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建设用地的需要量不断增加。由于乡村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导致乱占耕地现象较为普遍、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严重超标、建设用地环境质量较差。历时多年的江西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呈现出乡村建设用地规划与管理的新问题。《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在集体土地上进行的乡村建设用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分析江西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设用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就《城乡规划法》氛围下,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强《城乡规划法》宣传、提高村民的公众参与意识,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加强乡村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启芳 《经济论坛》2011,(10):118-119
本文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演变驱动力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汤鹏主 《经济论坛》2014,(10):15-18
重庆武陵山区尽管农业经济总体实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长,但依然是生计型农业.现在该地区的生计型农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资源机遇、环境机遇和区域机遇.但是其挑战也不少,如十分薄弱的经济基础、脆弱的保障体系、较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严重缺失农业信息等,为此我们要通过树立复合型特色农业思想,积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名牌企业等,实现重庆武陵山区的生计型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4.
(一)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更快发展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投入。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范围。要把建设新农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增加投入,主要解决农村规划编制,农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和社会建设投入重点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5.
胡囡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11-112
乡村城市化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现代化发展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存在偏差,针对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非农化的空间分散性、城镇规模小、城镇化质量低等问题,应该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工业集中型模式、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农村小城镇特色基础建设等方面发展乡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如何有效缓解该问题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论文分析了城乡推拉力系统机理,构建了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系统,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与全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空心化程度略高于全国,演变阶段波动性特征明显,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农业主导低度人口空心化、外出务工主导中度人口空心化、非农业主导高度人口空心化。运用SPSS17.0和Eviews9.0软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是宁夏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要合理优化调整非农产业结构,利用现行农村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农村产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合理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以及强制征地、补偿和收益分配措施的不公平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本文将在梳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据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中国已经城市化率达到54%。农村人口快速城市化,提升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然而随着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后,社区公共费用的支出管理以及规划、复核方面。  相似文献   

9.
土地产权不明晰、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规划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空心村的产生。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社保制度、强化规划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进行空心村治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庄规划技术规范并未充分考虑农民的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在强调生活功能用地的同时忽视了对生产功能用地技术规范的充分考虑。创新性提出村庄建设规划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村发展规划编制,通过村庄规划编制,挖掘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7):24-28
农业增长离不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技术不可分性、低排他性、不可贸易性等特征,因而应当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投资来提供。运用1994—2009年期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耕地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是不断递减的,但由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公共投资增多、农业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农业总产值仍稳步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科研、农村教育和农村电力等方面的公共投资都能推动农业增长,但由于各项投资的边际影响不同,需要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研究还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能够明显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涛 《经济问题》2012,(6):72-77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对农业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差距的形成。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方面的差距较大。通过基于回归的方差分解,运用1994~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间的区域差距,能够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上的差异所部分解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差异过大的现状,倘若政府持续执行沿海侧重型的投资发展策略,则区域差异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此,必须提高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尤其加大对中西部农村的投资,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农村综合开发规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国的土地国情和农业经营特点与我国十分相似。文章分析了韩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以及在农村综合开发和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简要论述了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中国国土规划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能为我国的农村综合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及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成效显著。但是,目前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传播渠道、服务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政府统筹下,加大投入,建立通畅的现代网络和技术平台,培养信息意识和专业人才,将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间互相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相互间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中,政府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应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严格保护"原生态"风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 《经济与管理》2011,25(12):79-82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较快,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信息资源规划逐步实施,"三电一厅"信息服务模式正在推广,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经营、医疗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但仍存在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于网络建设、服务主体单一、信息化人才缺乏等不足。因此,需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高质量信息源,鼓励发展多元化多层次信息服务主体,完善河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小农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竞争能力日渐不足,组织化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可行之路。诸多研究表明,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的组织化发展是以权利配置、契约完备和政府约束的组织化为核心。以此为起点,本文首先探究了制度组织化提高供求竞争性均衡的机理,之后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中农地流转、农民合作、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农村金融服务五个组成部分中权利配置、契约完备和政府约束三个方面的组织化水平及其与农村经济供求均衡的适应度,最后给出了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快速城镇化伴生的“乡村收缩”现象对乡村 景观产生巨大冲击,威胁其价值维持。立足乡村景观价值衰 减现象和机制的解读,通过质性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大足区玉 峰村的半结构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和解译,以实证方式论证乡 村景观价值的衰减感知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风民俗淡 化、空间风貌衰败、田园景观破损及生态环境退化在村民关 于景观价值衰减的现象感知中呈现强度递减趋势,而社会结 构退化、文化土壤消解、生产关系弱化和土地利用转化等作 用机制则是由深入浅地诱发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的关键因素。 据此,建议后续应从历史保护、文化再生、产业构建和规划 管控等角度加强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和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农地综合效率的贡献度远高于农村投资水平,农地规模效率的贡献度高于农地纯技术效率;短期内,农村投资水平对收入的调整为正向,农地纯技术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负后正,农地规模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正后负。长期来看,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提高农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有利于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但关键是要提高农地规模效率。短期内,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同样有利于农业收入增长,而提高农地纯技术效率则使农业收入增长先降后升,在规模报酬递减范围内的农地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冲击.新一代劳动力的彻底性流动激发了农村要素结构的重组,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妇女化;土地流转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化投资力度等对策化解这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