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兴佑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72-173,251
政府进行制度设计和宏观调控时,将考虑到不同的市场情形的社会福利差异,以及生产者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权衡问题.用微分法研究了一个垄断厂商市场情形,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n厂商市场情形的总产量、价格、总收益和消费者剩余.最后把各种市场情形的消费者剩余归纳为统一的公式并详细分析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价格歧视战略与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竞争均衡可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垄断市场一般很难提供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水平 ,其产量与价格选择对社会来说不是最优的。垄断厂商以内生范畴和外生范畴为基础对消费者进行分类 ,使得价格歧视成为一种可行战略。由于定价策略存在差异 ,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便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21,(1):43-57
本文从价格歧视角度出发,讨论大数据时代非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利与弊。传统文献认为,在垄断市场结构下,无个人信息保护会使厂商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一级价格歧视,从而最小化消费者剩余。本文则证明,一旦引入竞争,消费者总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在无个人信息保护和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时达到最大,而禁止价格歧视则带来产品的无效分配。此外,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厂商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偏好不同。据此,本文认为引入竞争是解决企业利用大数据压榨消费者的有效途径,且消费者的非敏感个人信息应在竞争厂商间公平共享,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时根据行业特点协调各方利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面临需求、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时,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动态价格策略来增加利润。随着这种策略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而导致市场低迷。本文应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合同设计理论,考虑厂商在面对这些可能延迟购买的消费者时,如何决定价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厂商通过动态定价无法对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实现完全的价格歧视,但可以通过一个返还的合同设计最大限度地获得这些高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最后,通过比较价格歧视与返还合同下的利润,指出差别定价和返还合同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云鹤  李建民 《时代经贸》2010,(20):38-39
传统的完全竞争模型假设消费者和厂商为价格接受者,不能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消费者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构造了一个在垄断厂商条件下类似于完全竞争模型的新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新模型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更具普遍性、特殊性及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完全竞争模型假设消费者和厂商为价格接受者,不能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消费者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构造了一个在垄断厂商条件下类似于完全竞争模型的新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新模型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更具普通性、特殊性及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Hotelling空间差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转移成本构建非对称企业竞争博弈模型.主要研究在非对称情况下,两企业在一致定价与价格歧视下竞争的均衡结果.还对两种不同定价体制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价格歧视是否强化竞争.研究发现价格歧视对竞争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很大程度受到两企业不对称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色农产品价格定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垄断竞争市场状况以及影响绿色农产品价格定位的因素分析 ,在绿色农产品定价博弈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绿色农产品定价要遵循合作定价的原则。另外 ,利用消费者剩余原理提出了中国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 ,为中国绿色农产品价格定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战略转移定价是在产业环境中考察转移定价和市场竞争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利用动态博弈的均衡求解方法,研究最终产品市场存在混合寡头竞争的中间产品转移定价决策.在非对称和对称两种竞争结构下,分析最终产品市场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形下的市场均衡.结果显示:非对称竞争结构下,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大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随成本率参数取值的不同而变化;对称竞争结构下,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大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转移价格,均衡利润小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均衡利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三度价格歧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讨论了两个寡头垄断企业在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两个细分市场实施价格歧视的产量决策问题.将成本函数分为三种、两种及一种可选成本(完全信息)3类情况,通过海萨尼转换,根据成本甄别系数的不同取值范围,得出了两个寡头垄断企业相互制约下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甄别系数越小,成本信息劣势企业的均衡产量越高,均衡状态下的总利润也越高;当寡头垄断企业1采用较高成本时,企业1会更加倾向于隐藏自身成本,他在具有信息优势的同时还具有成本劣势;而当寡头垄断企业1采用低成本时,则不会隐藏自己的信息而更倾向通过信号传递,把低成本信息的优势传递出去,以使寡头垄断企业2按完全信息决策产量等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信息不对称下的歧视定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翔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82-185
通过伯川德双寡头垄断价格竞争模型,分析了国外奢侈品厂商在我国市场订立高价、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经济条件。模型显示,基于当前假设,国外厂商在我国实现三级价格歧视的经济条件并不完备;不过,在我国奢侈品消费者旺盛的需求下,国外厂商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会改善。但从长期看,目前国外厂商通过订立高价、提高产品炫耀性效用的情况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12.
滞留成本、竞争性定价歧视和定价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市场环境下,消费者重复消费同一种商品会产生效用折扣或者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的商品特性,因此消费者追求消费多样化,重复消费同一种商品会产生滞留成本。文章采用两期动态博弈框架,研究滞留成本的存在对于企业竞争性歧视定价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此后又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定价机制选择问题。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歧视定价机制下,企业会奖励忠诚的消费者,即企业会对重复购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忠诚消费者)给予价格优惠,而对新顾客索取高价;(2)与统一定价相比,歧视性定价降低了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增加了消费者剩余;(3)当企业可以在歧视定价和统一定价两种机制之间进行选择时,每个企业选择歧视性定价机制是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3.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以简单相加的,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是效率的。交易费用不为零,也不能得出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结论。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忽略了那所谓的福利三角形,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传统分析还不恰当地以为政府既有能力又有动力管好垄断这样的问题。因而,其一般化的反垄断政策主张也错了。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势力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行业只有少数几个生产商,从而各生产商产生一些垄断势力。并且,许多厂商作为原材料、劳动或者特定的资本货物的买方,在这些要素投入品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买方垄断势力。如何更有效的利用他们的市场势力,取决于如何定价、选择要素投入量以及决定产量,以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价格歧视在市场定价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含义,之后描述了价格歧视在市场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希望能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该文扩展了 Joen-Laffont-Tirole(2002)文章的模型,考察了在呼叫方与接听方合作决定通话长度条件下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当引入接听方付费和呼叫外部性的假设进入电信竞争模型时,在线性定价条件下,电信运营商制定的呼叫价格与接听价格仍然随着网络替代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是电信运营商不再能够利用接入费来进行合谋.在非线性定价条件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是制定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呼叫价格与接听价格,然后利用固定费榨取消费者剩余.在基于网络的价格歧视条件下,与 Joen-Laffont-Tirole(2002)模型相比较,由于通话时间由消费者合作决定,因此电信运营商将通过固定费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从而导致按边际成本定价,网络联接并没有因为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而发生中断.  相似文献   

16.
企业差异化战略对价格和质量竞争博弈均衡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考虑商品价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质量水平的需求市场,如果存在两寡头企业提供某商品,必然会导致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博弈。本文研究表明:为了达到纳什均衡状态,两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差异化策略。而且在均衡状态下,如果市场是价格敏感市场,企业的差异化程度越高,对企业和消费者都越有利;如果市场是质量敏感市场,当敏感程度相对很低时,企业的差异化程度越高,对企业和消费者也都越有利;当敏感程度一般时企业可选择适当的差异化程度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同时达到最大的均衡利润;但当敏感度非常高,企业差异化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均衡利润越大,可对消费者的均衡利润却越小。  相似文献   

17.
电信竞争、呼叫外部性与接听方付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健 《经济学》2005,5(1):247-264
本文扩展了Joen—Laffont—Tirole(2002)文章的模型,考察了在呼叫方与接听方合作决定通话长度条件下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当引入接听方付费和呼叫外部性的假设进入电信竞争模型时,在线性定价条件下,电信运营商制定的呼叫价格与接听价格仍然随着网络替代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是电信运营商不再能够利用接入费来进行合谋。在非线性定价条件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是制定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呼叫价格与接听价格,然后利用固定费榨取消费者剩余。在基于网络的价格歧视条件下,与Joen—Laffont-Tirole(2002)模型相比较,由于通话时间由消费者合作决定。因此电信运营商将通过固定费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从而导致按边际成本定价。网络联接并没有因为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而发生中断。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垄断意味着效率的降低,引起无谓的损失.现实中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这类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随处可见.校园内的餐饮市场就处于一种垄断竞争市场的状态,消费者要付出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价格.由于学校以发放许可证的方式限制了校园内餐饮供应者的数量,使得消费者的福利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使得该市场中的供应商不存在超额利润.供应者数量的减少使得产品多样性受到了限制,从而,消费者的效用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价格歧视理论表明,厂商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需求曲线来实施价格歧视。然而现实情况中,厂商并不能直接了解消费者的经济特征,即需求曲线,而是依据一些消费者个人非经济信息,比如个人身份信息,如性别、来源地等来把消费者区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并实施价格歧视。文章将分析厂商以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为基础的价格歧视行为,通过分析,可以较清楚地理解消费者与厂商在交易中的信息披露与逆向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价格歧视在旅游产品定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省贵 《经济师》2004,(10):134-135
文章在阐述消费者剩余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 ,把价格歧视理论应用到旅游产品的定价分析中 ,提出了旅游产品定价的四种模式。强调只要应用恰当的旅游产品定价模式 ,最终达到供求双赢的局面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