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培育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大消费主体的作用。当前我国培育绿色消费模式可以从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启动政府绿色采购、培育绿色产品市场、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完善绿色消费立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市绿色农产品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基于绿色农产品配送到户新模式下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配送到户新模式的消费意愿比较强烈,但对这一模式的支付程度还不高;第二,性别、收入水平以及对绿色农产品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是影响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配送到户模式消费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力的现代消费模式,是21世纪的消费趋势。主要讨论绿色消费产生的背景、绿色消费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当前绿色消费的现状,及绿色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绿色营销中消费者选择的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 ,其成功实施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本文讨论了绿色消费实质上是消费者“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博弈、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博弈 ;并提出绿色营销的有效实施取决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进而探讨了目前绿色营销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真实绿色消费和虚假绿色消费之间的博弈 ,在此基础上 ,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绿色消费则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和化解环境危机的有效措施。在由传统消费模式到绿色消费模式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外部性、消费观和绿色政策等路径依赖问题,论文以他留文化中的绿色农产品和绿色服装作为案例,分析形成路径依赖问题的原因,提出政府层面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和质量认证机制,消费者层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对策,实现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消费者如何践行绿色消费、如何对绿色产品形成绿色消费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点领域方向。为此,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探讨品牌拟人化类型与绿色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及其反应机制。研究主要发现:(1)品牌拟人化与产品类型交互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对于实用型产品,能力型拟人(vs.温暖型拟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对于享乐型产品,温暖型拟人(vs.能力型拟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2)绿色感知质量、绿色感知价值中介品牌拟人化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3)消费动机(利己动机vs.利他动机)调节品牌拟人化类型与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以上结果,研究丰富了品牌拟人化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品牌拟人化类型的选择、绿色产品的宣传、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及行为等提供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改变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需要每个消费者从自身做起,改变业已的消费模式.为此,探讨新的消费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消费模式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范叔沙 《经济师》2006,(4):286-286
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两个方面,我们所讲的可持续消费即绿色消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绿色生产决定绿色消费。而绿色消费反过来对绿色生产产生市场导向。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必须顾及利己和利他两方面的利益,转变大众的理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绿色消费现状与零售绿色经营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情况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在绿色环保知识的认识上、绿色消费的态度上以及企业绿色营销手段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零售企业应该加强绿色环保知识宣传、改善绿色营销手段和打造自身的绿色形象,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绿色消费呼唤绿色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消费者要求企业生产并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全球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绿色营销形式的产生.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也可以不断促进绿色消费群体的发展壮大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生产者绿色生产意识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正不断提高,文章基于生产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生产绿色产品"和"消费绿色产品"分别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占优策略,对于生产者,需要满足生产绿色产品的额外收益和政府补贴之和大于为此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与不生产绿色产品所交税赋之差;对于消费者,需要满足消费绿色产品得到的额外效用大于为此付出的额外成本。因此,为使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成为常态化,政府和生产者对生产绿色产品的重视、消费者对购买绿色产品的支持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政府的监督支持不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等。因此,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意识,主动购买绿色产品,企业应优化绿色营销策略,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惟有如此,才能合力走出绿色营销的困境,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我国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阐明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指明了培养绿色消费观的必要性,探讨了建立绿色教育体系及制订相应消费政策等培养绿色消费观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绿色创业可持续发展条件,借助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消费者与创业者交互过程演化模型,研究了各种情景下交互系统均衡点的存在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消费者绿色消费是绿色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绿色创业企业降低绿色产品或服务价格是绿色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应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在为绿色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大对绿色消费的补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外蓬勃兴起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在消费者主义运动再次兴起,绿色消费的驱使下而产生的.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战略和为其经营观念,以绿色文化作为价值观,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一种营销战略.绿色营销的实质是社会营销观念的一种反映,它要求经营者在确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考虑到企  相似文献   

16.
张旭  杨金香 《经济与管理》2006,20(10):90-93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绿色消费的实施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个人,但从中国的实际来看,由于收入不平衡、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绿色产品市场发育不充分、绿色消费动机缺乏、消费者素质有待提高以及绿色消费的社会环境欠缺,致使绿色消费的实施推进缓慢。为此,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消费预期,促使绿色消费尽早实施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论绿色消费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启杰  楼尊 《财经研究》2001,27(9):25-31
本文界定了绿色消费与绿色消费模式的内涵,论述了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意义,分析了实现绿色消费模式的机制,并从吃、穿、用、住、行等多侧面详细阐述了绿色消费模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以张家口市居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消费者个人属性、家庭属性、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及消费情况的调研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论述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及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月收入、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购买频率、购买方便程度、消费者满意度及其溢价意愿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心不足及溢价水平过高是阻碍其购买绿色农产品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与启示,提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我国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超市正成为零售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作为生态超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正成为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文章采用"5W1H"分析法,对生态超市制定绿色消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生态超市销售的产品要符合绿色、健康产品的要求,绿色消费者群体大多是年轻的、中高收入的、教育程度高的城市女性,从区域分析来看,绿色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以及城市中高档住宅小区和豪华商业区内,绿色消费策略要根据调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展绿色促销。  相似文献   

20.
绿色消费是环境恶化和人类生存发展博弈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绿色消费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论文在分析我国绿色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剖析了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对策,提出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