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城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小尺度空间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四个方面建立小尺度空间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市11个市辖区为例,对城市小尺度空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及特征分析,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引导发展正效应。结果显示:2016年南京市溧水、高淳和江宁3个市辖区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前三位,而栖霞、雨花台和六合3个市辖区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后三位,这与南京市的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各辖区的自然禀赋有关;各分项指数评估结果中,主城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得分较高,而郊区在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方面得分较高,总体评价结果与南京市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该文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各城市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投入不足,城市系统内部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从区域角度提出完善经济结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资源环境治理力度,城市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李雪铭  李婉娜 《经济地理》2005,25(3):383-386,390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较为客观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分别求出了1990年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系统间的协调度值,定量分析了13年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一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并结合实际提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京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华生  徐瑞祥  高中贵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5,25(5):658-661,672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文章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指标值进行预测,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居环境的预警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恒山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障碍是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两难交织".产业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治理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恒山模式"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将产业转型的立足点放在环境治理上,在环境治理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实现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的相统一.论文评价了"恒山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根据不同区域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缩小人居环境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4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东和闽南地区7个城市近17年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近17年在粤东与闽南七市中,厦门的人居环境最好,改善程度最大,泉州次之,漳州紧随其后;汕头和潮州的人居环境较好,但改善较小,揭阳和汕尾的人居环境较差,但改善程度较大。(2)粤东与闽南地区的人居环境均在不断改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但闽南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程度大于粤东地区,且两个地区的人居环境差异化处于较高的水平。(3)影响粤东和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水平。(4)未来粤东与闽南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强空间地域发展联动,依托区位、地缘、交通和政策等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衢州信安湖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对如何在生态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城市化也带来城市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如何协调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发展,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提出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居民视角出发,构建影响城市人居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选取设施完善度、出行便捷度、居住安全度、环境健康度、景观优美度和居民归属感6个一级指标和27个分指标,建立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利用ARC/INFO平台,将兰州市主城区划分为83个评价单元,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579个商品楼盘,借助地理信息统计软件Surfer8.0,生成房价等高线图,刻画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人居环境与住宅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兰州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并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从各行政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在一些发展热点地区出现"绅士化"与"老街坊"的分化;(2)兰州市住宅价格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且在各商业中心地带最高,由此向周边递减,在城市边缘地带出现"高档社区"与"城中村"相互毗邻的现象。(3)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人居环境满意度高的地方,相应的住宅价格也高,住宅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公共服务、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人文、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人文环境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及环境宜居度协调性上得分均最高,上海的经济人居环境宜居度最高,重庆、天津均不具有比较优势;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协调性均不高。这与所作的专门公众意识调查结论也基本一致,为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城市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西部城市与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城市发展各方面的差距是否呈拉大趋势?借鉴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经验,构建了包含社会、经济、环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州市和西安市为例,对两个城市2000—2006年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综合对比研究,发现西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明显落后于广州,且呈逐年拉大趋势。同时两城市都因环境治理态度的反复导致环境指数出现较大的波动起伏,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特大城市.从2002年开始,无锡进行了二个三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其人居环境达到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考核标准.现在和未来,无锡的建设者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思想,全面推进城市各系统的优化协调发展,把无锡建成和谐宜人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4.
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培育  李雪铭  冯凯 《经济地理》2011,31(10):1638-1644
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辽宁省14个省辖市在1994、1999、2004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揭示了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演变、主成分演变趋势,进一步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4个时间断面上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南京市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在稳步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论述了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探讨了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道作为当今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生态、交通和游憩主体,其承载和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感知入手,基于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机制理论,就南京市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形态和格局进行深入研究,以具有"显性""隐性"和"显—隐性"三性的"生境斑块""自然骨架"和"生态基底"三种景观空间类型为载体,分析玄武湖绿道与要素、形态和格局之间的视觉吸引关系,构建出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模式,解决城市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吸引形态和吸引格局不显著等问题,为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城市聚居环境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明  李雪铭 《经济地理》2007,27(1):99-103
文章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在国内首次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BP神经网络局部寻优相结合的改进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人居环境评价中,并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定,揭示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各城市在国内人居环境中的相对水平。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人居环境作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3点结论和有关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进行熵变演化分析,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变方程原理,运用信息熵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对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其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但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南京市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业已得到有效的治理,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在曲折中逐步上升,并呈现出逐步好转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已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0.
外来人口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人口改变了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到该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依据外来人口来大连的目的和动机将外来人口分为外来学习、外来投资、外来旅游、外来打工和投亲访友人口,并把外来人口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干扰因素,采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外来人口的人居活动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的影响,并建立外来人口与大连人口的数学模型,结合大连人居环境系统的实际提出了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