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消费者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会对寡头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和经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研究发现,针对消费者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企业会对忠诚的消费者给予价格优惠,而对新顾客索取高价;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弱化了企业两期价格竞争,导致"默契合谋";而以两期统一定价为基准的经济效率分析显示,歧视定价机制促进了企业间竞争,导致消费者剩余增加,企业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2.
滞留成本、竞争性定价歧视和定价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市场环境下,消费者重复消费同一种商品会产生效用折扣或者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的商品特性,因此消费者追求消费多样化,重复消费同一种商品会产生滞留成本。文章采用两期动态博弈框架,研究滞留成本的存在对于企业竞争性歧视定价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此后又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定价机制选择问题。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歧视定价机制下,企业会奖励忠诚的消费者,即企业会对重复购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忠诚消费者)给予价格优惠,而对新顾客索取高价;(2)与统一定价相比,歧视性定价降低了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增加了消费者剩余;(3)当企业可以在歧视定价和统一定价两种机制之间进行选择时,每个企业选择歧视性定价机制是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3.
价格歧视战略与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竞争均衡可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垄断市场一般很难提供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水平 ,其产量与价格选择对社会来说不是最优的。垄断厂商以内生范畴和外生范畴为基础对消费者进行分类 ,使得价格歧视成为一种可行战略。由于定价策略存在差异 ,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便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4.
当面临需求、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时,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动态价格策略来增加利润。随着这种策略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而导致市场低迷。本文应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合同设计理论,考虑厂商在面对这些可能延迟购买的消费者时,如何决定价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厂商通过动态定价无法对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实现完全的价格歧视,但可以通过一个返还的合同设计最大限度地获得这些高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最后,通过比较价格歧视与返还合同下的利润,指出差别定价和返还合同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国内外个性化定价的反垄断立法及执法实践的分析,认为个性化定价是对消费者实施剥削性滥用的价格歧视,会对消费者选择能力和市场竞争造成限制.鉴于个性化定价对竞争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文章认为,对于个性化定价同时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的行为,具有限制竞争的效果且不具备正当抗辩理由,以《反垄断法》第17条予以处理;对降低消费者剩余同时提升社会总福利的个性化定价,按照消费者福利标准,以《反垄断法》第17条予以处理,而按照社会总福利标准且具备正当理由,则不具有违法性;如果个性化定价同时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对限制竞争的效果评估则需反垄断执法部门在实践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在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生产完全互补产品的厂商可以通过谈判签约并使用"混合捆绑"策略进行竞争,如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共同推出的签约套餐和预付费套餐.针对这种行为,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组互补品厂商的寡头博弈模型,研究混合捆绑销售契约对市场价格、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只有一组厂商签订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时,签约厂商能够从捆绑折扣中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对手则被迫降低自己产品价格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当两组厂商均签订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时,围绕捆绑产品的竞争将使得捆绑折扣进一步提高,但各自的利润却下降了.然而当这种签约策略内生时,所有厂商将选择签订契约并进行捆绑销售,从而陷入"囚徒困境".最终,在互补产品"纵向外部性"和系统产品"横向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提高了消费者剩余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基于本文分析,应该反对竞争政策对厂商谈判签订契约使用混合捆绑策略进行竞争的行为.文章的贡献在于从契约的角度研究厂商之间的捆绑销售策略,并运用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不同契约结构下厂商实施捆绑销售的动机,对于深化捆绑销售的理论研究和完善竞争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运用厂商均衡理论以及博弈论从全新的视角对电力的实时定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消费者寡头"的概念.在这种框架下,用电厂商扮演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不合作的用电厂商基于成本因素经过一系列博弈最终都陷入"囚徒困境".而厂商均衡实质上是带有合作性质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21,(1):43-57
本文从价格歧视角度出发,讨论大数据时代非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利与弊。传统文献认为,在垄断市场结构下,无个人信息保护会使厂商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一级价格歧视,从而最小化消费者剩余。本文则证明,一旦引入竞争,消费者总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在无个人信息保护和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时达到最大,而禁止价格歧视则带来产品的无效分配。此外,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厂商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偏好不同。据此,本文认为引入竞争是解决企业利用大数据压榨消费者的有效途径,且消费者的非敏感个人信息应在竞争厂商间公平共享,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时根据行业特点协调各方利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价格战的效应和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战主要存在于寡头垄断行业。从价格战的福利效应看,价格战虽然可能使行业效率提高和消费者剩余增加,但会导致企业利润受损。从价格战的溢出效应看,价格战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竞争秩序,并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企业可采取多种策略应对价格战。“战略承诺”策略可威慑竞争者而使其不敢降价。“清理门户”策略可取得主动权,达到消灭游兵散勇的目的。“平整比赛场地”策略力争站在市场竞争的有利的位置上,避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产品差异化策略则可避免参与价格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0.
以竞争的信息产品盗版市场为研究背景,从消费者效用函数出发,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正版厂商的反盗版努力和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对正版厂商的定价策略和盗版防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反映政府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盗版成本系数和盗版质量是影响正版厂商定价与盗版防范策略的重要因素.关于取不同的数值区间时,正版厂商的盗版防范策略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