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大股东的寻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研究,并将其归纳为资本市场定价、与会计数据相关的契约、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三大类.而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制,取得融资与再融资资格以及保住上市公司的资质是其主要动机.目前,西方比较流行的资本市场定价理论与经济契约理论,对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耿庆春 《经济论坛》2005,(17):99-100
国外的有关研究理论表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管理层获得最大报酬动机、降低债务成本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代理人竞争、资本市场驱动及节税动机等。由于制度和国情的差异,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西方国家有所区别,中国的国情及证券市场的发展培育了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动机。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新月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凸显。在当今资本市场中,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合适的,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操控利润。文章从契约、资本市场和监管的视角梳理了盈余管理的动机,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影响,从治理结构的健全、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审计监督的完善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智章 《经济导刊》2013,(Z5):82-84
风险资本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深入研究,研究视角也较为丰富。文章系统回顾与分析了风险资本支持上市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与行为的国内外文献,并指出了包括围绕不同时期的动态研究、风险资本异质性与投资方式对盈余管理动机与行为的影响等可能的新研究方向,为今后研究风险资本对其支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及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探索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其盈利质量与市场绩效和盈余管理行为的联系。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没有功能锁定于公司的账面利润,盈利质量较高的创业板公司市场业绩较好;同时,高盈利质量会显著提升创业板公司在其后一年的市场业绩且程度相比前一年更为明显。此外,出于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性动机等因素,公司会主动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或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手段减少低盈利质量为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这种情况下创业板公司似乎更倾向于采用真实项目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证券声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本文首先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然后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在企业准则以及会计方面等的动机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盈余管理的管理力度,能更好的为企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服务。  相似文献   

8.
郑洋  薄澜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30-131,143
在融资约束条件下,从债权人实施监督和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二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进一步就债权人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效果进行实证检验。以2008—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业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应计会计项目或通过构造真实交易向上调整盈余的行为都减少了其债务融资成本。债权人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债权人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实际监督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债务企业会计信息是银行贷款决策时的关键依据,实践中银行对于债务企业盈余质量的关注也是影响债务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债务企业盈余质量对银行贷款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企业盈余质量越高时,贷款利率越低,贷款期限越长.进一步分析表明,盈余质量与企业债务违约率显著相关,也就是说,盈余质量有助于银行预测债务违约,由此揭示了银行在贷款决策中关注债务企业盈余质量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权威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它作为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对于规范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介绍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涵义动机,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芹 《经济纵横》2012,(6):114-117
本文以我国2007~2009年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银行借款信息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银行债务契约与债务人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契约促进了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和所有权性质对银行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当债务人为私有企业或者进行长期借款时,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当债务人为公有企业或者进行短期借款时,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是扩大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效应。本文借助我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陆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2)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而“陆港通”机制开通后,能够缓解标的公司代理矛盾,进而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当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改善、管理层面临较大股票抛售压力以及大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陆港通”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更强。本文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是扩大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效应。本文借助我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陆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2)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而“陆港通”机制开通后,能够缓解标的公司代理矛盾,进而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当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改善、管理层面临较大股票抛售压力以及大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陆港通”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更强。本文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确利用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进行了盈余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从而避免退市,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不是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动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其质量直接关系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不断爆发的会计丑闻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影响进行探求,以期能提出一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对策,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2011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内生性,二者相互影响:债务契约对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是非单调的,随着负债率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盈余管理对债务契约的价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即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抬高盈利,能够显著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盈余管理盛行,因而盈余管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各种动机所产生的盈余管理类型进行了归类,认为合理的会计管制应能把盈余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付世俊 《技术经济》2014,(8):99-105
以2008—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股权集中的条件下终极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对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有强烈动机影响公司的盈余信息披露,导致噪音信息增多、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下降,股价同步性更多体现市场噪音量而非信息效率;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余来影响股价进而影响股价同步性的能力强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05-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融资需求越大越容易引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银行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融资需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银行关联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更加明显.银行关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此外,本文在进一步区分三种类型银行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银行关联领域的文献.实践中,对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