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是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顺应、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生态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云南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发意义。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生态文化面临着文化变迁等困境,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对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三者之间的内涵和辩证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进而以元阳县、普者黑等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阐述了民族生态文化助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等措施,以期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艰苦,然而大量少数民族却长期在此生存,这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的制度规约、利用自然的生态技艺。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凸显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貌及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生态文化应用在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维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民族地区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民族地区532位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业主的调查,发现业主普遍具有明显的生态文明意识,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以及生态文明目标明确,业主所处地域、当地乡村旅游业发达程度以及业主来源地、民族构成、文化水平等显著影响其生态文明意识。提出以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创立和发展,发挥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业主带动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思想在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体现。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需要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丰富校园文化、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激发大学生民族精神、健全高校规章制度、邀请知名专家讲座等途径来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能力,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扶贫的提出和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了生态扶贫这一思想,将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建议》指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生态扶贫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生态扶贫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次具体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应融人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它指向了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地区,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7.
四川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前沿阵地,对于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快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的保障、约束和监督作用,才能建立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文章提出从加强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建设和加快生态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入手,以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环境资源管理制度、法律保障制度、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制度为抓手,逐步健全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从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首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纬度,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其次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纬度,即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再次从技术纬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强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自然生态修复;最后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纬度,即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文章认为,只有从经济、制度、技术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刘玉桥 《经济地理》2003,23(1):144-144
新中国成立以来 ,云贵地区少数民族农业文明曾多次被利用、被曲解、被神化、被涂上种种油彩。其结果是人们对云贵地区少数民族农业开发文明史的真实面目越来越看不清楚。罗文、郑家福、陈国生新著《明清云贵少数民族农业开发与生态变迁研究》一书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 0 0 3年版 )认为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清云贵少数民族农业开发的本来面目 ,特别是少数民族农业文明的精神主题 ,并按照我们今天开发大西部的主题要求而承继历史 ,超越历史。历史民族农业史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部分 :即历史时期民族农业区域演变的历程与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族建筑历来主张尊重自然,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这也是现代“生态住宅”的基本取向。本文从研究和探讨民族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入手,剖析了民族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解读了民族建筑中的生态情节,旨在传承民族文明,弘扬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现代化矿区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企业保护生态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伦理观和生态理念,立足于潞安矿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情,构建了潞安矿区生态文明体系。体系由生产、生活和文化三领域构成,其中共栖、寄生、附生和混合等四种工业共生模式是生产领域的追求目标,伦理责任、健康消费、绿色交往和生态住宅等四种理念培育是生活领域的主要内容,文化领域则主要体现在人本管理文化、安全生产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三方面。这些均可为其他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12.
吴迪  杨冰雨  宋妍 《经济师》2014,(6):197-198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摇篮,肩负着培养民族振兴与社会发展优秀人才的使命,大学生则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是我国社会倡导生态保护的生力军。文章认为,将生态文明观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范畴中,不但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将更有利于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思想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国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生态观念淡薄、生态法治缺失和生态技术落后这三个方面。我国应继续深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加快生态立法,支持鼓励生态技术引进和创新,这样才能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天蓝水美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体现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尊重和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云南是一个动植物和有色金属王国,地形地貌极其复杂,而且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正由于这些特殊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条件,为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证苏州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立市的重大决策。生态立市是生态文明文化价值观和生产观的内在统一,对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立生 《新经济》2014,(8):28-30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昊旻  南丽军 《经济师》2013,(12):27-30
文章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回顾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提出、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历程,通过梳理,证明了我党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渐成熟发展起来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关于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这个蓝图中,尤其是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被提出,它和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处于一个平等的平面上,这是科学地设计了我国未来发展的生态化社会,反映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创造的传统生态文化孕育着深厚的生态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渊源之一。但在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逐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对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文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纳西族为例,在解读其生态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纳入"生态文明"的视域,并且上升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共继往开来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