济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探讨海洋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间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全国沿海地区宏微观层面存在"强"波特假说,具有时滞性,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只存在"弱"波特假说,就我国整体沿海地区而言,需要极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沿海区域间海洋环境规制强度与海洋科技创新协调度,进一步完善海洋保护税,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洋经济包容性与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二者间关系的探究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TOPSIS-VIKOR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对我国沿海省域2008—2020年海洋经济包容性水平及其效率进行量化测度,然后应用哈肯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显示:(1)2008—2020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包容性水平总体呈波浪式上升的发展态势;(2)海洋经济包容性是主宰海洋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其与效率的相互作用具有中等偏强的协同增效应,且经历了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阶段的系统演变;(3)沿海各省域间海洋经济包容性与效率的协同演化存在较大差异性,且根据其协同类型可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4)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冲击,辽宁、江苏和广西三省区的协同水平明显下降且分别成为我国沿海三大区域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类型识别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强国背景下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时代任务。本文通过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样本障碍度分析等方法,识别2006—2016年间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类型,并甄别具体动力机制和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性显著,高质量政策的发布由松散型趋向密集型。(2)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由阵痛期逐渐进入稳定期。阶段性类型识别显示:高级类型区为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天津;中级类型区为福建、江苏、海南、辽宁;初级类型区为河北、广西。(3)区域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动力机制的作用程度排序为:政策环境>涉海就业>海洋资本>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基建>对外开放;甄别不同类型区受制要素显示:政策环境、海洋资本、海洋资源、市场腹地成为制约多数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限制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以中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北 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开展实证研究,选取 2001-2014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全国沿海地区同期人均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和非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曲线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 “U”型EKC特征,包括线性正相关、 “N”型、倒 “N”型等多种形态;②通过对比分析,各海洋经济圈的 EKC曲线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应该依据区域海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调控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基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四个维度17个评价指标构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确权法,实证测度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广东、山东和天津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居前三,广西、海南和福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开发和政府政策等相关,提出通过积极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群、逐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举措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两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海洋创新绩效和海洋经济潜力分指数,对海洋创新效率及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潜力予以考察。在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法测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而测算2004-2018年我国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协调关系由中度失调衰退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协调程度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4-2006年海洋创新滞后于海洋经济发展;2007-2018年海洋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海洋创新投入与提高海洋创新绩效、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统筹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条件1、区位优势突出(1)广东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岸,西北太平洋的西缘,位居中国东部沿海,与各海及大洋相连。通过海上航运,可以与南海、东海、黄海及距离更远的沿海地区和国家开展经济联系和技术交流合作。(2)广东省与港台地区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家开发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进行了探讨,并明确海洋科技发展向高精深拓展、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国内一些沿海地区开发海洋经济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不利冲击—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经济韧性”的框架下分析中国经济遭遇不利冲击时保持强劲韧性的制度根源。当经济遭遇不利冲击时,政府凸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并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作用,将有限资源进行再配置,支持和扶持受冲击地区或者城市,对冲不利冲击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从而保持经济韧性。文章采用地震这一不利冲击,运用CRITIC-熵权TOPSIS模型测算出1997—2020年经济韧性和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检验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实证分析发现:(1)地震对经济韧性的负面冲击为5.830个百分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6.452个百分点;(2)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南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12.423个百分点,北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5.500个百分点;(3)政府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2.381个百分点,银行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3.746个百分点,企业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2.218个百分点;(4)南方地区三个部门的对冲效应均高于北方地区,而且南北地区银行部门的对冲效应均最高,其次是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