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都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然而在中国的金融体制下,产权性质的异质性会造成企业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歧视,而这种信贷歧视会约束企业的替代性融资,即当民营企业面临商业信用约束时,其更难以使用银行信贷进行融资性替代。本文利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假设。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民营企业受到了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歧视,而信贷歧视减弱了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的融资替代性。为了缓解民营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政府应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减少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而企业应加强产业关联,增强商业信用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均建立在基于消费的效用函数基础上,而引入收入波动后我们发现:收入波动导致的福利成本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定义的偏好具有损失规避的特点,在比较温和的参数设定下,考虑了收入波动后得到的福利成本指标λ在1.4%—13.4%之间,比此前各种技术方法得到的λ值提高了1—2个数量级。采用中国转型期以来的统计数据,消除短期波动的福利效果等同于将消费的长期增长率再提高约0.25个百分点,这表明如能进一步稳定经济的运行,仍会带来可观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卢卡斯理论模型基础上,拓展并构建了估算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理论模型,采用中国1978-2005年度数据估算城乡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并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波动福利成本的跨时差异性。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取决于居民收入波动率和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相同时,总体来说,在1978-2005年间,城镇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在考虑跨时差异性情形下,在1978-1992年间,城镇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但在1993-2005年间,城镇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却小于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大于消费波动的福利成本。在中国转型期,随着住房、养老、医疗、就业和教育等方面改革进程的逐步展开,居民会提高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程度的预期,因此中国应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最终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损失规避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耿  胡海鸥 《经济学》2007,6(4):1239-1254
目前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均建立在基于消费的效用函数基础上,而引入收入波动后我们发现:收入波动导致的福利成本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定义的偏好具有损失规避的特点,在比较温和的参数设定下,考虑了收入波动后得到的福利成本指标A在1.4%--13.4%之间,比此前各种技术方法得到的A值提高了1—2个数量级。采用中国转型期以来的统计数据,消除短期波动的福利效果等同于将消费的长期增长率再提高约0.25个百分点,这表明如能进一步稳定经济的运行,仍会带来可观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5.
最优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模型,并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福利效应为最优政策的评估标准,研究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机制。分析表明:在Ramsey最优均衡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于通货膨胀和产出目标,以严格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最优货币规则会使得政策的福利损失最小,但货币政策在产出目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政策福利损失三者上不能同时兼顾;最优财政规则是趋向缩小收支差,从而趋近于福利损失最小。本文同时使用贝叶斯分析,对中国经济政策2005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表明:样本期间政策的无条件福利损失处于波动状态,经济增长增加了家庭部门的条件福利损失,即经济增长导致跨期消费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6.
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都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发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消费者剩余方法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实证结果说明,在中国高通货膨胀会带来较高的福利损失,因此将通胀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对提高中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波动可预测性的福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一阶自回归随机过程来描述中国的消费波动,并重新估算经济波动福利成本和经济增长福利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和消费波动的可预测性是正相关的,并且在一阶自回归假设条件下计算出的福利成本略低于独立同分布情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基准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经验分析两个维度对中国城乡居民分项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差异进行系统性研究,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来自稳定分项消费视角的决策参考.研究发现:农民分项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往往比城镇居民的更大,但医疗保健和居住除外;就城镇居民而言,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依次为最大和次大,为此稳定房价和医疗体制改革成为提升城镇居民福祉的关键;农民家庭设备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在城乡居民所有分项消费中最大,但剔除耐用品后明显降低,表明“家电下乡”之类的政策适合阶段性开展;农民文教娱乐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为农民分项消费中次大,凸显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居民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提供了依据,并为如何完善差异化的稳定性政策和提升公众福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于银行信贷已成为现代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特征的Svensson扩展模型,考察了由贷款损失推断偏差等因素所导致的银行信贷扩张及其宏观效应。通过对我国198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分析发现,信贷扩张发生后产出缺口扩大的趋势仅持续4个季度左右,而通胀压力则会持续7个季度以上;信贷总量的适度逆周期调整有助于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福利损失;信贷总量还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应继续密切关注信贷总量变动,并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消费存在特质波动的福利模型,据此估计了特质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居民消费的特质波动福利成本比美国大得多,美国的特质波动不具有重要的福利意义,而中国的特质波动对社会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中国目前的特质波动中,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市场得以消除,其福利效应相当于消除四分之一的总量波动;最后,经济波动中的弱势群体福利受损明显,这部分群体的规模超过总人口的10%.这些发现表明特质波动对中国的社会福利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因素,如能设法缓解跨地区和跨部门的波动不平衡问题,宏观政策就能更有效地提升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1.
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对企业科技创新投资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货币政策期的异同。研究发现:总体上,商业信用能够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在货币紧缩期,商业信用对创新融资约束有显著缓解作用,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较之货币宽松期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能利用商业信用促进创新投资,且在货币紧缩期通过对商业信用的利用,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创新投资;该现象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可能与国有企业对商业信用有更强的获取及控制能力有关。研究成果丰富了商业信用的经济后果内涵,为解决企业创新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mployment and welfare effects of mixed ownership via partial privatiz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or a developing economy. An increase in the private ownership lowers the production and, hence, worsens urban unemployment in the short run. However, in the long run, capital moves to the rural region, alleviating the problem of urban unemployment. The employment effect can hav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social welfare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firm level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98–2007,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growth differences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liquidity shocks, and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It is found that (1) when liquidity tightens,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stricter credit constraints than SOEs,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2) when liquidity becomes abundant,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fewer financial limitations and grow much faster than SOEs; (3) the effect of liquidity shocks on the growth rate gap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OEs has weakened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07.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credi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be mitigated by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which weaken the effects of liquidity shocks on firm growth.  相似文献   

14.
When Vietnam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2007 it was granted an accession period up to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ariffs would have to fall according to the accession agreement. This paper evaluates this 2007–2014 trade liberalization by building an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calibrating it to the Vietnamese data. The model pays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Vietnam has man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mode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WTO tariff reductions will reduce overall welfare. Moreover, the biggest loss will take place among the poor rural households in Vietnam. This paper proposes other tariff reforms that will both raise overall welfare and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5.
蔡东方  孔淑红 《技术经济》2017,36(9):124-130
通过构建不完全契约理论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比分析了PPP模式中的融资约束和融资激励对公共产品提供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探讨了融资约束条件下的效率损失。结果显示:私人融资的专业性可以提高公共产品合意程度,但是私人部门的融资约束会抵消其专业性带来的好处,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最后针对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对政府提出建议:必须打破融资约束和制度歧视,完善和规范金融市场,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引入专业机构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We consider a mixed market where a state‐owned firm competes with private firms. If the number of firms is exogenous, then a deterior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ate‐owned firm might improve social welfare. This situation occurs when the state‐owned firm is inefficient and private firms are efficient. However, if the number of firms is endogenous, then a deterior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ate‐owned firm must reduce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引进民间投资的策略选择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市场化过程中,或垄断行业在引进民间投资过程中,引进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民间投资者,比引进没有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民间投资者,可以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和更大的社会福利。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市场化过程中,或垄断行业在引进民间投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先引进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民间投资者,限制引进没有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民间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资本结构和产权性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存在最优的非经营性杠杆率区间,且资本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即最优区间内,企业增加非经营性杠杆率可以在不影响创新投入和创新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创新产出,而非国有企业更适合增加杠杆率,并会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国有企业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根据控制权的不同把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股权转化为民营股权时,第一大股东有盈余管理动机,即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第一大股东由民营转变为民营时,第一大股东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即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民营企业间时,由于民营企业是一种“理性经济人”,因而显著地存在对业绩的盈余管理问题。当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无论是无偿转让还是有偿转让,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明显。而民营转为国有的例子在我国当前几乎不存在,但未来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0.
改善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此,提出了下述设想:建立信用保障机构和资信评估体系以增强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规范民间信用,建立为西部民营企业和西部开发服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发挥其信贷资金主渠道作用,积极为西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与此相适应,西部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提高企业信誉,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