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2.
王雨  张京祥 《经济地理》2022,42(1):28-36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3.
李斌 《时代经贸》2007,(8Z):11-12
物流是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物。物流系统逐渐成为当今各企业、各地区乃至各国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本文先介绍了物流的概念,分别阐述了物流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及其表现类型,并以一种物流路径的优化为例对其时空效应进行分析,最后以沃尔玛公司的物流配送为例提出了一些与物流时空效应转换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熊灵  魏伟  杨勇 《经济学(季刊)》2012,(3):1037-1058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贸易开放与区域增长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1987—2009年间中国省际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层面的增长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控制空间相关性后,贸易开放对省域经济的增长效应为正,伴有空间收敛与发散双向效应,并因地区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产业层面的空间效应体现了产业特征,与整体经济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曾刚  耿成轩  翁旻 《技术经济》2021,40(2):56-64
基于区位熵指数描述了2012-2017年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同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面板模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利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当前阶段,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引致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负,起抑制作用;第三,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集聚作用较弱,产业资源错配、缺乏协同共享机制现象明显;第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创新、外商投资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和金融投资对京津冀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础设施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发展经济学家提出,此后经济学界就一直非常关注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研究的方法大多都是采用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所固有的空间效应,使得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矛盾.随着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兴起,空间经济计量学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考虑到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应用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方法研究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运用空间经济学中空间效应和空间权重矩阵研究经济增长,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然后用云南省基础设施的数据来分析、计算基础设施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笑  张世伟 《技术经济》2020,39(1):132-141
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对农民工的就业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农民工工作时间存在显著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最低工资对女性农民工就业呈现出倒"U"型的影响,对男性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最低工资对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工作时间呈现出倒"U"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空间关联效应的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但还不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目前,不少学者尝试把空间以经济地理的形式引入主流经济学中,利用空间距离成本原理和要素聚集机制分析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梯阶转移和城市结构现象,得出若干理论结论。首先,经济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是正常经济演进结果;其次,在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集聚的前提下,优势地区仍将保持领先地位;最后,从世界观点来看,集聚机制产生普遍外部性。  相似文献   

9.
许培源  刘雅芳 《经济地理》2020,40(3):216-224
"一带一路"沿线为恐怖活动多发地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和旅游业发展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恐怖活动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为负,间接效应更大,即恐怖活动不仅抑制活动发生国旅游业发展,还通过溢出效应对地理邻近和文化相近的国家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③在次区域层面,中蒙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恐怖活动对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均为负,且南亚-西亚区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显著。这意味着,构建反恐合作联盟和旅游安全合作机制是应对"一带一路"恐怖活动的必要措施,而南亚-西亚则是该合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解析空间相关的来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研究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发现要素流动存在两种类型的空间交互作用,分别是流出地空间相关和流入地空间相关;更进一步,本文将要素流动方程转化为易于估计的空间相关模型.因此,本文为LeSageandPace(2008)类型的空间自相关计量模型提供了一种经济学解释.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跨省人口流动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即资源流动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空间相关,并且忽略空间相关会导致模型估计结果不可靠;大量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空间相关的结论是稳健的.此外,空间相关的引入有助于更合理地解释"边界效应"、"全球化缺失之谜"等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1.
考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效应是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SUR模型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修正后的G统计量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并通过分解空间结构矩阵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空间存在着显著的中心、次级和外围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各趋同俱乐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空间依赖关系,中心区域和次级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比较突出,外围区域市场区效应影响有限,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以负作用为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空间效应,尤其是对于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而言,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验证教育财政支出与贫困发生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教育财政支出减贫的空间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教育财政支出力度和贫困概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教育财政支出在减贫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和明显的门槛特征,其减贫弹性与教育财政支出强度呈同方向变化.为此,要在充分考虑门槛特征基础上优化空间效应,积极发挥空间集聚性的特点,为减贫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无法从微观主体的区位决策演绎到空间集聚.本文旨在探索个体选址行为到实现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空间互补视角探讨了空间集聚的条件--自然的抑或人为造成的空间互补利益可以加速空间集聚,并使之在这一区位形成维持和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再制造条件下逆向物流的“逆牛鞭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企业再制造条件下逆向物流中存在"逆牛鞭效应",分析了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指出该"逆牛鞭效应"的存在是内在的,是由回收产品中可再制造部分数量和质量的不确定性决定的。通过对信息方法的优化设计、逆向物流渠道的完善和有效的决策控制设计可以弱化该效应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逆牛鞭效应"不是牛鞭效应的对偶现象,对正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6,(9):73-88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无论采用官方的人均GDP还是卫星监测的稳定灯光亮度指标,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而加剧的阶段;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口的快速集聚及公路交通运输强度的提升共同促使雾霾污染加剧,而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减霾效果,因此,促增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促降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导致中国雾霾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雾霾污染在时间单维度、空间单维度和时空双维度上分别表现出雪球效应、泄漏效应和警示效应,因而治霾政策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联防联控和惩一儆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学锋  梁琦 《经济学》2007,6(3):969-990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它源自新古典贸易理论解释复杂贸易实践的理论局限和新贸易理论经验证据匮乏的困境,在探寻两种理论范式相对解释力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随着空间经济学的迅猛崛起而成为新经济地理范式(NewEconomic Geography Paradigm)的核心特征之一。本文在回顾本地市场效应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其理论模型和经验证据的新近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视角,分别从时间、空间、结构等多角度分析财政分权的能源消费效应,运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估计和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各类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和人均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人均综合能源消费、人均煤炭消费和人均焦炭消费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人均汽油消费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空间效应角度来看,财政收入分权的提升会促进人均综合能源消费和人均煤炭消费,却对人均焦炭消费产生抑制作用;财政支出分权的提升会抑制人均综合能源消费、人均煤炭消费和人均焦炭消费;财政分权会带来邻近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动,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常着眼于产业政策,而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以本土市场效应为理论基础并加以拓展,说明了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产业政策所致,而且更可能是由于不正确的空间政策的问题.认为从长远角度,我国应该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需求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提高,继而提出增加人口空间密度、减少要素空间流动壁垒、增大国内市场规模、推进城市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它源自新古典贸易理论解释复杂贸易实践的理论局限和新贸易理论经验证据匮乏的困境,在探寻两种理论范式相对解释力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随着空间经济学的迅猛崛起而成为新经济地理范式(New Economic Geography Paradigm)的核心特征之一。本文在回顾本地市场效应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其理论模型和经验证据的新近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