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通过削弱制造业投入、外资投入、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这四种传导途径来制约经济增长,其中制造业投入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最后文章为我国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并利用30个煤炭城市2004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煤炭资源开采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资源优势转化为财政经济优势存在障碍,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通过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以及限制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其中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最为明显。因此,建议适时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现有财税制度改革,促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生态转型与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省区内部煤炭产业流动及资源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我国煤炭产业利用途径的基础上,选取山西、山东、辽宁3省,再现了各省煤炭产业流动过程,并运用物质流分析对资源流动进行了核算,最后从资源自给率、耗煤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煤炭流动的资源环境效应.结论有:①不同省区资源/产品自给率不同.随着由资源→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的煤炭产业流动的逐步深入,各省煤炭资源/产品的自给率都不同程度地提高.②煤炭资源产业流动可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辽宁资源/产品中间消费比重高于山东、山西,其煤炭产业结构较完善.③各省原煤入洗率低、资源回收率低、产品产率低使得煤炭产业流动的环境影响大,尤其是入洗率和回收率的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速度长期滞后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在2001-2004年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迅速提高至14.8%,高于同期全国13.3%的增长率。同时,在中西部地区迅速崛起的一批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宁、新等地,如山西的忻州、阳泉、晋城,陕西的榆林,内蒙的鄂尔多斯等,这些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佳、开采条件好,都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经济增长速度更高,如鄂尔多斯、榆林、晋城、忻州、阳泉在2001-2004年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分别高达3o.3%、28.9%、17.9%、17.6%、16.4%。新兴煤炭资源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及高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情况,建立了一个资源型地区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场动态均衡分析,为资源型地区遭受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机理解释,即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同时,利用我国西部1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这种挤出效应进行了有效验证。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共同对技术研发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积累三大方面同时加强来提高资源型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和自然资源的耗竭性对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现有研究的重要缺陷,在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和扩展的基础上,纳入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条件,构建了一个以资源开发和输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并讨论了人力资本外流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在考虑资源型区域"二元"产业结构特征的框架下,讨论了资源型区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外流会降低社会计划者增强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资源型区域发生资源诅咒效应的风险,但是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并非必然,足够大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是资源诅咒被有效规避的充分条件;人力资本外流对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弹性所反映的教育投资倾向的大小,是其正向激励效应是否居于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考虑资源可耗竭的情形下,较大的边际效用弹性和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是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炭资源型地区非国有企业面临的"民工荒"、劳资关系紧张、劳资冲突频发的突出问题,基于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的数据,揭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非国有企业对其吸纳的农业劳动力,采取了压低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利润的盈利模式。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煤炭资源型地区非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增加、吸纳农业劳动力人数增加的新的盈利模式,以持续推进煤炭资源型地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往往导致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泥石流等。同样,环境的恶化也降低了煤炭的生产能力。这说明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煤炭生产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煤炭生产就会呈现一种自我抑制、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的状况。运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煤炭生产的现状,分别提出了煤炭产出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的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当前实际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9.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丁当地资源产品的升发与利用,或者说资源型产业在其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就可以将其归纳为资源型经济,而以这样一种资源型经济为基础的政府财政则呵以称为资源型财政。一般来讲,资源型财政指建立在以资源开发(加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础上的政府财政,或者说资源开发(加工、出口)收入在政府财政收人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财政。在现实中,资源型财政并不少见,而且具体情况多种多样,例如一些国家(地区)的政府财政主要以当地富有的矿产品(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非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10.
陈忠祥 《经济地理》2006,26(1):46-49
目前国内许多资源型工业城市因资源衰退而面临经济滑坡、产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文章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就其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接替产业的选择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0)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山西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山西省转型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大背景和山西省金融产业现状出发,针对山西金融支持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突出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利用以直接燃烧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极低,环境污染较大。过度依赖于能源的煤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煤炭产业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突出。因此,实现绿色采矿、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等一系列转变煤炭产业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现实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强化安全生产和资源科学规划入手,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严格行业准入,提高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煤炭企业走集团化经营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切实保护环境,最终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科学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贺建军 《经济论坛》2014,(11):52-53
蒙西地区作为内蒙古煤炭资源的富集区之一,由于受到煤炭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限制,加上当地对煤炭的高度依赖以及单一的煤炭经济产业,其未来发展必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延长蒙西地区煤炭产业链,发展替代产业,使煤炭产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是蒙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主要分析了产业链延伸的必要性以及产业链延伸的原则、目标和方向,从而打破蒙西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实现对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  相似文献   

15.
蔡宝森 《经济师》2004,(6):233-234
平顶山市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 ,由于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严重制约了本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章根据平顶山矿区煤炭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提出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以促进平顶山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煤炭需求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入手,认为调整产业结构,保持产业结构与煤炭需求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以甘肃省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的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对煤炭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使煤炭资源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高耗能产业,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应发挥第三产业优势,逐步增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节约煤炭资源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和煤炭需求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多年来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为主的重污染型产业结构,开展环保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欠账压力和严峻的现实挑战,探索山西环境保护新路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资源型地区的环保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约占国内煤炭总储量的40%。在煤炭资源开采和向外输出的过程中,新疆作为能源战略基地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新疆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也随之加剧。本文对煤炭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新疆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天宇 《经济师》2014,(12):85-86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煤炭产业是这些地区的主导产业。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地区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很大威胁,因此产业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目前,在转型中的资源型地区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区发展陷入困境,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等。文章以山西省为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东方管理学派、中国产业经济学及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对山西省这一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车亮亮  韩雪  武春友 《经济地理》2015,35(2):134-140
在煤炭市场更加开放的背景下,各地区间煤炭价格联系和煤炭贸易关系更加密切。在对中国煤炭产消格局和区域间供求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区域煤炭流动格局合理性,研究表明:中国煤炭严重短缺趋势仍将持续,煤炭流动格局日趋合理。同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地区万元GDP煤炭消耗量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万元GDP煤炭消耗量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全国各地区的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均在不断提升;煤炭由资源利用效率低且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资源利用效率高且经济较发达地区,煤炭资源赋存和煤炭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