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遭遇的技术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产品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强化。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已受到严重影响蒙受了巨大损失。文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造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作了分析,还就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壁垒作了对策分析,提出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产品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强化.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已受到严重影响蒙受了巨大损失.文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造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作了分析,还就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壁垒作了对策分析,提出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大省,农产品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4。在新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山东农产品出口形势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山东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原因,以及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与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国,2001年以来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本文分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中日农产品贸易融合的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春艳 《技术经济》2011,30(2):106-110
利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农产品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深受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中国出口农产品与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匹配性不足,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因此,中国应注重出口质量与竞争力的提升,提高出口产品的分散程度,保持出口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WTO农业谈判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论述了新一轮农业谈判的框架可能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机遇,分析了在目前条件下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阻力并提出了增加农产品出口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很大,但农产品出口处于低迷状态。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产品出口面临挑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5年塞尔维亚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食品出口创历史新高。根据塞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05年12月底,塞农产品出口达到10.8亿美元,顺差达2.5亿美元。这是自前南解体以来,塞农产品出口的最高记录,也是塞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最好记录。历年来塞农产品出口虽逐年有所增长,但是进出口不平衡,基本上是进多出少,年年都有逆差。2005年是塞近年来首次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顺差。因此,塞媒体称这一成绩是历史性的。塞尔维亚的农产品出口分为两大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粮食,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及奶制品以及生肉,肉用活牲畜等);二是加工性食品(包括:食…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全球化,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主的新兴贸易保护形式呈现抬头趋势。大连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必须时刻警惕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大连市是辽宁省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稳稳占据辽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其出口量也遥遥领先,比较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李燕飞 《时代经贸》2012,(10):77-77,79
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及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产品出口情况、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总结了其具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基于中国对33个国家或地区1990—2011年农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从汇总农产品和分类农产品两个层次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流量和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结果表明:加入世贸组织并未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但建立自由贸易区却明显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对畜产品、果蔬和水产品的影响更为显著;模型估计得出目前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不足,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可以扩大中国农产品对外出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延恒 《经济论坛》2006,(15):57-58
一、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的障碍分析 1.日本设置苛刻的技术壁垒。自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6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5.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8%。“肯定列表制度”定出苛刻标准,新制度将对中国农产品造成沉重打击。贸易专家认为,日本新食品法以保护本国民众健康、保证食品安全为名义,但实质上更像是一道“绿色”的贸易壁垒。“肯定列表”的实施,为日本寻借口封锁我国农产品对其出口创造了便利条件,我国的输日农产品很可能陷入“暗箭”难防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遭“壁”之谜与跨“壁”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壁垒已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受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范围由水产品、禽肉等动物源性产品扩展到蔬菜、水果、花生等植物产品和加工产品,几乎覆盖了我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文章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分析,探寻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壁"的原由,并寻找我国农产品"跨壁"的方式,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为建设"三农"创造良好的"外源"。  相似文献   

15.
葛家玉 《时代经贸》2020,(12):18-20
本文选取2015-2018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市场的短期总额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市场需求、出口竞争力、出口结构 3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产品的短期出口变动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市场的农产品进口需求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是影响山东省农产品短期出 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在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阶段,某类特定农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东省出口量。动态交叉效应对山东省 出口有负面作用,这表明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没有很好的匹配世界市场,其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首先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体在中亚国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中亚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与中亚国家进口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总体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但在主要农产品贸易中互补性较强且贸易结合度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宋芃 《时代经贸》2009,(5):63-65
绿色贸易壁垒既是世界各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同时又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大影响:从短期看,它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严峻挑战;从长期看,它又给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农产品贸易要获得长是发展,就必须通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来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本文将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昌洪  霍学喜 《生产力研究》2005,(11):156-157,167
本文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现状、比较优势及劣势,深刻剖析了影响西部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西部地区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师师 《当代经济》2016,(16):64-67
SPS措施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巨大障碍,而浙江省作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也受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贸易出口情况,分析了浙江省农产品遭遇国外SPS措施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合理规避SPS措施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限制与阻碍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41-142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农产品生产第一大国,但长期以来农产品的出口比例极低.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关税、配额、数量等限制大大削弱.然而近几年来,基于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保护的市场准入制度却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比以往更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由于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需在国际、国内层面采取相应的农产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